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炸彈!突發財報,一年半巨虧1781億,重組還有希望嗎?
此次碧桂園發布兩份業績報,傳達出來的信號必然是積極,股票也有恢復交易的可能。但看看巨額的債務和縮水的業績,未來的路還是很難走啊。
作者 | 馮健紅??編輯 | 張愷翀??來源?|??易簡財經
1月14日晚,碧桂園突然丟出兩份財報,一份是2023年業績報,一份是2024年半年報,引發市場對其未來走向的猜想。
2023年虧損1673億元
具體來看,2023年,碧桂園總收入約4010億元,同比減少了6.8%,稅前虧損約1673億元。
截至2023年末,碧桂園有息負債2496.5億元,其中流動負債1923.7億元,遠超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71.3億元。
進入2024年,其在上半年總收入約1021億元,同比減少約55%,稅前虧損約108億元,同比有所改善。
碧桂園表示,業績虧損主要因為一次性計提了較大比例的資產減值損失和壞賬撥備。
截至2024年6月,碧桂園總負債11354億,其中有息負債2501.5億元,凈資產為741億元。同時有現金66.98億元,若加上受限現金則有639億元。
可以看到,2024年,碧桂園的收入大打折扣,有息債務不降反增,超過2500億元,日子比想象中要難,好的方面是沒有資不抵債。
這種情況下,違約債務更多了,截至2024年6月涉及1473億元。
目前,碧桂園也是“緊衣縮食“,最大限度地削減支出,2024年上半年銷管費用同比下降了一半。
境外重組目標減債85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天前,碧桂園給出了一份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爭取活下去。
重組方案提供以下5種選擇。但每個選項,對債權人來說,都不是那么容易答應的。
1、現金回購,但最少會面臨90%的本金削減。換句話說,要想債務到期了馬上拿到錢,只能給債權人10%的本金,100塊還10塊,腳踝斬。
2、強制性可轉換債券,實現100%的債轉股。把債務轉換為股權,讓債權人當股東,以后就有福同享了。
3、債務展期+部分債轉股,其中轉股比例是持有債務的67%,轉股時間是債務到期后的7.5年。
4、 債務延期到9.5年后還,同時本金減少35%。
5、只展期不削債。要想錢一分不差地還,就要延期到11.5年后。
據報道,對于這個方案,碧桂園的目標是最多減少境外債務1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50億元。
而截至2023年底,碧桂園的境外債總額是164億美元,約1202億元。
據此計算,碧桂園預期減債比例近71%。理想很豐滿,可債權人最終會不會答應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日子不好過
目前,碧桂園離安全線仍有一段距離。
其營收、利潤持續降低,意味著房子越來越難賣,若失去主營業務的支撐,活下去更難了。
從2024年來看,碧桂園累計交付房屋超38萬套,比預期目標少了10萬套,并不樂觀。在2023年,碧桂園還能交付60萬套。
同時,若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下跌,其資產將面臨縮水,計提減值損失也會繼續影響業績。
據公開資料,碧桂園截至2023年,還有超過3000個開發項目,可售合同總面積介于9000-9200萬平方米,以及130到140萬個車位。
其預測2024年-2039年,境內項目產生的可用于境外分配的預計凈現金流盈余,估計為200-250億元,境外項目產生收益約不超過220億。
這意味著,這些資產未來15年能帶來的收益合計不超570億元,比起1202億的境外債務,不足1/2。
若是重組方案順利通過,碧桂園倒是能喘口氣,但千億有息負債也會繼續壓頂。
結語
此次碧桂園發布兩份業績報,傳達出來的信號必然是積極,股票也有恢復交易的可能。但看看巨額的債務和縮水的業績,未來的路還是很難走啊。
此前,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曾大力鼓舞士氣表示:“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前行,我們就一定能穿越風雨。”
但市場會不會為這份堅持買單,給予更多信心和信任,還要看看股票復牌后如何表現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