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千億私募九鼎投資,跨界干起了“包工頭”
九鼎投資正試圖通過跨界房地產業務“自救”。5月27日,其全資子公司紫恒建設向一家成立僅月余的房地產公司中舟置業提供了2000萬元的專項借款,此舉也標志著這家老牌PE機構正加速向“包工頭”轉型。從專注私募股權投資到如今加大對地產開發業務投資,九鼎投資的跨界房地產資本局能否幫助其扭轉當前的發展困局?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昔日千億私募九鼎投資,如今“落魄”到干起了“包工頭”生意。
5月27日,九鼎投資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紫恒建設計劃與中舟置業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紫恒建設將向中舟置業提供2000萬元專項借款,資金將專項用于陜西省西安市相關土地的獲取及后續項目開發建設。
事實上,九鼎投資正加速布局房地產業務以應對其私募股權投資業務萎縮的困境。然而,從2024年的財務數據來看,其多元化的業務布局目前還未達到預期效果。
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20.34%,歸母凈利潤虧損2.68億元,同比暴跌1848.42%,已連續兩年下降。其中,公司私募股權管理業務凈利潤虧損0.64億元,同比減少124.84%;房地產業務凈利潤虧損2.01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幅度加大。
從私募投資機構到“包工頭”的轉身,既是對監管環境的被動適應,也是困境中的主動求變,但在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整的背景下,九鼎投資的轉型之路仍需時間驗證。
九鼎投資做起了“包工頭”
5月27日晚間,九鼎投資披露公告顯示,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西紫恒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紫恒建設")向中舟(西安)置業有限公司(簡稱"中舟置業")提供了2000萬元的專項借款。
公告顯示,該筆資金將專項用于中舟置業或其控制的項目公司在陜西省西安市的土地獲取及后續開發建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包含兩個具有約束力的核心條款。
首先,在工程承包方面,中舟置業承諾,項目公司將目標地塊開發中符合紫恒建設資質的所有工程,全部承包給紫恒建設。對應施工總承包合同將在項目公司摘牌土地時自動生效,且合同金額及實際發生產值目標不得低于1.5億元。
其次,在資金收益方面,交易雙方約定借款使用期限為12個月,前6個月按年化6%利率單利計息,后6個月利率提升至年化12%,利息計算自資金到賬日起算。
對于此次合作,九鼎投資在公告中表示是基于雙方資源互補。具體而言,紫恒建設作為具備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具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和資金實力;而中舟置業則在西安地區擁有優質的土地資源獲取渠道和開發經驗。
然而,企查查信息顯示,合作方中舟置業于今年4月10日剛剛成立,目前注冊成本為500萬元,由江紅、丁淑嵐各持股50%。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成立后短短一個月內就快速設立了晟合(西安)置業、慶合(西安)置業、西安悅宸置業、西安中銳房地產、西安銳舟房地產等5家地產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100%、100%、51%、50%和90%。
不過,九鼎投資在公告中表示,中舟置業及其股東的信用狀況良好,并且其將提供紫恒建設認可的抵押擔保方式對上述2000萬元借款提供擔保。具體擔保方式包括中舟置業100%的股權質押、股東江紅和丁淑嵐個人連帶擔保、六套房產二次抵押擔保。同時,中舟置業還需將注冊資本金提高至2000萬元,進一步強化其資本實力。
從九鼎投資的業務布局來看,此次交易進一步體現了其向房地產業務發展的打算。作為國內知名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九鼎投資2023年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收入達2.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96.1%;而到2024年,私募股權管理業務與房地產業務收入已基本持平,分別為1.6億元和1.7億元,雙輪驅動的業務格局初步形成。
若此次項目能順利推進,或將為九鼎投資帶來可觀的利息收入和工程利潤。同時,也可為其建筑工程業務積累中大型項目經驗及口碑。
緣何大力投資房地產?
