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億新藥研發費用“打水漂”!百濟神州7年“燒光”591億
百濟神州的創新藥進擊之路能走多遠?
作者 | 高遠山?編輯丨武麗娟?來源 | 野馬財經
因試驗數據不佳,清明前,“創新藥一哥”百濟神州(BGNE.NASDAQ;6160.HK;688235.SH) 投入近21億元的項目折戟。
4月3日,百濟神州在官網宣布停止TIGIT抗體 Ociperlimab(歐司珀利單抗,BGB-A1217)作為肺癌潛在治療方法的臨床開發計劃。
百濟神州在公告中表示,依據預先計劃的無效性分析結果,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建議終止正在進行的3期AdvanTIG-302試驗(NCTO4746924)。試驗的總體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評估表明,該研究或難以達到總生存期主要終點。但同時,未發現新的安全信號。經慎重考慮,百濟神州決定終止該試驗。
來源:百濟神州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 7 月 10 日,百濟神州方面與諾華制藥集團簽署了針對 Ociperlimab 的共同終止和釋放協議,終止了雙方在 2021 年 12 月簽署的選擇權、合作和許可協議。但此后,百濟神州選擇繼續推進 Ociperlimab 的臨床研究。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百濟神州已在歐司珀利單抗項目累計投入 20.9億元。
4月7日,百濟神州A股報收209元/股,總市值2927億元。
2024年研發投入142.79億
歐司珀利單抗項目折戟
此次項目終止是TIGIT靶點研發困境的縮影。
據醫學轉化平臺“新灣novaBAY”統計,TIGIT 靶點藥物曾被譽為免疫腫瘤學領域的未來,但近年來卻屢遭挫折。除了百濟神州外,2024年5月,默沙東因毒性相關退出率過高,終止了其抗TIGIT抗體 Vibostolimab 在高危黑色素瘤患者中的 III 期試驗;幾個月后,默沙東又根據獨立數據審查委員會的建議,終止了 Vibostolimab 聯合 Keytruda 治療 NSCLC 的另一項 III 期試驗;同年 7 月,羅氏(Roche)也因生存期數據令人失望,終止了其抗 TIGIT 藥物 Tiragolumab 在 NSCLC 中的 II/III 期試驗。
百濟神州在2023年7月與諾華終止合作后,曾獨立推進該項目,但最終仍未能突破肺癌療效瓶頸。
百濟神州實體腫瘤首席醫學官Mark Lanasa醫學博士在官網公告中表示,“我們通過對臨床項目的評估,將資源集中在最具前景的、具有臨床差異化的候選藥物上,同時慎重考慮降低其他候選藥物優先級。我們將始終堅定致力于為全球癌癥患者發現和開發更可負擔、更可及的創新療法。”
就在宣布項目折戟前不久,百濟神州剛剛發布2024年度報告,年報顯示,公司2024年公司取得272.14億元營收,同比增長56.2%;凈利潤-49.78億元,同比減虧約26%。
可以看到,近年來,百濟神州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凈利潤卻在持續虧損。2017年至2023年分別為虧損9.82億元、47.47億元、69.15億元、113.84億元、97.48億元、136.42億元、67.16億元,7年多時間累計虧損約591億元。對于連年虧損,百濟神州曾解釋稱,主要是大部分產品管線仍處于新藥研發階段,尚未形成銷售,研發支出金額較大。
年報顯示,2024年百濟神州全年研發費用高達19.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2.79億元)。
創新藥是典型的研發驅動型行業,耗時長、投資大,行業門檻極高。研發投入和管線布局是企業在長期競爭中勝出的重要指標。
百濟神州上市之前,在A股藥企中,研發投入最慷慨的是恒瑞醫藥(600276.SH)。從2013年的5.6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63.46億元,十年時間研發投入增長超十倍。2022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為29.83%。
百濟神州2021年上市后,一舉成為行業研發支出的領頭羊。2018年至2024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45.97億元、65.88億元、89.43億元、95.38億元和111.52億元、128.13億元、142.79億元。從2022年起,百濟神州研發費用首次超過百億,高出恒瑞醫藥近一倍。
近7年,百濟神州研發費用合計達679億元,且在科創板33家醫藥企業中,也僅有這一家年度研發支出超過100億元。
