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1.15億,但中國太保的“保位戰”難言輕松
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太保已高枕無憂,其壽險核心渠道增長乏力、投資收益驅動凈利潤增長、轉型戰略成效存疑等問題,暴露出了中國太保的深層次隱憂。
撰文 | 張? 宇??編輯 | 楊博丞??來源 |? DoNews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太保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近日,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經初步測算,預計該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約為422億元到463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約149億元到190億元,同比增加約55%到70%;預計該公司2024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約為421億元到461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約150億元到190億元,同比增加約55%到70%。
如果以42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計算,中國太保在2024年日賺約1.15億元。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太保已高枕無憂,其壽險核心渠道增長乏力、投資收益驅動凈利潤增長、轉型戰略成效存疑等問題,暴露出了中國太保的深層次隱憂。
01.壽險承壓嚴重
中國太保是一家領先的綜合性保險集團,旗下擁有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養老、健康、農業保險和資產管理等在內的保險全牌照,其中太保壽險、太保產險分別為中國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和第三大財產保險公司。
2025年1月,中國太保公布了2024年保費收入情況,其中太保壽險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388.23億元,同比增長2.4%;太保產險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032.49億元,同比增長6.8%。
太保壽險一直是中國太保的主力業務,但由于業務持續調整導致疲態盡顯,進而拖累了整體業績。盡管太保壽險收入高于太保產險,可增速卻遠遠落后。不僅如此,在A股五大上市保險企業中,太保壽險的增速甚至落后于5.1%的壽險平均增速,其疲軟態勢可見一斑。
事實上,太保壽險和太保產險發展高度不平衡的狀態持續已久。
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太保的總營收為3106 億元,同比增長 21.35%,高于中國平安(10.0%)和中國人保(12.2%),但低于新華保險(72.9%)和中國人壽(54.8%);同期凈利潤為383.10億元,同比增長 65.5%,高于中國平安(36.1%),但顯著低于中國人壽(173.9%)、新華保險(116.7%)和中國人保(77.2%)。
中國太保將總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歸功于產險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太保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598.19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名列前茅。相比之下,太保壽險的表現就遜色很多。同期,太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300.59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明顯低于中國平安(10.21%)、中國人保(5.85%)和中國人壽(5.10%),僅略高于新華保險(1.91%)。
2023年的情況同樣如此,當時太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331.41億元,同比增長4.86%,但相較于2022年的6.07%還是出現了大幅回落。具體而言,太保壽險貢獻保險服務收入為854.61億元,同比下降3.5%,而太保財險貢獻保險服務收入為1771.28億元,同比提升11.8%。
太保壽險承壓嚴重,主要原因指向了代理人渠道增長停滯。代理人渠道是太保壽險的核心渠道,但在2024年,其保費收入為1841.17億元,同比增長僅1.7%。此外,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為398.05億元,同比增長9.8%,而團政渠道表現最差,保費收入為131.21億元,同比下降10.4%。核心渠道表現乏力,無疑為太保壽險未來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中國太保在2024年的業績有所回暖,一方面是由于其2023年同期的低基數,另一方面在于資本市場經歷了一輪顯著的上漲行情,推動了其投資收益飆升。由此可見,中國太保的業績增長基礎并不牢固,資本市場的波動性能推動其業績回暖,也能成為絆腳石。由于太保壽險依然承壓嚴重,這意味著中國太保難免會面臨重重壓力。
02.管理層“巨震”
2023年12月,中國太保原董事長孔慶偉到齡退休,原集團總裁傅帆升任董事長,趙永剛回歸并出任總裁。
傅帆在投資領域頗有建樹,曾擔任上投實業投資公司副總經理、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國際集團總經理。2019年加入中國太保,先后擔任黨委副書記和總經理等職務,對保險主業、資產管理、大區域戰略、ESG戰略等工作有著深入理解和全面管理經驗。
接任中國太保總裁職位的趙永剛是一位老“太保人”,他于1995年加入中國太保,起初從業務員做起,逐步升至區域一把手并最終進入核心管理層。2021年5月,趙永剛出任海通證券黨委副書記,兩年后再度回歸中國太保,并接棒總裁一職。
2024年1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行政許可信息顯示,中國太保新任董事長傅帆、總裁趙永剛的任職資格均已獲核準,中國太保正式迎來“傅趙時代”。
緊隨其后,太保壽險和太保產險也迎來了管理層“大換血”。
2024年4月,原太保壽險總經理蔡強三年聘期屆滿后正式離任,由太保壽險董事長潘艷紅出任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2024年7月,太保壽險原副總經理李勁松升任總經理,同時潘艷紅不再擔任臨時負責人。一個月后,潘艷紅到齡退休,趙永剛一肩多挑,兼任太保壽險董事長。
蔡強于2021年4月加入太保壽險,并主導了太保壽險的“長航行動”1.0,對太保壽險在渠道端、代理人端等核心環節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不過,蔡強在任期間,太保壽險的業績并沒有太大起色,因而在蔡強聘期屆滿后,太保壽險并未選擇續約,而這一變動也被外界理解為中國太保對于蔡強治下的太保壽險不太滿意。
與此同時,太保產險也經歷了一場人事“巨震”。2024年9月,曾義不再擔任太保產險董事、總經理,由陳輝繼任。此外,陳輝還同時兼任合規負責人和首席風險官。
進入2025年之后,管理層“巨震”仍在持續。2025年1月,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蘇罡出任中國太保副總裁、財務負責人任職資格已經獲得監管批準。同時,田蕊正式擔任太保壽險總經理助理、財務負責人;劉增波擔任太保產險臨時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臨時負責人。
管理層“巨震”伴隨著戰略調整。2023年,中國太保在《中國太保2023-2025年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提到:未來三年,公司專注保險主業,聚焦“大健康、大區域、大數據”三大重點領域,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保險金融服務。
此外,太保壽險正處于“長航行動”2.0中,主要聚焦“內勤”轉型,意在打造“賦能型總部、經營型機構”,構建適配外勤轉型的組織體系,但在內卷加劇與監管收緊的雙重擠壓之下,太保壽險能否真正破解增長難題,仍是一個未知數。
03.合規問題頻發
中國太保在合規方面問題頻發,尤其是太保產險,合規問題始終不容樂觀。
2025年2月,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因“財務數據不真實”,太保產險海南分公司被罰款48萬元;太保產險海口中心支公司被罰款45萬元;太保產險三亞中心支公司被罰款38萬元。
2024年12月,太保產險上海分公司因“跨區經營保險業務”問題,被廣西監管局警告并罰款3萬元。事實上,這并不是太保產險上海分公司第一次因跨區域經營被罰,早在2022年3月,該分公司就曾因“承保了許可經營區域以外的雇主責任保險標的”行為,被警告并罰款3萬元。同一時期,太保產險新疆分公司因“欺騙投保人、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問題,被罰款75萬元。
合規工作似乎并不好做。根據太保產險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其各級機構收到保險監管處罰共53家次,對機構、個人罰款金額合計1992.6萬元,涉及的違規行為主要包括虛掛中介業務套取費用、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備案的條款費率、編制虛假財務資料虛列費用套取資金、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等方面。
不僅如此,在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消費者針對中國太保的投訴層出不窮,投訴量高達5979條,投訴原因涉及虛假宣傳、誘導購買、亂扣費、理賠難、退保難等,這進一步加劇了其合規問題的嚴峻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合規問題不僅對中國太保的聲譽造成了負面影響,同時也給其業務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阻礙。管理層“巨震”之后,新領導班子如何治理合規問題,以及又會帶領中國太保駛向何方,仍不得而知。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