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飆漲680%,宇樹科技的“影子股”竟是它!
宇樹科技的不斷“出圈”,讓以長盛軸承為首的一眾人形機器人概念股“雞犬升天”。在資金的瘋狂涌入下,長盛軸承在短短5個月暴漲680%,總市值已接近300億元。而股價的暴漲也讓孫氏家族“坐擁”百億身家。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宇樹科技的爆火“帶飛”了一眾與之相關的A股上市公司。
2月19日,長盛軸承斬獲“20cm”漲停,股價直逼百元關口,而自“924行情”以來,該股已經上漲約680%。
資料顯示,長盛軸承為自潤滑軸承廠商,屬于宇樹科技概念股;目前,公司與宇樹科技的合作主要為應用于機器人關節處的自潤滑軸承。
股價經過瘋狂炒作后,當前長盛軸承市盈率升至百倍,市值亦飆至295億元。借此,公司實控人家族收獲滿滿。
據悉,目前長盛軸承實控人為孫志華,其一致行動人為女兒孫薇卿、女婿褚晨劍以及其控制的嘉善百盛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按2月19日公司98.77元/股收盤價計算,四者所代表的“孫氏家族”合計持股市值約156億元。
股價暴漲680%
長盛軸承已然成為A股最正宗的宇樹科技概念股。
2月19日,長盛軸承再度漲停,年內漲幅達221.83%,位列滬深京三市第十;而從“924行情”至今,該公司股價漲幅約679%。
股價暴漲的同時,長盛軸承交投極度活躍。2月17日、2月18日及2月19日,該股換手率達30.43%、33.29%、27.75%。
龍虎榜顯示,2月17日,以“拉薩天團”為首的三家營業部席位成為買入主力,合計凈買入超2500萬元,身為游資的國君上海松江中山東路則凈買入1.09億元。同一交易日,包括平安深圳分公司在內的四個機構席位則大幅凈賣出約1.05億元。
而長盛軸承股價如此強勢的背后離不開宇樹科技“助力”。
2月18日,宇樹科技CEO王興興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稱,到2025年年底之前AI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量級。同日,長盛軸承也表示與宇樹科技的合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已簽訂合作協議并取得了訂單。
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長盛軸承與宇樹科技的關聯最早或可追溯至2024年。當年7月16日,公司就曾宣布正與多個機器人主機廠及相關供應商展開合作研發,其中便提及宇樹科技。
由于當時市場情緒低迷,宇樹科技也并未廣泛進入公眾視野,因此未能推動長盛軸承股價攀升。
此后數月,伴隨著市場火熱,特斯拉為首的海外人形機器人產業映射持續,再疊加宇樹科技因多個產品“出圈”,身為其供應商的長盛軸承開始被市場反復炒作。
目前,長盛軸承與宇樹科技合作的產品主要為應用于機器人關節處的自潤滑軸承,現已實現小批量的生產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宇樹科技之外,長盛軸承與優必選、智元機器人正處技術交流及合作研發階段。并且,除去應用于機器人關節處的自潤滑軸承,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研究方向還包括部分直線執行器中的絲杠產品。
不過,長盛軸承也提到,目前應用于機器人零部件領域的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不足1%。
資料顯示,長盛軸承主要產品包括自潤滑軸承等等。除了涉及機器人行業,還可以應用于工程機械、汽車、機器人、能源、港口機械、塑料機械、農業機械等行業。
具體到細分產品端。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金屬塑料聚合物自潤滑卷制軸承產品取得營收1.95億元,約合當期總營收的35%;雙金屬邊界潤滑卷制軸承、金屬基自潤滑軸承、其他業務分別實現9496萬元、8502萬元、1624萬元營收,相當于當期公司總營收的17%、15%、3%。
孫氏家族“坐享”財富盛宴
長盛軸承這波暴漲背后的最大既得者,顯然是實控人孫氏家族。
資料顯示,孫志華為當前長盛軸承的實控人,孫志華的一致行動人為孫薇卿、褚晨劍、嘉善百盛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其中,孫志華與孫薇卿是父女關系,孫志華是褚晨劍的岳父。另據企查查數據,嘉善百盛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由孫志華、孫薇卿持股99.0003%、0.9997%。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孫志華直接持有長盛軸承9525.08萬股,孫薇卿持有公司4455.00萬股,褚晨劍持有公司1206.00萬股,嘉善百盛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手持601.42萬股。
此外,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經理陸曉林、副總經理曹寅超、監事會主席王偉杰、總工程師陸忠泉分別持股1336.50萬股、868.70萬股、554.94萬股、456.64萬股。
憑借這一輪大漲,現如今長盛軸承總市值已達295億元。借此,孫氏家族身家已超百億。
按長盛軸承2月18日收盤價計算,孫志華、孫薇卿、褚晨劍、嘉善百盛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組成的“孫氏家族”合計持股市值約156億元;而陸曉林、曹寅超、王偉杰、陸忠泉的持股市值也在4億元至13億元之間。
與此同時,暴漲的股價也推動長盛軸承的動態市盈率躍升至130余倍,而公司現有經營狀況能否撐起這一估值呢?
