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清倉!碧桂園再砍火箭賽道
碧桂園再次忍痛“割肉”,這次是航天領域資產。
文|樂居財經 作者|劉治穎
4月25日,碧桂園公告稱,2025年4月通過兩次交易完成對藍箭航天11.063%股份的出售,累計套現13.05億元。此次交易完成后,碧桂園將不再持有藍箭航天的任何權益。
藍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是國內首家取得全部準入資質、唯一基于自研液體發動機實現成功入軌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2023年7月,藍箭成功發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號遙二”,成為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
碧桂園自2019年開始作為投資者與藍箭航天及其他投資相關方簽訂前輪增資協議,參與藍箭航天的數輪增資。其中,2019年12月,碧桂園創投以5億元獨家領投藍箭航天C輪融資,創下當時中國商業航天領域單筆最高融資紀錄。
碧桂園創投曾表示,藍箭航天是該公司投資的第一家硬科技標的,投資邏輯是基于其賽道具備市場需求爆發潛力(低軌衛星組網需求)、技術壁壘高(液氧甲烷發動機研發難度)、戰略價值大(國家航天產業自主化)。
公開資料顯示,2019-2023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由0.8萬億元增長至1.9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3.3%。機構認為,2025年,我國商業航天正式邁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
不過,自陷入流動性危機后,碧桂園開始陸續處置投資。如,以12.9億元出售廣州亞運城項目26.67%股權,以30.68億元轉讓珠海萬達商管1.79%股權,以20億元出清芯片制造商長鑫科技1.56%股本權益。根據碧桂園披露的數據,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累計處置資產回籠了超過600億元現金。
據了解,此次出售藍箭航天,碧桂園預期累計錄得稅前利潤約3.7億元,公司擬將所得款項用作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目前打算主要用于保交樓等項目建設開支。
從保交付任務來看,近三年來,碧桂園已累計交付房屋約170萬套,交付量在第三方榜單上持續領先。2025年,碧桂園還需完成20萬套房屋交付。
同時,在碧桂園的2025年度工作會議中,楊惠妍明確了該公司今年的重點工作,即上半年以保交房為主,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體并重,為2026年進入正常經營狀態做好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目前正進入重組的關鍵期。4月11日,碧桂園公告稱,持有29.9%現有債券債務本金的專案小組成員已簽署重組支持協議,協調委員會部分成員的協商也接近完成,若后續進展順利,碧桂園計劃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境外債重組。
境內債方面,4月7日,碧桂園8只境內債券調整兌付方案的議案獲債權人通過,包括H16碧園5、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H1碧地02、H1碧地03、H1碧地04等,涉及本金約124.17億元。
最新業績數據顯示,2024年,碧桂園實現總收入2528億元,同比減少37%,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虧損328億元,同比收窄81.6%。
總體來看,公司凈資產仍保持為正,且2024年實現大幅減虧,凈損失額同比2023年大幅收窄82.5%,且利潤數據初現筑底跡象。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