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遭原始股東“背刺”,蜂巧資本“清倉式”套現22億港元
短短兩年多時間,泡泡瑪特股價暴漲超1700%,成為新消費里面的“明星股”。如此炸裂的漲幅也讓一眾股東們“坐不住”了。創始人、一眾高管以及創投股東紛紛大舉減持,其中蜂巧資本更是在泡泡瑪特市值超2400億的時候清倉了手中所有股權。而股東的清倉行為也在資本市場引起負反饋,泡泡瑪特股價兩日跌超8%。往更深層次去想,作為持有10多年的股東在此時清倉,是否意味著泡泡瑪特的估值已經泡沫化了?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泡泡瑪特再登熱搜,但這一次卻不是因為ip。
5月7日,蜂巧資本官宣稱,因基金即將到期,已經出清手中的泡泡瑪特股份。據港交所統計,蜂巧資本創始合伙人屠錚在4月30日到5月7日之間連續完成三筆減持,涉資超22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清倉”泡泡瑪特股份的蜂巧資本稱得上是長情股東,因為在公司上市前,其已進行投資。而屠錚與泡泡瑪特的“情誼”更為深厚,早在2013年他便參與了公司投資。
現如今在泡泡瑪特市值2400億的時候“揮別”,可謂是充分享受到了資本盛宴。
蜂巧資本清倉式“撤退”
泡泡瑪特再遭股東減持。
5月7日,蜂巧資本在其微信公眾號發文:“由于蜂巧人民幣一期基金即將到期,蜂巧資本于近一周內通過大宗交易分三次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買入的泡泡瑪特股份,至此基金將不再持有任何泡泡瑪特股票。”
據港交所公開信息顯示,蜂巧資本創始合伙人屠錚于近期持續賣出泡泡瑪特股份。具體而言,屠錚的操作始于4月30日,止于5月7日;其分別以每股192.95港元、187.99港元、190.2港元累計賣出119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89%,總套現金額超22億港元。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屠錚的緊密聯系人、蜂巧資本持股泡泡瑪特的代名人Borchid Phoenix Holding Limited合計持股正好為1191萬股,這表明屠錚旗下的蜂巧資本對泡泡瑪特完成了清倉式“撤退”。
值得注意的是,屠錚減持泡泡瑪特最早始于2024年。當年5月,屠錚以35.1港元/股的價格減持泡泡瑪特1600萬股,套現約5.62億港元;同年10月,屠錚再次減持手中500萬股泡泡瑪特股份,出售價為每股58.8港元,套現約2.94億港元。
蜂巧資本高位清倉泡泡瑪特的消息被“刷屏”之際,屠錚也第一時間對外發表講話,他表示:“從天使階段第一次投資到最終出售,陪伴公司整整14年,First in Last out,?過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堅守至今,萬分不舍,心存感激。”
事實上,屠錚套現離場后依然如此感慨并非沒有道理,回溯歷史來看,其可謂是貫穿泡泡瑪特歷程的重要人物。
2013年初,彼時尚擔任啟賦資本合伙人的屠錚在朋友介紹的一堆新消費案子里一眼挑中了泡泡瑪特。之后,啟賦資本對泡泡瑪特進行了天使輪投資,并在接下來的兩輪融資持續押注,總投資額達到數千萬元。
2018年,屠錚從啟賦資本離開,但由其主導建立的蜂巧資本已經加入到了泡泡瑪特的投資之中。
企查查統計顯示,2017年12月28日,泡泡瑪特曾實行了一筆4000萬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包含蜂巧資本、黑蟻資本、華強資本。據泡泡瑪特上市招股書顯示,Borchid Phoenix Holding Limited為公司股東,持有329.1萬股。
雖然攜蜂巧資本完成清倉,但屠錚與泡泡瑪特之間的關聯卻沒有斷開,目前他仍然擁有公司非執行董事身份。
股東“扎堆”套現
在泡泡瑪特股價走牛期間,不少股東耐不住寂寞。
回溯歷史,可以發現近年來泡泡瑪特在二級市場里的表現呈現出“先抑后揚”。2020年12月上市伊始,公司股價報收69港元,隨后又突破100港元。而2021年3月到2022年10月,公司股價大幅縮水,期間最低跌至9.95港元。
著眼業績層面,2021年、2022年泡泡瑪特業績出現階段性下滑,公司兩大年度分別實現股東應占溢利8.543億元、4.757億元。不過,此后泡泡瑪特的經營狀況可謂“V字”反轉。
在2023年、2024年,泡泡瑪特分別實現營收63.01億元、130.4億元,同比增長36.46%、106.92%。同期,公司取得股東應占溢利10.82億元、31.2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7.55%、188.77%。
