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味食品增利不增收:門店減少981家,開店策略轉為“精耕細作”
日前,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絕味食品,603517.SH)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運營情況,披露增利不增收等情況,橫向對比周黑鴨、煌上煌等其他企業,似乎“業績承壓”的話語落在了行業諸多企業之上。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作者|廖紫雯
?
關于“為什么不吃鹵味”的討論似乎還停留在耳邊,圍繞的大多是缺乏性價比、漲價等諸多聲音。身處期間,不由得引入深思,目前,鴨脖的生意還好做嗎?
?
日前,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絕味食品,603517.SH)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運營情況,披露增利不增收等情況,橫向對比周黑鴨、煌上煌等其他企業,似乎“業績承壓”的話語落在了行業諸多企業之上。
?
上半年收入下滑,又被立案調查
今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實現營收33.40億,同比下滑9.73%;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96億,同比增長22.2%。
?
絕味食品表示,2024年上半年,行業變化給公司帶來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面對困難,管理團隊重點圍繞“深耕鴨脖主業”的戰略開展業務活動。上半年營收變動主要系報告期內銷量下降。
?
整體來看,公司業績面波動似乎由來已久。時間線拉長來看,據雪球數據,2021年-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65.49億、66.23億、72.61億,分別同比增長24.12%、1.13%、9.64%;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81億、2.35億、3.44億,分別同比增長39.86%、下滑76.06%、增長46.63%。
?
中泰證券發布研報指出,根據公司中報,考慮到同店壓力及費用投入,下調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別為67.34、70.94、74.11億元(原值為75.55、80.99、86.1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31、7.64、8.55億元(原值為7.43、9.20、10.64億元),EPS分別為1.02、1.23、1.38元,對應PE為12.3倍、10.2倍、9.1倍,維持“買入”評級。
?
華鑫證券發布研報指出,預計公司優化門店質量后經營有望重回正軌,單店收入未來憑借公司的精細化管理與新品研發創新能力可逐步改善。由于終端需求較弱,下調了未來三年的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別為1.00/1.19/1.41元,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13/11/9倍,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
據Frost & Sullivan和紅餐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鹵制品行業增速明顯放緩,2018-2023年CAGR為6.42%,2023年市場規模約3180億元。2024年上半年,雖然原材料價格同比有所下降,但行業整體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出清明顯,龍頭企業也同樣經受生存考驗。
行業情況來看,目前鹵味三劍客之二,煌上煌、周黑鴨業績面均迎來不同程度下滑態勢。2024年上半年,煌上煌實現營收、凈利分別為10.60億、6061.52萬,分別同比下滑7.53%、26.59%;同期,周黑鴨實現營收、凈利分別為12.60億、3291.3萬,分別同比下滑11%、67.7%。
?
中報發布前期,8月15日晚間,公司發布關于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的公告。
?
據公告內容,絕味食品于2024年8月15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編號:證監立案字0132024009號)。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2024年6月7日,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
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監管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
8月29日,有投資者于交流平臺提出,“請問貴公司立案是什么原因?公司如何保護投資者?”對此,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公司積極配合監管機構開展調查工作。
?
門店減少981家,開店策略轉為“精耕細作”
絕味食品自成立以來,專注于休閑鹵制食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美味、新鮮、優質的產品,通過“以直營連鎖為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的方式進行標準化的門店運營,打造休閑鹵制食品連鎖企業領先品牌。
?
2024年上半年,絕味食品于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達14969家(不含港澳臺及海外市場)。相較于年初,公司在內地的門店總數15950家減少了981家。
?
信達證券發布研報指出,短期單店承壓門店凈關店,核心關注單店提振效果。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門店數量為14969家,2024年上半年凈關店981家。2024年上半年平均單店為16.9萬元/家(按照當期鮮貨收入/(期初門店數量+期末門店數量)*2計算),同比下降11%左右,主要系消費環境的影響。公司面對新的消費環境,積極調整戰略決策,以加盟商的收益為核心,加強品牌建設及線上等消費場景的布局,往后展望,重點關注公司單店的提振。
?
