降價賣車,難救智己
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調性之下,智己汽車恐怕已經到了艱難時刻。
作者/ 魏帥? ?編輯/馮羽? 來源/探客出行
8月的最后一周,智己汽車產品顧問林峰(化名)手中的電話比以往更加忙碌。原因無他,主力產品LS6即將在月末的成都車展上全新換代。
幾乎整個八月,林峰都在和意向用戶溝通。“新款LS6即將上市,23款LS6優惠權益更大,直降2萬元。”林峰表示,如果不是追求極致的操控感,老款的價格現在非常合適。
據「探客出行」了解到,智己LS6的終端清庫存早已展開,在官降2萬元的基礎上,綜合補貼、購車優惠以及分期政策,最高優惠可達5萬余元。
即便如此,智己并沒有如想象般獲得銷量的提升。數據顯示,今年8月,智己汽車銷售新車6117輛,與上月幾乎保持一致;據懂車帝數據,前8月銷售新車35401輛。
銷量如同懸在智己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盡管頂著上汽集團一號工程的名頭誕生,但成立兩年多來接連不斷的營銷失利和銷量折戟,都讓智己高端品牌的夢想黯然失色。
自2021年品牌正式亮相后,隨著新車L7和LS7的發布,智己汽車頻頻在產品方面傳出質量差、斷電、軟件升級問題等輿情事件,更有車主聯名維權事件曝出。與此同時,智己的品牌公關問題百出,在發布會上錯誤標注小米汽車產品數據,存在誤導消費者之嫌。
易觀分析高級分析師王珂對「探客出行」表示,雖然智己汽車品牌定位高端,但企業投入與產品質量不符合高端的要求;在營銷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劣勢。“智己算是新勢力品牌,但與蔚小理相比,市場營銷方面的聲音實在過于微弱,基本很難看到能打的廣告,因此消費者很難對智己這個品牌有深刻印象。”
在現如今銷量不溫不火、品牌存在感降低的時刻,新LS6或許就是智己現階段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以價換市,換不動了
自從8月中旬看過智己LS6后,家住天津的小麗(化名)幾乎每隔兩天就會接到智己銷售顧問打來的電話。
雖然多次進行電話邀約,但是當小麗問道如今價格有什么優惠時,銷售顧問無一例外都會將聊天繞回到“到店詳談”上。
經過幾次后,銷售顧問才向小麗透露,公司對于價格情況有規定,銷售不能在線上輕易透露。“現在廠商把控嚴,需要到店聊。”
但還沒等小麗前往門店,她就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了智己LS6即將改款的消息,同時也看到了不少用戶分享自己拿到的提車價格。
令小麗驚訝的是,同是2023款的智己LS6,不同的銷售門店、不同付款方式的價差頗大。
一位天津的購車用戶告訴小麗,其8月初咨詢的智己LS6 2023款標準版裸車價格為18.8萬元左右,可享受兩年免息;而另一位江蘇的購車用戶則表示,自己8月末詢問的同款車型裸車價格在17.9萬左右,包含3.4萬元的現金優惠和1.6萬元左右的貸款貼息優惠。
小麗這種情況并非個例。社交網絡的發達,讓原本封閉的地區購車價差被擺到了明面上。“原本以為智己也是新勢力品牌,價格公開透明,沒想到也是要自己講價。”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零售銷量差的情況下,經銷商壓力大,成本需要分攤,自然會造成銷售人員競爭壓力增大,最后的結果就變成了讓利甩賣,同行競價。
在這樣的終端價格競爭下,智己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探客出行」走訪終端市場了解到,智己原本進入商場的許多品牌店都已經“查無此人”。位于北京王府井、天津萬象城等多地的商場品牌店都已經搬離許久。
終端市場如此“艱難”,而智己卻仍沉浸在銷量同比增長的“美夢”之中。
數據顯示,智己汽車7月和8月零售銷量分別為6017輛和6117輛,整體銷量波動不大,但在快報中,“同比激增249%”“同比大漲239%”被放在了顯眼的位置上。而據「探客出行」查閱銷量顯示,2023年7月智己汽車銷量僅為1722輛。
如此對比,除了外表光鮮,并不足以證明其市場表現的優秀。
以最新的前8月累銷3.5萬輛來計算,智己汽車此前定下的12萬-13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恐難完成。
20萬級的生死戰,
高光時刻難復制
“我覺得不能單純看銷量。”這句話,是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在2022年對于如何看待銷量排名作為的回應。
當初有多“傲嬌”,如今就有多“打臉”。
2023年10月,智己汽車發布旗下第三款新車LS6,這款起售價格為22.99萬元的車型,直接讓智己汽車打入20萬元級的市場。
