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風云丨珍寶島實控人方同華遭通報批評,其家族2024年擬分紅超8000萬
作為一家老牌藥企,珍寶島在疫情期間一度因復方苓蘭、雙黃連口服液“出圈”,股價上漲。但自2021年開始,公司業績卻一跌再跌,股價4年下滑近4成,即便如此,也并未影響方同華家族從公司拿走巨額分紅。
來源|子彈財經? 作者|王亞靜? 編輯|蛋總
珍寶島又被上交所通報批評了。
近日,珍寶島發布公告稱,上交所對珍寶島、時任董事長方同華、時任總經理閆久江、時任財務負責人王磊、時任
董事會秘書張鐘方予以通報批評。
原因在于珍寶島先斬后奏。上交所直指,公司在出售虎林方圣股權時,未按規定及時履行相應審議程序,以及信息披露義務。
早在2024年時,珍寶島、方同華及相關高管,就曾兩次被監管部門通報批評或出具警示函。頻繁被處分的珍寶島,幾乎讓外界忘記了它曾經擁有的高光時刻。
珍寶島是一家綜合性醫藥制藥企業,其獨家核心產品之一復方芩蘭口服液曾被納入北京市、黑龍江和陜西省新冠防疫用藥推薦藥品目錄,一度在新冠疫情期間“出圈”。
2021年時,珍寶島的股價一度攀升至18.66元/股,創下2018年以來的最高值。
頗為可惜的是,珍寶島沒有借此機會乘風而上,反而走向了業績、股價雙下滑的困境,日益落寞。
先斬后奏,
三番兩次被通報批評
珍寶島未披露的這場交易,要追溯至2023年。
具體而言,2023年8月,公司與和暉制藥簽訂了轉讓協議。按照約定,珍寶島擬將虎林市方圣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哈爾濱市方圣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虎林方圣)100%股權轉讓給和暉制藥,交易價格為4.25億元。
據悉,虎林方圣持有黃芪注射液2ml、血塞通注射液2ml、舒血寧注射液10ml、刺五加注射液20ml等批文,這些批文與珍寶島及子公司現有的批文屬于同品種不同規格。
2023年8月,此次交易事項辦理完成;2024年,和暉制藥將全部轉讓款支付完畢。交易完成后,公司獲得財務凈收益約4.2億元,占2022年經審計凈利潤的227%。
圖 / 珍寶島公告
根據上交所的相關規定,交易產生的利潤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5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時,上市公司除應當及時披露外,還應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但是,直到2025年4月,珍寶島才完整披露這項交易,目前尚未提交公司股東大會補充審議通過。
因違反了相關規定,上交所決定對珍寶島、時任董事長方同華、時任總經理閆久江、時任財務負責人王磊、時任董事會秘書張鐘方予以通報批評。
對此,珍寶島解釋,交易發生時,因時任董秘在交接工作中,對該筆交易產生的收益達到需要股東大會審議的標準未及時識別,導致公司未及時履行股東大會審議程序及披露義務。
但實際上,這并不是一筆可以“忽略”的交易。
2021年和2022年,珍寶島營收保持增長,歸母凈利潤則分別同比下滑約24%、44%。于2023年時,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5.5%,但歸母凈利潤卻逆勢同比暴漲154.93%。
2023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底,珍寶島已經收到轉讓虎林方圣股權的轉讓款1.32億元,約占當期歸母凈利潤4.73億元的28%。
圖 / 珍寶島財報
其實,這并不是珍寶島首次在信息披露上違規。
經監管部門查明,公司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曾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8000萬元,2024年2月才償還完本息8700萬元,直到2024年4月才召開董事會補充審議通過該交易并披露。
2024年4月,黑龍江證監局對珍寶島、黑龍江創達集團、方同華、閆久江、王磊、張鐘方(時任董秘)分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同年7月,上交所對上述企業及高管給予通報批評。
