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降速的愛瑪科技又遇新難題,實控人被留置、立案調查
10月10日,愛瑪科技(603529.SH)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實控人、董事長張劍家屬的通知,其于昨日收到由承德市監察委員會簽發的通知書,張劍已被留置、立案調查。
出品|達摩財經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55歲的張劍為愛瑪科技的創始人。1999年,張劍與妻子段華在天津成立了愛瑪科技的前身天津泰美車業有限公司。截至6月末,張劍與其女張格格合計持有愛瑪科技69.9%股份。《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張劍、張格格父女以165億元財富位列榜單1577位。
關于張劍被留置的具體原因,愛瑪科技表示,公司尚未知悉該事項的進展及結論。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相關機關的通知,也未被要求協助調查。
高增長后銷量降速
天津泰美車業起初的產品以自行車為主。2004年,電動自行車正式納入非機動車管理范疇,公司開始涉足電動兩輪車,成為國內最早的電動兩輪車生產企業之一。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等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2009年,公司更名為天津愛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邀請周杰倫成為愛瑪電動車代言人。在周杰倫的明星效應下,愛瑪電動車銷量大漲,后于2021年登陸A股市場。
愛瑪科技的業績表現一直比較平穩,但是近兩年卻出現了較大的波動。2022年,愛瑪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08.02億元,同比增長35.09%;實現歸母凈利潤18.73億元,同比增長182.14%。
2023年,愛瑪科技的增長得以持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10.36億元,同比增長1.12%;歸母凈利潤18.81億元,增幅為0.41%,扣非凈利潤17.64億元,下滑1.83%。
事實上,愛瑪科技近兩年的高銷量并非個例,縱觀全行業皆是如此。此前2019年的“新國標”對電動車規范進行了修訂,不符合《新國標》要求的車型將不允許上路通行。各地為《新國標》的實施設置了長短不同的過渡期,根據現有實施情況,預計將于2024年底結束。
因此,在《新國標》催生的換車大潮下,加上外賣、快遞配送等平臺的注冊人數增長帶動電動車需求,包括愛瑪科技在內的電動車企業經歷了一波增長。但隨著換車潮進入尾聲,愛瑪科技的銷量增長也出現降速。
財報顯示,2023年,愛瑪電動車實現銷量共計1074.15萬輛,相比2022年減少超過3.1萬輛。其中,核心產品電動自行車實現銷量760.3萬輛,相比2022年(723.69萬輛)同比微增5.06%,而該產品2022年的實現銷量增長則為44.2%。
與此同時,愛瑪科技的股東方以及高管團隊還計劃對公司股票進行減持。8月29日和9月27日,公司二股東鹽城鼎愛和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紛紛拋出減持計劃,計劃減持數量合計約980萬股。
鹽城鼎愛為一家有限合伙企業,張劍之女張格格為執行事務合伙人,出資比例為27%。截至10月10日,愛瑪科技的股價為34.45元/股,最新市值為296.86億元,按張劍、張格格父女持股比例計算,二人持股市值約207.5億元。
新增長曲線仍不明朗
自從請到周杰倫做代言人后,愛瑪科技曾一度取代新日電動車,坐上了市場第一的位置。2016年,其競爭對手雅迪控股(1585.HK)登陸聯交所,并通過降價促銷等手段在次年銷量一舉超過愛瑪科技,市場龍頭的位置再次更換。
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看,雅迪電動踏板車及自行車的總銷量為638.26萬輛,仍然碾壓同行。愛瑪科技雖未披露詳細的半年銷量數據,但據券商預估,愛瑪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銷量約為527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雅迪電動車相比去年同期的821.07萬輛少賣了近200萬輛。
隨著“新國標”替換潮逐漸消失,整個電動車市場的銷量也開始縮減。艾瑞咨詢報告顯示,今年兩輪電動車銷量預測為5000萬臺,同比2023年的5500萬臺,下降大約9%。這也意味著,在行業經過高速增長期之后,市場即將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就現階段電動車市場而言,高端市場主要由九號、小牛占據。《2023 年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顯示,7000 元以上的兩輪電動車市場中,九號和小牛的市占率分別為 51.7% 和 43.8%,而愛瑪科技僅為 0.1%,通過搶占高端市場來獲得增量顯然對愛瑪來說比較吃力。
今年二季度,愛瑪科技在江蘇省徐州市和甘肅省蘭州市分別投資建設了兩個產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約50億元,項目皆用于擴大公司電動三輪車產品產能。
從營收增速上來看,2023年,愛瑪科技電動三輪車營收增速高達79.9%,遠高于兩輪車增速,且毛利率21.6%,也高于兩輪車產品。同時,其產量、銷量對比2022年皆增長60%以上。
不過,由于此前公司電動三輪車營收基數較低,雖然增速大幅上升但實際收入占比仍然不高。2023年,愛瑪科技電動三輪車創造的營業收入為14.35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6.8%。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