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見年終獎
一抹縮影。
作者?I 楊繼云??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臨近歲末,一位投資經理自我年終總結:
看了300+個項目,參與3個現場盡調,最終上會1個,交割0.5個;2個曾經投過的項目拿到TS,但真正完成再融資的是0;退出0。
與之對應,年終獎金掛起了綠燈。
“今年年終獎,集體都只有1萬。”奔波一線的投資人,對年終獎感到失望,轉念又覺得在預期之中。但也有例外——達晨財智肖冰最近一次會上聊起,募資團隊獎金豐厚。
年終獎,歷來都是一級市場的微觀縮影。得意與失意都盡在眼前,折射的是過去一年創投行業的浮浮沉沉。
募了150億,團隊拿到了豐厚獎金
不禁起了這一幕——
不久前的第二十四屆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首席投資官肖冰坦言:“募資團隊會拿到一個很大的獎金。”
言語背后,是達晨在梳理過去一年募投管退的種種表現時,發現募資上尤為突出——“過去一年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募資,新增加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50億”。眼前整個行業面臨著募資難,這令團隊內部感到意外,因而年終獎也更為豐厚。
幾家歡喜幾家愁,2024年創投圈在募資工作上的挑戰有目共睹。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VC/PE募資新募集基金數量和規模分別為3981只,1.44萬億元,同比下滑43.0%、20.8%——VC/PE拿錢依舊很難。分幣種看,外幣基金募資仍維持低位,全年共39只外幣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募資規模約為559.12億元人民幣,同比降幅分別達到49.4%、48.6%。
若縱向對比來看,2021年創投行業迎來高點,當年的募資規模是2.2萬億元,2022年則是2.1萬億元。可見時移勢易,光景不再。
募資,儼然當下最難跨越的山丘之一。細細梳理,過去一年似乎很少聽到大額的募資喜訊,盡管對頭部機構來說募資往往并不成問題,但眼下“無人談募資”的市場氛圍,也成為募資困局景象的一個切片。
猶記得兩年前,募資難開始席卷一級市場,VC圈上演全員募資的一幕。北京一家VC機構老大發起募資總動員,也直接與獎金掛鉤:“內部宣布全員募資,提成獎勵1%。”
募資是開端,也影響著終局。已經有投資人開始擔心,募不到錢,珍惜子彈的投資人還能否扣動扳機?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不禁擔憂:“這兩年整體募資放緩,這是新一年的晴雨表。如果募資進度大幅度下滑,2025年會不會寒冷?一旦投資機構手上的錢不多了,連好企業都極有可能難以融到資。”
今年不談年終獎
行至眼下,又到了年終總結的時候。
“經歷千辛萬苦后,終于出手了一個項目?!比A東一家VC基金的投資經理陳華陽說起,這一年的成績泛善可陳,述職大會上,他和同伴一樣在戰略研究、投資拓展上著重筆墨,但看似熱鬧背后,自己難掩失落。
“別提年終獎了,沒被裁員和降薪都是萬幸?!彼锌?,春節臨近,團隊卻在經歷新一波裁員,“要走20%?!?/span>
那么,今年各家年終獎情況如何?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最新調研,可以大致看到VC/PE機構員工年度獎金設置情況的參差:
大多數機構的年終獎金集中在6個月月薪水平以下。延遲發放年終獎金或無發放計劃的機構數量占比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構的生存壓力增加。
投資團隊的獎金梯度設置更加均衡,不同職級員工可獲得年終獎金的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后臺支持團隊的平均年度獎金水平有所提升,獎金水平逐漸向投資團隊靠攏,但在最高獎金水平方面與投資團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結果顯示,兩個月月薪以內年終獎的不在少數。
投資界也了解到,以往大PE們動輒12個月的年終獎如今已是鳳毛麟角,今年普遍縮水,甚至只有1-3個月。而且很多人在春節前都等不來這筆獎金,“據說要拖到四五月份?!?/span>
有人降,有人升。當投資與募資節奏放緩,越來越多的機構把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到投后管理和賦能工作中,這些中后臺團隊獎金照比往年也有了變化:
“2024年增強了投后管理,政府關系、法務等中后臺領域也擴充了隊伍。這些團隊今年為我們投資的幾百家企業,特別是對科技創新屬性突出的企業提供了全面支持?!北本┮患襐C基金合伙人介紹到,相應地這些人員的年終獎也有所提升。
一切都在悄悄變化。
越過冬天
潮來潮往,人的境遇起伏揭示了行業變遷。
經歷了難以言說的2024年,站在新一年的開頭,依舊堅守的投資人們依舊憧憬跨越冬天?!?024年環境變化比想象中更大,但每一個數字背后,都離不開每一位創投人的貢獻,他們從未停止過奮斗?!币晃粍撏洞罄邪参看蠹?。
想起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的言語懇切:“過去一年對松禾資本這樣的民營機構而言,可謂五味雜陳,我們仍在思考前路。”
悲觀于樂觀交織著創投圈。
“創投行業最艱難的時候可能即將過去。”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此前分析:從產業面看,一些產業處于低位調整、向上抬頭的階段,如消費類電子、電池行業、半導體行業;從經濟周期來看,整個市場從2021年高點回調至今,復蘇的跡象已經來臨?!?/span>
他直言,再指望一級市場資產端的價格像大家想象的那樣繼續降溫不太可能。
前海母基金董事長靳海濤也聊起對行業的總體感受——未到完全觸底,開始強烈反彈。他關注到四個方面的積極變化:第一,股票市場快速地修復;第二,IPO逐步恢復常態化;第三,并購市場會越來越火;第四,海外上市潮又起。
2025年伊始,風向標一幕已經出現——1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走過十余年井噴式生長的政府引導基金迎來嶄新一頁。
面對新常態,開啟新未來。正如一位創投前輩所說:“反思是很重要的開始,接下來就是如何破局。”
還是那個樸素的道理:越是低谷,越有厚積薄發的可能。至于如何調整姿勢,正拷問著每一個置身其中的投資人。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