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集團業績崩盤,新董事長俞敏上任不足半年
業績壓力留給2024年?
來源|白馬商評
崩了!市值百億的中藥頭部公司太極集團也扛不住了。
28日晚間,太極集團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去年,太極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3.86億元,同比下降20.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27億元,同比劇降96.76%。
太極集團去年全年非經常性損益僅虧損0.12億元,也就是說公司業績下滑是主營業務實打實崩了,而不是由各類減值損失造成的。
截至目前,在已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的中醫藥公司中,太極集團營收增速排名倒數第二、歸母凈利潤增速排名倒數第四、扣非后的凈利潤增速排名倒數第三。
2024年,太極集團兩大核心業務板塊收入均在下滑,其中,醫藥工業下降32.25%,醫藥商業收入下降9%。
去年10月,太極集團發布公告,董事會選舉原總經理俞敏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一職則由原副總經理于宗斌接任。
兩位領導剛剛履新5個月,太極集團就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核心品種銷量全線下降
太極集團是知名頭部中藥公司,2019年9月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國藥集團;2021年4月完成戰略重組,國藥集團成為控股股東。
產品層面,太極集團聚焦“6+1”重點治療領域,即“消化及代謝用藥、呼吸系統用藥、心腦血管用藥、抗感染藥物、神經系統用藥、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用藥+大健康產品”。
太極集團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擁有中西藥批文1240個,其中化藥批文550個,中藥批文690個,全國獨家生產批文87個。
太極集團主力品種包括藿香正氣口服液、注射用頭孢唑肟鈉(益保世靈)、急支糖漿、洛芬待因緩釋片(思為普)、通天口服液、鼻竇炎口服液、鹽酸嗎啡緩釋片(美菲康)等。
2024年,太極集團全線產品收入都出現了下降,且均為兩位數的降幅。
與收入下降同步,太極集團主要產品的毛利率也在下降,顯示出盈利能力的下滑。2024年,太極集團整體毛利率為39.23%,較2023年下降9.37個百分點,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低。
四季度業績加速下滑
分季度看,2024年太極集團一到四個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5.05%、-25%、-73.82%、-909.72%,業績呈現前高后低、持續惡化的趨勢。
俞敏去年10月下旬上任董事長,最后一個季度太極集團大部分時間由其掌舵。
把太極集團業績下滑的“鍋”全部甩到新管理團隊上似乎也不公允。2023年因疫情政策調整,太極集團藿香正氣、呼吸系統用藥在短期內迎來需求高峰,加之大量發貨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庫存,顯著影響了太極集團2024年的業績。
一方面,2024年太極集團相關產品需求正常回落;另一方面消化2023年形成的社會庫存需要時間。此外,太極集團還面臨著2023年高基數的壓力,2024年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不足為奇。
不過,四個季度利潤指標逐季下滑,并在四季度突然劇烈下滑,直接由盈轉虧,虧損額超過5億元,白馬認為,不排除太極集團新領導層希望把業績壓力留在2024年,以“財技”的方式一次性出清。
因此,2025年太極集團將輕裝上陣,經營壓力會小很多,新管理層也將迎來比較“好看”的業績表現。
長期競爭能力不足
短期來看,太極集團2025年業績有望探底回升,但太極集團面臨的長期增長壓力并不小。
太極集團10多年來幾乎沒有新藥問世,其業績基本由歷史上形成的幾款產品貢獻,因此業績表現極不穩定。
近20年來,太極集團有5年出現年度虧損,11年凈利潤在1億元以內,盈利能力不強。
研發能力不強、缺少新品種上市是關鍵因素。2021-2023年,太極集團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1.15%、1.86%,在整個中醫藥行業屬于投入偏少的公司。即使只考慮工業收入,其研發投入的強度在行業中也不突出。
2021年底,太極集團發布《“十四五”戰略規劃概要(2021年-2025年)》,規劃提及,通過內生發展加外延擴張,力爭“十四五”末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凈利潤率不低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并努力成為世界一流的中藥企業。
太極集團2024年營業收入為123.86億元,僅剩一年的時間,和500億元的目標相差甚遠。
以目前的情況看,只有依靠外延式并購的方式才有可能實現上述目標。2024年底,太極集團賬上現金不足10億元,因此幾乎可以斷言,太極集團不可能實現“十四五”規劃制訂的目標了。
2023年中,太極集團市值創歷史新高,一度達到370多億;近一年多持續下降,目前僅有110億元左右,較高點蒸發了70%。
目前,太極集團總市值在A股申萬中藥行業板塊中排在第20位,一年時間下降了8位。以2024年的業績表現看,太極集團能否守住目前的行業地位是個未知數。
文章內容和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