著眼經營層面,2022年及2023年,長盛軸承實現營收10.71億元、11.05億元,分別同比上升8.77%、3.18%;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為36.67%、39.29%,至1.59億元、2.214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長盛軸承營收同比上升1.95%至8.354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比減少0.79%至1.609億元,業績增長有所放緩。
長盛軸承在2024年半年報中指出,自潤滑軸承行業經營狀況受到上游原材料、下游汽車和工程機械行業在內的多重因素影響。
財信證券研報顯示,根據公司半年度數據,主要用于工程機械領域的雙金屬邊界潤滑卷制軸承和金屬基自潤滑軸承的營收下滑,但主要用于汽車行業的金屬塑料聚合物自潤滑卷制軸承營收增長較快。
因此,短期內長盛軸承的業績若要重新恢復上行,或需依托下游汽車、工程機械需求持續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長盛軸承的發展邏輯也在發生變化。過去幾年,在風電齒輪箱“以滑代滾”趨勢推動滑動軸承需求的趨勢下,風電業務曾被視作為公司的“第二曲線”;現如今,隨著公司與諸如宇樹科技在內的機器人廠商合作,公司能否將機器人業務體量擴大,將成影響其估值高度的重要因素。
“顛沛”的長盛軸承
長盛軸承的成長歷程略顯復雜。
1988年,孫志華離開國營企業,創辦了嘉善金屬塑料自潤滑軸承廠。
而嘉善金屬塑料自潤滑軸承廠起初只是作坊式鄉辦小企業,后來由集體聯營轉為股份合作制企業,并于1993年更名為嘉善無油潤滑軸承廠。
時間來到1995年,長盛軸承前身嘉善長盛滑動軸承有限公司(長盛有限)成立,由嘉善無油潤滑軸承廠與臺灣商人王長盛共同投資設立。
其中,嘉善無油潤滑軸承廠出資64.9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43.3%,以土地使用權出資,不足部分以現金補足;王長盛出資10.0059萬美元(折合85.0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6.7%,以現匯出資。
1999年4月16日,嘉興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下發通知,同意嘉善無油潤滑軸承廠出讓其在長盛有限43.3%股權給王長盛,由外方獨資成立長盛有限。
時間來到2008年,長盛有限的企業性質又由外資變內資。當年度,長盛有限完成第二次股權轉讓。此時,王長盛將其在長盛有限中100%的股權轉讓至六人,其中70%股權歸屬孫志華,20%股權歸屬孫薇卿,而長盛有限又由臺商獨資企業變更為內資企業。
至此,長盛有限的控制權稱得上真正來到孫志華手中。此后,在孫氏家族麾下的長盛有限先后完成改制、上市,并以長盛軸承的名字亮相創業板。
縱覽自潤滑軸承行業發現,除了GGB、Daido Metal、OILES、sait-otoa等海外廠商外,長盛軸承的競爭對手也包括雙飛軸承,即現在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雙飛集團。
而雙飛集團與孫志華之間亦有陳年往事。根據長盛軸承招股書,由孫志華一手帶起的嘉善無油潤滑軸承廠為雙飛集團的前身,而目前雙飛集團的實控人為周引春、顧美娟。
回溯前情,嘉善無油潤滑軸承廠于2000年改制重組為浙江雙飛無油軸承有限公司,孫志華于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擔任董事長。
不過,據嘉興市浙江大學校友會公眾號文章顯示,2004年雙飛原董事長辭職撤股,這意味著孫志華于該年離開了雙飛軸承。
截至2月19日收盤,雙飛集團總市值為42億元,僅相當于長盛軸承的14%。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