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立業集團質押8億股!深圳前首富的華林證券往哪兒走?
“家族式券商”如何突圍?
作者/謝美浴?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正在推動科技金融轉型的華林證券(002945.SZ),2024年前三季度扭轉了業績下滑趨勢,實現營業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34.98%;凈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61.65%。
不過,華林證券股權近日再遭控股股東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業集團”)質押400萬股股份。至此,立業集團已累計質押約8億股股份,占立業集團所持華林證券股權的45%。
值得一提的是,立業集團及華林證券均由深圳前首富、資本大佬林立實際控制,而立業集團的財務數據自2018年上半年之后未再對外披露。
截至2018年上半年,立業集團營業總收入21.72億元,同比下滑3.25%;凈利潤7.31億元,同比增長97.0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17.36億元。
如今作為控股股東,立業集團出質手中近半數華林證券股權用于“自身經營發展”,引發市場對集團面臨資金壓力的猜測,這對華林證券會產生哪些影響?
1
立業集團累計質押近8億股華林證券股權
1月16日,立業集團將其持有的華林證券400萬股股份進行質押,本次質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為0.23%,股數占公司總股本比例0.15%。
截至公告披露日,立業集團持有華林證券17.4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64.46%,是華林證券的控股股東。本次股票質押后,立業集團累計質押華林證券股份7.98億股,占其持股比例的45.85%,占公司總股本的29.56%。
圖源:華林證券公告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指出,“通過股權質押,立業集團能夠獲得融資資金,以應對各種經營挑戰或抓住市場機遇。然而,頻繁質押也可能反映出控股股東的資金壓力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市場的擔憂情緒。”
“對華林證券而言,控股股東質押股權的行為若得到妥善管理,并且公司基本面保持穩定,那么可能不會對公司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質押行為若過度,可能會引發市場對公司財務健康狀況的質疑,進而影響公司的股價表現和投資者信心。”袁帥表示。
針立業集團的對股權質押,華林證券在公告中稱不存在平倉風險或被強制過戶風險。公司將持續關注其質押變動情況及風險,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立業集團創建于1995年,總部位于深圳,是一家持續穩健發展的綜合產業控股集團。2024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中,立業集團以140.91億美元財富值位列第207位,較上年排名躍升了34個名次。
目前,立業集團控、參股子公司已超百家,除了華林證券,還包括立業電力變壓器、立業電子、精進能源等;同時,立業集團是微眾銀行第二大發起股東、深創投第五大股東及中國平安的重要股東。
除了控股股東立業集團,華林證券的第二大股東深圳市怡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景食品”)也將手中近半數的華林證券股權質押,共質押2.4億股,質押用途同樣是“自身生產經營”。
值得一提的是,華林證券的前三大股東關系匪淺。
華林證券的前身是1988年設立的江門證券(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2002年,江門證券生存發展陷入嚴峻困境。立業集團、怡景食品、深圳市希格瑪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格瑪”)三家民營企業進入江門證券,并于2003年正式更名為“華林證券”。
圖源:罐頭圖庫
經過一系列增資擴股、股權轉讓,2009年,華林證券全部國有股東悉數退出,股東列表出現一系列民營企業。
2013年,對部分股權清理之后,華林證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立業集團、怡景食品、希格瑪分別持有華林證券71.62%、19.95%、8.43%的股份。
據《投資時報》報道,立業集團、怡景食品、希格瑪三家公司之間曾互相交叉持股。2002年8月前后,怡景食品曾是希格瑪的第二大股東,而其第一大股東則為立業集團。在2014年,怡景食品還以3500萬的出資額位列立業集團第九大股東。
2
6年輪換6位CEO
將華林證券股權大比例出質的立業集團、怡景食品,與華林證券董事長林立均有淵源。
林立是一位神秘低調的資本大佬,曾一度問鼎“深圳首富”,其2007年以168.3億元的身家財富位居2007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23位,而彼時馬化騰以101.9億元財富位列第40位。《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林立以950億元財富位列第157位。
而華林證券則是林立于2002年購入的一塊金融拼圖,最開始的10多年,林立一直在尋求職業經理人團隊,歷經“小君安”“小國信”和“小平安”時代。
2014年,林立親自走到臺前擔任董事長,還拉來家人擔任要職,其中,妻子潘寧任公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
林立曾對“券商中國”表示,幾波職業經理人被迫輪換下來后,他再也不敢輕易找人了,所以無奈親自上陣。
然而,由于華林證券的股權結構、多位親友曾同時出現在董監高列表,其一度被市場貼上“家族式券商”的標簽。
據招股書披露,立業集團的股東林立與鐘菊清是母子關系,怡景食品的股東張則勝和張育民為兄弟關系,希格瑪的股東鐘納和鐘蔓為兄妹;林立和鐘納為表兄弟關系。除此之外,不存 在關聯關系和一致行動人關系。