面對私募股權投資業務表現不佳的發展現狀,九鼎投資開始在房地產業務上“另謀出路”,試圖通過業務多元化來扭轉業績頹勢。
在這一轉型背景下,九鼎投資2024年業績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根據年報數據,雖然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20.34%,但盈利指標卻出現斷崖式下跌。其中,歸母凈利潤虧損2.68億元,同比暴跌1848.42%,由盈轉虧。
業績承壓的趨勢在2025年第一季度仍在延續。數據顯示,截至最新報告期,九鼎投資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4.84%、737.4%,經營壓力持續加大。
九鼎投資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已形成私募股權投資、公募基金、房地產開發及建筑施工三大主要業務板塊的布局。具體來看,2024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26.28億元,若按照業務板塊簡要劃分,公司將使用約8?億元投資于PE類項目,約1億元投資于九泰基金的股權,其余約17億元用于房地產業務及流動資金。
然而,現實情況并不樂觀。盡管公司積極擴大業務收入來源,但各業務板塊的協同效應和盈利能力顯然未能達到預期。
從主營業務的業績表現來看,2024年公司私募股權管理業務凈利潤虧損0.64億元,同比減少124.84%;房地產業務凈利潤虧損2.01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幅度加大。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九鼎投資的轉型步伐在2024年開始明顯加快。企查查信息顯示,該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完成對紫恒建設的全資收購。收購完成后,九鼎投資迅速將紫恒建設的注冊資本從原先的200萬元大幅增至4000萬元。
在2024年度財報中,九鼎投資表示,公司正依托現有房地產板塊的專業工程管理團隊,積極拓展建筑施工業務。經過前期的市場調研和資源整合,公司于第四季度正式實施建筑施工業務,并成功簽下首批價值2000萬元的工程項目合同。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度九鼎投資建筑施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07.72萬元,營收0.07億元,凈利潤虧損0.03億元,毛利率為5.86%。公司表示建筑施工業務凈利潤虧損主要系初始運營成本較高所致。
與此同時,公司傳統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也在經歷結構性調整。
根據年報,截至2024年末,公司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已實現完全退出項目259?家,已完全退出項目的全部投資本金218.62億元(收回金額521.73?億元),已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但尚未完全退出的項目投資本金18.14億元。
另外,報告期內,公司管理的股權基金無新增實繳及投資,完全退出項目的本金2.75億元,收回金額9.87億元,在管基金收到項目回款14.75億元;公司獲得管理費收入0.02億元,管理報酬收入1.40億元;公司管理的股權基金已投企業中共有7家實現完全退出,其中掛牌減持/轉讓退出5家,回購及其他退出2家。
跌落神壇的九鼎系
九鼎投資背后是曾經的新三板明星企業九鼎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江西中江集團有限公司為九鼎投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9.8%,而江西中江集團有限公司則為九鼎集團全資子公司。
回顧過往,九鼎集團曾被譽為“PE第一股”。在鼎盛時期,九鼎集團通過杠桿運作實現快速擴張,構筑起橫跨證券、保險、私募、基金、保險經紀和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的金融版圖,其年度營收也一度突破百億元。
據報道,九鼎投資在2014年牌新三板后到2015年6月30日,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三次定增,分別募集資金35億元、22.5億元和100億元。2015年11月13日,九鼎投資又拋出55億元融資方案。這一年,其管理規模超百億元,市值突破千億元大關,一時風頭無兩。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金融監管政策的持續收緊,九鼎集團的擴張神話戛然而止。2015年底,證監會突然叫停私募機構在新三板掛牌,要求對已掛牌機構的募資用途進行專項核查。2016年,監管力度進一步加碼,全國股轉公司全面暫停具有金融屬性企業的新三板掛牌,并要求已掛牌企業限期整改。
這一系列監管“重拳”讓九鼎集團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2015年,因為收購香港富通保險,九鼎集團公司股票被迫停牌長達三年,2018年復牌首日股價暴跌近50%,反映了市場對其前景的悲觀預期。
2018年3月,九鼎集團更是因涉嫌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后,吳剛和九鼎系多次被監管點名和處罰。受此影響,九鼎系投資的多個IPO項目審核進程遭遇擱置。
據不完全統計,在2021年至2023年間,至少有5家九鼎系持股企業的IPO進程受阻,包括海諾爾、毛戈平股份、泰禾股份、祥云股份和德納股份等。
2023年2月14日,九鼎集團再次陷入負面困境。公司發布公告稱,因公司實際控制人吳剛作為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九泰基金董事,違法干預基金經營活動,證監會決定對吳剛采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同時處以100萬元罰款。
而曾經叱咤資本市場的九鼎系,如今正面臨著業務轉型與合規經營的雙重考驗。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