信達證券指出,受到消費環境的影響,短期公司單店和門店數量均有所承壓,公司目前積極調整,往后展望,核心關注公司單店邊際拐點出現。其次公司社區沿街門店占比高,在消費景氣度低的情況下經營穩定性相較好。
?
絕味食品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開店策略已從“跑馬圈地”轉變為“精耕細作”模式,將保障當地零售加盟商的生存作為主要任務,因此會依據市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比如減少開設某些位置欠佳的門店。
?
行業情況來看,據了解,國內現存鹵味相關企業8.86萬家。近十年相關企業注冊量呈整體增長態勢,2023年全年注冊2.18萬家鹵味相關企業,首次突破兩萬家,同比增長14.44%。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冊1.31萬家,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減少。
?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港灣商業觀察》指出,鹵味市場的競爭一直都非常激烈。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這個領域,試圖分一杯羹。然而,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競爭時,必然會導致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和競爭格局的進一步加劇。
?
“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一些企業采取了低價策略,試圖通過價格優勢來吸引消費者。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水平下降,甚至引發惡性競爭。而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則通過加大廣告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方式來搶占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的壓力。
?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絕味食品等巨頭企業也開始意識到,單純依靠數量擴張已經無法維持長期的市場競爭優勢。因此,它們開始轉向精細化經營,通過提升門店質量、優化產品結構、加強品牌建設等方式來提升市場競爭力。”
?
消費者投訴引關注,食品安全重中之重
事實上,絕味食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訴也不算少。
?
截止2024年9月21日,“絕味鴨脖”于《黑貓投訴平臺》共計擁有823條投訴,其中635條已完成。消費者投訴內容涉及“產品變質、吃出毛發、缺斤少兩、強買強賣”等方面。
?
9月7日,有消費者指出,“購買鴨脖里有其他動物毛發,商家不承認是他的,說是我故意放的”。該消費者詳細描述到,“本人于2024年8月30日在濟南歷城區郭店絕味鴨脖購買鴨脖,食用時無意間發現鴨脖上面有三根毛發,仔細檢查后發現不是鴨毛,是其它動物毛發像是豬毛或者鼠毛一類毛發,毛發為黃白顏色,投訴客服一直記錄聯系相關人員處理,時至今日一直無人處理解決。”當天晚間,絕味鴨脖于該平臺做出回復,但目前該回復內容顯示“已隱藏”。
9月1日,另有消費者指出“絕味鴨脖合肥正大廣場店缺斤少兩欺詐消費者”,該消費者詳細描述到,“9月1日晚在合肥正大廣場絕味鴨脖使用美團團購的5.6元團購券購買150g鴨脖,回家復稱后發現重量只有126g,聯系店鋪表示可以退款但拒絕賠償,認為只是工作人員‘不小心’失誤所致,我需要店鋪道歉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如果商家存在欺詐行為,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退還支付的商品價款,并要求商家支付三倍于商品價款的賠償。如果賠償金額不足500元,則按照500元進行賠償。”
此外,據悉今年5月份,中國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發布一份名為《食安中心呼吁市民不要食用一批可能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預先包裝冷凍鴨翅》的公告。據公告顯示,絕味食品(香港)有限公司銷售的一批預先包裝冷凍藤椒風味鴨翅中,有可能受到病菌李斯特菌污染,業界如持有受影響批次產品,應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
?
絕味食品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檢測出其鴨翅中疑似含有李斯特菌,并非確定含有李斯特菌。絕味食品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已經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正積極配合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調查“藤椒風味鴨翅”可能李斯特菌超標的原因。當天絕味食品就將產品召回并交給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目前檢測的結果都顯示不含有李斯特菌。其他批次的產品檢查顯示沒有問題,絕味食品在香港的門店也正常營業。
?
絕味食品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涉及的主要是香港銷售的產品,不涉及內地的產品。目前針對該產品,香港市場的所有分店已經全面下架,暫停銷售。中國其他省市區域所售賣的產品,均有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