在此之前,智己L7以及智己LS7兩款車型一直主攻30萬元-40萬元級中高端市場,但在市場中一直反響平平,企業甚至傳出“倒閉”的傳聞。
為了生存,為了企業發展,或許劉濤本人也開始重新思考銷量的意義。
價格大幅下探的智己LS6確實給智己汽車的銷量帶來了起色。2023年12月,借助于LS6的交付井噴期,智己汽車月銷量首次突破萬輛,達10412輛,是其成立以來的月銷高光時刻。其中,智己LS6的單車銷量高達9878輛,占比當月銷量的94%。
在當月的銷量公布時,智己汽車也特意將LS6稱之為“20萬元以上全品類純電汽車中國品牌月銷量第一名”。
但在被冠以冗長標簽之時,智己很快步入了高光之后的暗面。今年1月,智己汽車銷量快速回落至5001輛,直接腰斬。今年年初,智己汽車的銷量一度徘徊在2、3000輛的水平。
為啥智己的火爆不能持續?究其原因,智己的無序與混亂是重要原因。
首先便是不停變化的價格政策。
新能源汽車時代,價格的穩定是新勢力品牌的獨有特色,但智己汽車幾番說降就降、說漲就漲的操作,讓不少用戶寒了心。
為了挽回頹勢,1月底智己汽車就開始了對LS6的一輪限時降價,上市僅幾個月的車型實行1.2萬元的現金優惠;而不久前,今年4月剛剛發布的新車L6,則宣布在9月1日車系價格上調5000元,取消3000元的選裝基金。
但如此這番操作,只會讓用戶們對于選購智己更加搖擺。
事實上,智己如今主推的智己LS6和L6兩款車型,均將目標直接瞄準了20萬元級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一價格區間正是如今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
這之中,匯集了包括Model Y、理想L6、問界M5、小米SU7等多款暢銷車型,僅20萬-25萬的在售車型就近100余款。7月銷量數據顯示,Model Y既是該級別的銷量冠軍,更是所有在售車型中的銷量冠軍,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對于智己來說,20萬元級既是生存之戰,更是生死之戰。
“碰瓷營銷”,
品牌高端化之痛
相比于售價下探至20萬元級帶來的品牌聲量,智己汽車成立以來的營銷和言論翻車事件,才讓這個品牌真正體會到了品牌高端化之難。
就在今年4月智己L6的發布會上,智己汽車便嘗到了“碰瓷營銷”帶來的苦果。
在發布會現場,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將智己L6與小米SU7作為對比車型。在劉濤的話語中,智己L6將后者的參數各種“吊打”。
然而,發布會剛剛結束,小米公司發言人連發三條微博,稱智己公司在當晚發布會上對小米SU7 Max關鍵參數進行錯誤標注,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督促其公開澄清致歉。
據了解,智己L6超強性能版對比小米SU7 Max三電參數的PPT中,錯誤地將小米SU7 Max的雙電機描述成了「前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后SiC(碳化硅)」,而自己的卻是雙SiC。
圖?/ 網絡(發布會上標注的錯誤參數)
在被小米汽車“點名”之后,4月9日凌晨,智己汽車官方微博發布致歉函,稱由于團隊內容審核疏漏,造成一處關鍵參數的錯誤標注。
在這份正式的致歉函當中,在道歉信息之外,智己汽車居然趁機做起了宣傳,稱小米SU7 Max版前后電機均采用SiC碳化硅模塊,與智己L6所采用的技術一致,均為行業頂尖的技術標準。
后續小米汽車并未作出過多回應,但智己汽車卻遭受了各路網友的吐槽甚至“抵制”。面對網友們在直播間的行為,智己汽車再次發聲,稱直播間出現大量騷擾行為,將持續公布網絡暴力行為。至此,智己汽車也算是嘗到了自己制造的“苦果”。
而這種操作并非個例,在此之前,智己汽車曾在新車發布會上歌頌苦難,宣傳員工“錯過小孩出生”“將孩子送去寄宿學校”的行為,讓公司的價值觀受到外界質疑。
在如今的汽車市場,流量至上愈演愈烈。但對于智己這種“黑紅”的營銷操作,對于品牌調性的建設,或許只會適得其反。“黑紅”體質在擴大其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也讓外界對其品牌帶上了“有色眼鏡”。
對此,王珂也表示,蹭熱度可以,但是想企業長久生存,還是要提高核心競爭力。
汽車市場,“卷”字當頭。作為上汽集團傾集團之力打造的品牌,智己汽車已經成為上汽集團內部少數增長的品牌。但在眾望之下,智己汽車卻幾度淪為車圈笑柄,品牌力不顯。營銷思路混亂、高端化不成,是外界給予這個品牌的最深刻印象。
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調性之下,智己汽車恐怕已經到了艱難時刻。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