伴隨著業績不斷上升,泡泡瑪特迎來暴漲。5月8日,公司報收179港元,從股價最低點至今計算,兩年多時間內上漲1784.91%。
在實現股價大幅上漲過程中,有意“套現”的也并非只有蜂巧資本。自2024年以來,一眾泡泡瑪特核心人士已進行了減持。
泡泡瑪特實控人王寧便是其中之一。2024年10月24日,王寧旗下GWF Holding通過信托UBS Trustees(B.V.I.)Ltd.以每股71.98港元的價格減持泡泡瑪特1085萬股,合計涉資約7.81億港元。
同一天,由王寧持股40.96%,公司副總裁及王寧妻子楊濤、劉冉、首席運營官司德等高管共同合資成立的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同樣以每股71.98港元的價格減持1085萬股,同樣套現約7.81億港元。
與此同時,司德和文德一分別以每股71.53港股的價格單獨減持210萬股、12.5萬股,合計套現約1.4億港元。
另外,黑蟻資本管理合伙人兼公司非執行董事何愚在2024年4月以32.32港元/股的價格賣出公司208.83萬股,套現約6749.39萬港元。
資料顯示,泡泡瑪特實則是一家“夫妻店”;王寧率領公司核心人士作出減持后,公司的股權結構實際上依然保持穩定。目前,王寧通過信托、員工持股平臺等方式擁有公司45%以上股權,其與楊濤依然掌控著公司話語權。此外,公司核心高管司德、文德一分別直接持股0.12%、0.06%。
“暴走”的泡泡瑪特
泡泡瑪特的業績“狂飆”仍在延續。
公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整體收益同比增長165%-170%。其中,中國收益增長95%-100%,海外收益增長475%-480%。
拆分來看,一季度泡泡瑪特國內線下渠道同比增長85%-90%,國內線上渠道同比增長140%-145%;同期,公司在美洲市場取得895%-900%的收入同比增速,而在歐洲市場、亞太地區方面,公司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00%-605%、345%-350%。
在不同渠道和不同地域間紛紛取得熱銷的成績,意味著一場屬于泡泡瑪特的潮流正在全世界范圍內“風靡”。透視這一現象背后發現,泡泡瑪特的“盛況”具備“時代效應”的支撐。
Fastdata統計顯示,在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占據全球人口中的25.2%,超過20億人,高于X世代、Y世代。而Z世代人群對于具備獨特體驗和情緒價值的悅己型商品非常青睞。
根據talking data發布的《Y/Z世代消費洞察新趨勢》,8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愿意為興趣買單,95%的大學生認為為小眾愛好花錢值得。另據知萌2024年中國消費趨勢調研,有95.6%的消費者不同程度地愿意為快樂而付費。
在熱衷悅己消費人群數量越發龐大基礎上,能夠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潮流玩具就此受益;縱觀2019-2023年,僅我國盲盒潮玩市場規模就從不足40億元增長至101億元。而另一邊,泡泡瑪特自2016年推出Molly星座系列之后便正式轉型為潮玩領域的IP運營商,可以說是完整地享受了時代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順應時代帶來的“悅己潮流”外,泡泡瑪特對于悅己消費人群的選擇更為“精準”。
事實上,與樂高、萬代等以拼搭屬性或者動漫影視IP為核心的品牌截然不同,泡泡瑪特旗下諸如Molly和Labubu等一系列IP具有可愛的卡通形象,更能夠吸引悅己消費人群中的“主力”——年輕都市女性。
東北證券研報顯示,泡泡瑪特主要目標客戶群體是25-35歲的都市白領,女性用戶占比為?70%-75%;據抖音渠道的統計數據,泡泡瑪特女性用戶占比達64%,再考慮男性消費者購買贈予女性的因素,這一比例或將更高。
而依托年輕都市女性“出圈”后,泡泡瑪特已不僅擁有了簡單的IP熱度,某種程度上也塑造了品牌效應。截至2024年底,泡泡瑪特國內會員總數突破4608萬,年新增1172.9萬人,會員復購率49.4%,會員銷售額占比92.7%。
整體而言,泡泡瑪特當前的火熱是時代趨勢以及產品定位成功的體現。往后看,能否在當前綁定年輕都市女性的基礎上,繼續推出更多得以刺激購買力的爆款IP,將決定公司的發展潛力。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