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瘦身,華麗轉向哪?
時隔半個月,剛剛甩賣完銀泰的阿里巴巴,又將目光放在了高鑫零售上,即便“切割”掉高鑫零售,會使阿里巴巴面對超300億的虧損,但這依舊動搖不了阿里巴巴的“減肥”決心。此前,集團就曾不斷賣出邊緣資產,以配合組織框架的調整,甚至不惜換帥。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巨象轉身,阿里巴巴不斷出清非核心資產。
2025年1月1日,阿里巴巴出售高鑫零售的方案確定,其子公司及New Retail與德弘資本達成交易,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23.5億元)出售所持的高鑫零售全部近78.7%的股權。
隨著這筆交易的正式落地,高鑫零售的股價也出現大幅下挫,1月2日,高鑫零售股價大幅低開,盤中跌超30%,最終收報1.98元/股,下跌20.16%,市值蒸發超40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為了拿下高鑫零售,阿里巴巴曾“豪擲”五百億港元,按出售價格看,此次出售高鑫零售無疑會讓阿里巴巴虧損不少。
事實上,高鑫零售并非個例,近年來阿里巴巴不斷出清的各類非核心資產中,虧損的投資占據多數,但為了盡快實現集團的戰略目標,阿里巴巴選擇“壯士斷腕”。
加速瘦身之際,阿里正在全力擁抱AI。
加速“斷舍離”
即便虧本“甩賣”,阿里巴巴仍在果斷地清出手中的邊緣資產。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公告稱,欲將子公司及New Retail所持全部高鑫零售全部股權,作價約131.38億港元賣予德弘資本,這部分股權合計占高鑫零售已發行股份總數約78.7%。
具體來看,根據公告,德弘資本將以整體最高1.75港元/股(包括1.55港元/股的現金及0.2港元/股的利息),收購阿里全資子公司吉鑫和淘寶中國所持70.27億股高鑫零售股份(占已發行高鑫零售股份總數約73.66%),及New Retail所持4.80億股高鑫零售股份(占已發行高鑫零售股份總數約5.04%)。
公開資料顯示,高鑫零售主要于中國從事經營大賣場及電子商務平臺業務,擁有“歐尚”及“大潤發”兩個知名品牌經營大賣場。2024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剛剛扭虧為盈,實現1.86億元的凈利潤以及347.08億元的營收。
作為本次交易接收方的德弘資本,則是一家國際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董事長為劉海峰,曾領導KKR及摩根士丹利在亞洲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投資和扶持過中國平安、蒙牛乳業、海爾、南孚電池等企業。
梳理高鑫零售此前發布的公告內容,不難發現此次交易早有預兆,今年10月,高鑫零售曾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控股股東阿里巴巴方面正在與要約收購人討論收購事項。
回溯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始末,早在2017年阿里巴巴就曾投入約224億港元,獲得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20年,阿里巴巴繼續增持,花費280億港元使得對高鑫零售的持股比例上升至72%,成為高鑫零售的控股股東。僅這兩筆交易,阿里巴巴在高鑫零售的股權投資就已經高達504億港元,而今其清倉僅拿回131.4億港元,單從賬面價值來看,這無疑是一次賠本的買賣。
但對于阿里巴巴來說,這筆交易卻是其聚焦核心戰略計劃的一部分,梳理近年來阿里巴巴的動作不難發現,阿里巴巴正在加速瘦身。
早在2023年12月份,阿里為了完善組織架構,曾一口氣將阿里網絡所持的圓通速遞、美凱龍、麗人麗妝、分眾傳媒、千方科技、美年健康、居然之家這七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轉移給了杭州灝月。根據彼時披露的七份轉讓總價,股權轉移之時,阿里巴巴在這幾家上市公司上已然浮虧約70億。
去年三月份,阿里巴巴在一周內先后減持小鵬汽車、嗶哩嗶哩。2024年3月20日,小鵬汽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144文件,文件內容顯示,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計劃出售3300萬份小鵬汽車ADS,總價值約3.14億美元;兩天后,市場又傳出阿里將出售3085萬份嗶哩嗶哩的美國存托憑證(ADR)的消息。
阿里巴巴的減持動作并未結束,此后關于阿里巴巴此類交易的消息更是不斷。短短數天后,石基信息就在4月1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擬以6.15億元人民幣等值美元的價格購買阿里SJ投資持有的石基零售38%的股權。
而在本次交易前,阿里巴巴剛剛在2024年12月17日與雅戈爾集團達成交易,將所持全部銀泰股權,以約74億元人民幣向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買方財團出售,在該筆交易中,阿里或將虧損人民幣93億元。
“瘦身”的背后
不斷剝離手中邊緣資產的背后,是阿里巴巴不斷加快的變革腳步。
2023年3月28日,阿里巴巴啟動了“1+6+N”組織變革,其中“1”代表阿里巴巴集團,“6”代表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N”代表包括阿里健康、高鑫零售、銀泰商業、盒馬、夸克等在內的多家業務公司。
