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致酒行危局:4.9億大額分紅背后現金流枯竭,吳向東的資本游戲將終結?
近期,華致酒行(SZ300755)一紙業績預告撕開了白酒流通行業的遮羞布。
作者/司凡星? ? ?來源/博望財經
預告顯示,公司2024年全年歸母凈利潤預計僅為3807萬元至5150萬元,同比暴跌78.11%-83.82%;扣非凈利潤縮水至2102萬元-2844萬元,降幅達84.15%-88.28%。
更令市場嘩然的是,這家“酒類流通第一股”在第四季度單季虧損1.2億元的背景下,竟于年中突擊分紅4.9億元,占前三季度凈利潤的292%。實控人吳向東家族通過持股63.47%獨得約3.1億元,而同期公司存貨攀升至34.63億元的歷史高位,短期債務激增至19億元,現金短債比跌至0.46的警戒線。
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華致酒行的危機不僅是經營困局的爆發,更是一場資本套利與行業變革交織的復雜敘事。
01
業績斷崖與現金流危機:名酒代理模式的潰敗
華致酒行的崛起,與其綁定茅臺、五糧液的戰略密不可分。2019年上市時,公司憑借名酒代理權,毛利率穩定在20%以上,凈利潤率超9%。
然而,這一模式在2024年迎來致命轉折。白酒市場的“價格倒掛”現象愈演愈烈——茅臺、五糧液等酒企為保利潤持續提高出廠價,但終端零售價受消費降級沖擊不升反降。以53度飛天茅臺為例,其2024年出廠價上漲至1169元/瓶,終端零售價卻從3000元高位回落至2600元,渠道商利潤空間被壓縮至不足5%,名酒代理商已成“夾心層”。
酒業分析師李清指出,“上游掌握定價權,下游追求性價比,中間商的角色正在失去價值。”?
利潤縮水的背后,是存貨高企與現金流的“死亡螺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華致酒行存貨金額達34.63億元,同比增長19.8%,存貨周轉天數從90天拉長至180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合同負債(客戶預付款)同比暴跌66.4%,僅剩1.39億元,經銷商拿貨意愿降至冰點。
更嚴峻的是現金流惡化。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3.93億元,同比驟降200.96%,而短期債務激增至19億元,貨幣資金僅剩8.75億元。某投行人士直言:“按照當前消耗速度,華致酒行的現金流撐不過2025年第二季度。” ?
與此同時,更深層的結構性矛盾浮出水面。華致酒行的商業模式高度依賴“壓貨返利”——通過向經銷商壓貨換取短期收入,但這一模式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加速反噬。2024年,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45天延長至72天,經銷商回款能力持續惡化。
與此同時,酒企直銷比例提升進一步擠壓渠道利潤:茅臺直銷收入占比從2019年的8%飆升至2024年的48%,五糧液則通過“云店”系統直連消費者,傳統代理商逐漸淪為庫存“蓄水池”。
當存貨積壓與現金流枯竭形成惡性循環,華致酒行的經營困境已無法掩蓋。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財報數據亮起紅燈的同時,公司管理層卻選擇了一條更具爭議的路徑——大額分紅。?
02
大額分紅與實控人套現:資本游戲的“精準算計”?
在業績持續下滑的背景下,華致酒行的資本操作顯得異常激進。
2024年7月和11月,公司先后實施兩次現金分紅,總額達4.9億元,占前三季度凈利潤的292%。耐人尋味的是,分紅時點恰好趕在四季度虧損曝光前。第一次分紅于半年報發布前實施,第二次則在三季報發布后迅速落地。
彼時公司現金流已岌岌可危:2024年6月末貨幣資金10.09億元,短期債務14.27億元;至9月末,現金縮水至8.75億元,債務卻增至19億元。華致酒行聲稱分紅是為“響應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號召”,但其過往六年累計分紅僅4.5億元,2024年單年分紅額竟超過歷史總和。
這一操作的直接受益者是實控人吳向東家族。通過控股平臺持股63.47%,其獨自分得約3.1億元。而市場質疑聲隨之而來:“這已不是常規分紅,而是變相抽逃資金。”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年9月,華致酒行以“優化資金結構”為由申請了15億元授信額度,被質疑為“借新還舊”的財務游戲。
突擊分紅背后,或許隱藏著吳向東對行業前景的悲觀預期。在白酒渠道變革的浪潮下,傳統經銷商的生存空間正被加速擠壓。
資本套利路徑的深層邏輯逐漸清晰。吳向東自2019年起通過華致酒行IPO、旗下珍酒李渡(HK06979)港股上市等資本運作累計套現超30億元,而華致酒行近三年研發投入僅占營收0.3%,遠低于行業1.5%的平均水平。
這種“重分紅輕投入”的策略,使得公司在新零售轉型中步步落后。對比酒類電商平臺1919(NEEQ:830993)同期研發投入占比2.1%、數字化用戶突破2000萬的數據,華致酒行的戰略短視暴露無遺。
分紅的喧囂背后,華致酒行的戰略轉型卻顯得蒼白無力。當資本套利的狂歡逐漸退潮,行業變革的巨浪已撲面而來。
03
戰略迷途與行業洗牌:渠道商的生死抉擇?