來源:罐頭圖庫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在創新藥領域,高研發投入并不一定會保證未來一定是高利潤,因為創新藥的研發存在極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但是創新藥要想在未來市場中找到一席之地,研發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百濟神州在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但新藥研發是漫長復雜的過程,其中涉及到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生產、銷售以及相關服務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確實都會存在著失敗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做研發不一定有出路,但是不做研發一定沒有出路。
張毅表示,這種大量投入研發的模式是否能夠持久,和公司財務狀況、融資能力以及市場需求和走勢,以及研發方向是否正確,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不管如何,構建門檻都一定是在研發上下功夫。
百濟神州出海
直面國際醫藥巨頭的“圍剿”
雖然在高研發投入下,百濟神州的凈利潤仍在虧損,但公司營收正在持續增長。
據悉,產品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自主研發產品百悅澤(通用名:澤布替尼膠囊)和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以及安進授權產品的銷售增長。
2024年,百濟神州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翻番,達到188.59億元;替雷利珠單抗銷售額同比增長17.4%,達到44.67億元。
來源:罐頭圖庫
制藥界有個習慣,會將年銷售額超十億美元的藥品稱為“重磅炸彈”。百悅澤因此打破了國產創新藥領域“重磅炸彈”零的紀錄。
然而出海剛見起色,澤布替尼(百悅澤)就卷入多起專利侵權風波。先是2023年6月,美國生物制藥公司艾伯維向澤布替尼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其侵犯自身同類型產品伊布替尼的專利;2024年3月8日,百濟神州又分別對山德士和MSN兩家藥企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理由是山德士和MSN向美國食藥監局(FDA)尋求批準銷售澤布替尼的仿制藥。
醫藥專家郭新峰認為,這個現象在美國發生其實挺不可思議的。原研藥專利還沒到期就去仿制,這跟之前高喊尊重法律、尊重知識產權的美國藥企形象有些出入。
在郭新峰看來,山德士和MSN可能是利用了美國一些議案或者法規的漏洞,比如在特定條件下,允許藥企在原研藥專利未到期的情況下進行仿制。但這種情況的合理性有待推敲,申請成功的概率也比較小。
需要注意的是,藥企向FDA去提交ANDA申請的成本并不高,FDA也完全可以拒絕申請。百濟神州也表示,ANDA訴訟很常見,未來可能還會收到其他仿制藥公司的額外通知。
來源:罐頭圖庫
除了仿制藥外,澤布替尼還面臨美國生物制藥公司艾伯維的“專利維權”。2023年6月,艾伯維在美國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澤布替尼侵犯其BTK抑制劑產品伊布替尼的專利。百濟神州曾公開表示,公司的研發是原創性的,將對侵權指控開展堅決辯護。
無論維權還是挑戰,目的顯而易見,均與原研藥巨大的市場和利益有關。
2019年11月,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獲美國FDA批準,成為國內第一款在美上市的抗癌新藥。這是一種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劑,適應癥覆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華氏巨球蛋白血癥、套細胞淋巴瘤等。目前已在全球超65個國家市場獲批上市。
而伊布替尼,正是全球第一款與澤布替尼同類的抗癌藥。澤布替尼在“頭對頭”臨床PK試驗中,顯示出更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這才讓其脫穎而出。
2024年3月7日,FDA剛剛批準了澤布替尼的第5項適應癥,這讓其成為了首個獲批5項腫瘤適應癥的BTK抑制劑。