變革后的每個業務集團和公司將更像獨立的創業公司,擁有人、財、事的全面獨立性,直接對業務結果負責,并分別設立董事會,實行CEO負責制。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可以獨立融資和上市,阿里巴巴變陣戰略由此拉開帷幕。
此前在財報分析師會議上吳泳銘也直言,阿里巴巴將“更堅決地投入,更果斷地取舍”。吳泳銘表示,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云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因此要對既有業務進行戰略優先級梳理,對核心業務保持長期專注力和高強度投入,對于非核心業務,將通過盡快盈利或其他多種資本化的方式,實現這些資產的價值。這也進一步解釋了為何阿里巴巴寧愿“割肉”,也要加速賣掉非核心資產。
服務于集團整體戰略調整,阿里23年積極實施組織結構調整,分拆六大集團和其他業務完成后,新一任領導班子及組織框架成型。2023年9月,張勇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蔡崇信出任董事會主席,吳泳銘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兼CEO、淘天董事長兼CEO、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蔣凡擔任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董事長兼CEO。
吳泳銘和蔡崇信接過交接棒后,宣布確立“用戶為先、AI 驅動”兩大戰略重心,并據此進行業務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至此,阿里重新聚焦兩大核心業務“電商+云計算”,同年11月1688、閑魚、釘釘、夸克一起被列為阿里第一批戰略創新業務。
阿里巴巴自成立至今,持續進行著組織架構調整,以適應時代變化和業務發展,近年來一系列人事變動的背后,同樣有其深度的考量。
公開資料顯示,蔡崇信從1999年公司成立到2013年,一直擔任集團的CFO,并在2014年帶領公司在紐約上市之后負責戰略投資工作。獨特個人經歷造就的全球化經驗和對宏觀環境的洞察,無疑是阿里巴巴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有力的支撐,而其對戰略方向的把握以及對文化的傳承,將會在未來幫助阿里集團持續發展。
擁有鮮明技術背景的吳泳銘,則成為云智能集團的主要負責人。據悉,吳泳銘曾擔任過B2B、淘寶、支付寶等多個重要業務的首席技術官,領導構建了相關業務的底層技術架構;帶領創建了集團的核心業務阿里媽媽平臺,創新孵化了手機淘寶推動了集團的無線化。
除此之外,張勇專心助力AI賽道,甚至在全員信中表示,“我也會和云智能的同學們一起站在一個全新的舞臺上,一起去探索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全新技術,服務于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巨大前景”。
押注AI
輕裝上陣的阿里巴巴,正在全力押注AI。
2023年12月,拼多多市值歷史性超越阿里之時,馬云曾一語道破了阿里巴巴對AI的重視,“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里。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2024云棲大會上,吳泳銘透露,“在新增算力市場上,超過50%的新需求由AI驅動產生,AI算力需求已經占據主流地位。這一趨勢還會持續擴大。”這也意味著,所有行業都需要性能更強、規模更大、更適應AI需求的基礎設施。
為此,阿里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強度投入AI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以AI為中心,全面重構底層硬件、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大數據,并與AI場景有機適配、融合,加速模型的開發和應用。
規模效應帶來成本優勢,阿里降價進一步反哺規模。2024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宣布通義千問三款主力模型再次大幅降價,最高降幅85%,百萬tokens價格低至0.3元。
目前來看,阿里巴巴自主打造的通義大模型,目前已被中國一汽、聯想、微博、攜程、喜馬拉雅、三得利(中國)等30多萬企業客戶接入。而在未來,生物醫藥、工業仿真、氣象預測、游戲等行業還會加速擁抱大模型。
AI也逐步展現出自身的潛力,1月1日阿里巴巴今日揭曉2024年度AI成績單,亮點之一為淘寶平臺上線的AI服務產品“生意管家”。據悉,該產品自推出以來,已惠及400萬商家,助力中小商家創造了超過1億件商品及營銷素材。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還大舉投資月之暗面、MiniMax、智譜 AI 、百川智能和零一萬物等頭部大模型公司。保守估計,阿里巴巴已經為從國內大模型企業注資超百億。
具體來看,百川智能的A輪,阿里巴巴參與投資3億美元;智譜AI的兩次B輪,阿里巴巴又毫擲超16億元;月之暗面首輪8億美元融資中,阿里巴巴一家就獨攬了7.9億美元,甚至逼退了小紅書、美團;此外,阿里巴巴還領投了超6億美元的MiniMax融資計劃。
對于AI的重視,以及持續不斷的“瘦身”,無疑讓眾多投資者看到了阿里巴巴穿越“冬天”的決心。
責任編輯 |? 李明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