華致酒行的困境,本質上是白酒行業渠道變革的縮影。
2023年,茅臺直銷收入同比增長36%,占比突破45%;五糧液直銷收入達304.6億元,占比40.3%。(2024年直銷數據暫未公開)頭部酒企通過自營電商、直營店和定制酒業務,逐步收回渠道控制權。“直銷模式下,酒企每瓶酒的利潤可增加30%,傳統經銷商的價值鏈被徹底重構。”酒業專家王強分析稱,“華致酒行若不能跳出‘搬運工’角色,只會進一步邊緣化。”?
與此同時,華致酒行的轉型戰略也陷入“口號化”泥潭。公司提出的“連鎖門店3.0”計劃宣稱要打造“酒類體驗中心”,但實際執行中仍以鋪貨為核心。2024年新開門店單店平均庫存從500萬元增至800萬元,坪效卻下降15%至1.2萬元/平方米。
主推的荷花酒系列更顯頹勢:2023年銷售額同比暴跌41%,庫存周轉天數高達270天,遠高于行業120天的平均水平。數字化建設方面,公司宣稱投入的“智慧供應鏈系統”仍停留在訂單跟蹤層面,而競爭對手酒仙網(NEEQ:833919)已實現C2M定制、動態庫存調配等深度應用。
此外,消費趨勢的顛覆性變化加劇危機。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Z世代白酒消費者中,58.7%通過直播電商購買,僅12%選擇傳統煙酒店渠道。而華致酒行線上渠道收入占比不足15%,直播帶貨場均銷售額不足百萬元,同期1919抖音旗艦店單場GMV超5000萬元。
更嚴峻的是,年輕消費者對“品牌故事”的訴求正在瓦解名酒溢價。華致酒行主推的“名酒保真”賣點,在市場監管總局2024年抽查中反而曝出3批次產品溯源信息不全的問題。?
毋庸置疑的是,渠道商的生存法則正在被改寫。而成功轉型者如怡亞通,通過孵化自有品牌“釣魚臺琺瑯彩”實現毛利率提升至35%;失敗案例則如銀基集團(HK00886),因過度依賴茅臺經銷權于2023年退市。
華致酒行如果不能在構建自有品牌矩陣、打造差異化服務體驗、重建數字化能力等方面破局,恐將步銀基后塵。
當戰略轉型淪為口號,資本套利成為救命稻草,華致酒行的命運已與行業變革的洪流緊密捆綁。
END
華致酒行的故事,是一部關于路徑依賴與資本短視的警示錄。吳向東的突擊分紅或許能為家族套現數億元,但若無法解決商業模式陳舊、現金流枯竭、競爭力流失等根本問題,這家曾經的行業龍頭恐將淪為資本游戲的犧牲品。
白酒行業的洗牌仍在加速。當消費理性化、渠道扁平化、競爭白熱化成為新常態,唯有真正擁抱變革的企業才能生存。而按照當前現金流消耗速度,華致酒行或在2025年面臨債務違約風險;若存貨減值計提比例從當前的3%提升至行業平均的5%,將直接吞噬全年利潤。
而資本市場已用腳投票。截至2024年末,公司市值較2021年高點蒸發82%,動態市盈率跌至15倍,低于酒類流通板塊23倍的中位數,市場留給華致酒行的時間,或許已經所剩無幾。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