在2025年年初的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上,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雷強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全球增長,2025年百濟神州預計將實現全年經營利潤為正。
疑牽涉阿斯利康“騙保”事件
2024年,百濟神州還曾被阿斯利康“騙保”事件牽連。
2024年10月25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百濟神州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殷敏被相關方面帶走調查。“界面”記者曾向殷敏微信發送消息詢問此事,同樣未獲答復。
就在此前2024年7月19日,公司首席財務官(CFO)王愛軍辭職,公司換上了新任CFO——全球制藥龍頭默沙東前高管Aaron Rosenberg,這已經是近三年里,百濟神州的第三任CFO了。換CFO的緣故被外界猜測為與公司難以盈利有關。
2024年10月25日,A股閉市之后,百濟神州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獲悉公司一名員工正在配合相關調查,但據了解,該員工所涉事件與百濟神州無關。百濟神州將一如既往地重視并遵循合法、合規且高道德標準的運營原則。
除了公司澄清之外,“第一財經”也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殷敏被調查的原因,與百濟神州自身的經營無關。
公開資料顯示,殷敏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主修金融貿易以及計算機科學,2002年獲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碩士學位。曾供職于禮來制藥,先后任職財務部、人力資源部。2006年至2021年就職于阿斯利康,先后擔任財務總監、歐洲區戰略項目負責人、大中華區合規官、商業及渠道副總裁、香港澳門總經理、中國腫瘤事業部總經理。殷敏于2022年1月加盟百濟神州,擔任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殷敏入職以來,百濟神州在國際市場上“攻城略地”,主要戰績包括澤布替尼在美擴大適應癥、年銷售突破10億美元,替雷利珠單抗在中美歐三大市場獲批上市等。
據國家醫保局2022年初的公告,2021年7月,深圳市醫保局根據舉報線索,核查發現阿斯利康工作人員涉嫌欺詐騙保,后在國家醫保局指導下,聯合深圳市公安局等單位進行專案查辦。打掉一個涉嫌篡改腫瘤患者基因檢測結果騙取醫保基金的詐騙團伙,抓獲涉案人員17名,全部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來源:罐頭圖庫
涉事的阿斯利康曾在2022年1月在公司官網上披露,該騙保行為發生在2021年8月,是阿斯利康在內部合規檢查中發現的。
依據殷敏的公開履歷可以梳理出:2018年6月,殷敏開始擔任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腫瘤業務部負責人,半年后又成為了阿斯利康中國腫瘤業務部總經理,也就是后來被查處涉嫌“騙保”的肺癌藥物——泰瑞沙的直接負責人。
從2021年下半年騙保一事東窗事發至2022年初,阿斯利康中國區數位高管離職,除了殷敏離職投奔百濟神州之外,阿斯利康中國消化及全產品拓展業務部總經理董莉君;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字化與商業創新部負責人徐晶;阿斯利康原東區RGM、銷售顧問委員會主席張岸巍;阿斯利康中國消化及呼吸霧化業務部(GNR)助理副總裁何益敏;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杜浩晨;阿斯利康及縣業務部負責人何樹真;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零售事業部負責人王東;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心血管、腎臟及代謝事業部負責人朱彤;腫瘤事業部戰略項目管理辦公室副總監陸雁斌等十多位中高層陸續離職。
此事直到2024年7月份依然余波未了,據“財聯社”報道,阿斯利康3位公司高管在長白山腫瘤峰會上被帶走調查,合計已經有數十位現員工和前員工遭到調查。而已經離職2年多的殷敏遭到調查,也被業界認為與肺癌藥物泰瑞沙騙保一案相關。
此刻,百濟神州正站在十字路口:澤布替尼能否守住188億銷售額的防線?2025年經營利潤轉正的諾言會否兌現?答案或將決定中國創新藥是跨越“死亡之谷”,還是困于“高投入-高風險-高虧損”的循環魔咒。畢竟,在醫藥創新的長夜里,活下來,才有資格看到黎明。
你看好尚在虧損中的百濟神州嗎?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