圖源:罐頭圖庫
復雜的家族關系,使華林證券于2020年1月收到證監會發布的行政監管決定書,直指華林證券存在7種違規行為,還因此被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3個月。如今,林立的妻子潘寧早已退出董事和高管席位,鐘納也退出監事會主席職位。
近年來,華林證券也有意借引進外部職業精英努力“去家族化”,如2019年上市以來已輪換了6位CEO。
2019年4月22日,華林證券公告,首席執行官陳永健辭職,并由林立出任董事長并兼任首席執行官。半年后,2019年12月,林立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另一份公告顯示,2019年12月,朱文瑾擔任華林證券總裁、執委會主任委員。
2021年6月,華林證券聘任韋洪波出任公司總裁、執委會主任委員,韋洪波被視為華林證券整體向互聯網券商轉型的重要體現;但在2021年11月,韋洪波就從華林證券離職,由趙衛星接替擔任CEO。
圖源:罐頭圖庫
2023年10月11日,一手主導了華林證券科技金融轉型之路的“舵手”趙衛星因個人原因離職,這距離趙衛星加入公司剛剛2年,但已是華林證券上市以來任職最長的CEO 。
同時華林證券公告稱,董事會決定聘任擁有二十余年銀行、券商、期貨等多方面豐富經營管理實踐經驗的朱松,為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執委會主任委員,同時兼任公司財務總監。比起趙衛星的“科技”標簽,朱松的專業背景更偏向金融本身。
不過,2024年5月,資深券業“女將”秦湘又接替朱松,成為華林證券新一任CEO,并代行財務總監職責。
秦湘曾在招商證券擔任托管業務創始總經理、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等關鍵職位,為招商證券實現從“0到行業頂流”的跨越,打造了連續十年托管業務在行業規模排名第一的“神話”。
上市以來,華林證券核心高管團隊經歷了多次洗牌,6年內6次更換了首席執行官或總裁,可見華林證券對于蛻變的渴求。
3
行業頭部效應加劇,華林證券能否“突圍”?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熱度持續提升,作為中小券商的華林證券盈利能力也在穩步增長。在2018-2020年間,華林證券實現營收分別為10.01億元、10.11億元、14.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5億元、4.42億元、8.12億元。
其中,華林證券2020年的營收增長了47%;凈利潤增長了83.96%。這一年券商普遍迎來“牛市”大發展,華林證券一定程度上吃到了行業普遍向上的紅利。
不過,高層“動蕩”時,華林證券的業績開始變得不太理想。
2021年,華林證券業績出現明顯下降,這并非全部由華林證券的內因所致。2021年全年,行業內百億凈利潤的券商從5家增至10家。頭部效應下,中小券商陪跑愈加吃力。
圖源:Wind數據
2021年6月,林立向員工發出上述公開信。其在信中表示,“行業頭部效應日漸顯著,碌碌無為、隨波逐流并非良策,想要在券業浪潮中搶占險灘,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華林證券科技金融轉型的決心已經落實到了真金白銀上。如2022年,華林證券以2000萬元受讓了字節跳動旗下的海豚證券;此外,Wind數據顯示,華林證券2023年研發支出的營收占比10.95%,在14家可統計數據的券商中,排名第二;第一是“互聯網券商一哥”東方財富,研發支出的營收占比27.8%。
圖源:罐頭圖庫
然而2022年及2023年,華林證券凈利潤繼續下滑,分別為4.65億元、3168.61萬元,同比下滑3.94%、93.18%。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盡管公司確立了科技金融轉型戰略,但高管更迭頻繁可能削弱轉型的執行力,導致轉型效果不佳。”
到2024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已扭轉業績下行趨勢,實現營業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34.98%;凈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61.65%,這主要得益于投資收益的收入貢獻。
2024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的投資收益3.84億元,同比增長216.26%,主要系本期固收業務行情持續走強,同時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上升。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持有無錫銀行(600908.SH)、新瑞理想(430190.NQ)、愛科凱能(430351.NQ)等7只股票。
圖源:Wind數據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認為,“券商走‘互聯網券商’發展路線具有廣闊前景,但也面臨不少挑戰。技術安全、監管合規都是難點,此外眾多傳統券商紛紛轉型,還有一些互聯網巨頭跨界進入,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
另一方面,華林證券的未決訴訟仍是公司潛在的風險。
華林證券在2024年三季報中披露,公司為“紅博會展信托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簡稱“專項計劃”)管理人,因專項計劃違約責任爭議,投資人先后向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簡稱“上國仲”)對公司提起仲裁。截至目前,大連銀行仲裁案件裁決尚未執行,民生證券、中意資產仲裁案件尚未開庭審理。
此外,2024年9月,華林證券向上國仲對大連銀行提起仲裁,請求裁決確認對該底層資產進行優先分配處置,以償付其債權,該仲裁案件尚未開庭審理。
你看好華林證券嗎?對于神秘資本大佬林立你了解多少?歡迎留言評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