2024年9月,因2023年的多期定期報告財務數據披露不準確,影響了投資者的知情權,珍寶島、方同華、閆久江、王磊又被上交所予以通報批評。
今年5月27日,珍寶島表示,根據公司近兩年發生的信披違規行為,經總經理辦公會研究決定,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主要責任人給予降薪罰款處分,并在公司內部進行通報批評。
而在此之前的4月29日,珍寶島表示,因個人工作調整,公司財務總監(財務負責人)王磊提交辭職報告,從珍寶島離職。
在珍寶島,王磊已經被上交所通報批評三次,此時此刻,王磊選擇離職是否與此有關?對此,「界面新聞·子彈財經」試圖向珍寶島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營收凈利雙下滑,
資金缺口17億
珍寶島藥業是一家根植于黑龍江的醫藥制藥企業,業務涵蓋藥品研發創新、智能制造、全渠道營銷、醫藥商業和中藥材產業。
截至2024年末,公司擁有170個生產文號,共計138個品種,涵蓋心腦血管、抗病毒、呼吸系統、兒科等產品,包括復方芩蘭口服液、血栓通膠囊、靈芪加口服液和復方白頭翁膠囊4個獨家品種。
其中,復方岑蘭口服液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之一。這是一種由金銀花、黃芩、連翹、板藍根四味中藥組成的中成藥,以清代溫病名方“銀翹散”為基礎優化升級而來。
除此之外,公司還有一款相對知名的產品——雙黃連口服液。
在2020年財報中,珍寶島提及,公司生產的復方芩蘭和雙黃連口服液分別被納入北京市、黑龍江和陜西省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用藥推薦藥品目錄。這一年,珍寶島也一改利潤兩連降的局面,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
圖 / 珍寶島2020年財報
在疫情期間,珍寶島一度在資本市場風生水起。2021年,珍寶島的股價一度攀升至18.66元/股,創下2018年以來的最高值。
只不過,這種高光時刻并未持續太久。
2021年和2022年,珍寶島歸母凈利潤兩連降;2023年,營收下滑;到了2024年,則是營收、歸母凈利潤雙下滑——營收27億元,同比下滑約14%;歸母凈利潤4.38億元,同比下滑7.30%。
圖 / 珍寶島2024年財報
這遠未達到珍寶島設定的目標。在股票激勵計劃中,公司設定的2024年業績目標是實現歸母凈利潤8.45億元,而實際歸母凈利潤只有4.38億元,只完成了業績目標的52%。
圖 / 珍寶島公告
即便是這樣的業績,都離不開極力壓縮成本的助力。
2024年,珍寶島的銷售費用同比下滑約56%、管理費用同比下滑約9%、財務費用同比下滑約7%、研發費用同比下滑約53%。其中,僅銷售費用一項就壓降了將近4億元。
圖 / 珍寶島2024年財報
客觀來說,通過控費能夠短期內拉動業績,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在2025年一季度(以下簡稱:報告期),珍寶島的業績已經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4.69億元,同比下滑58.03%;歸母凈利潤7530萬元,同比下滑74.33%。
圖 / 珍寶島2025年一季度財報
對此,珍寶島解釋,營收下滑主要是因為全國中成藥集采執行時間延后,導致報告期內發貨量減少,以及主要產品價格出現下降。而營收下滑、財務費用和減值損失上升又導致了利潤的下跌。
與此同時,珍寶島的“造血能力”也出現明顯下降。報告期內,其經營現金流凈額為-2.67億元,同比下滑158%。
而這只會讓公司本已承壓的資金鏈雪上加霜。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貨幣資金為7.81億元,而短期借款12.7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2.31億元,若以此粗略計算,短期資金缺口約17億元。
圖 / 珍寶島2025年一季度財報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珍寶島表示,公司及子公司在2025年擬向多家銀行申請辦理授信,額度不超過90億元。
只是,融資的利息成本,勢必又會反過來侵蝕公司利潤。未來,如何平衡現金流、利潤、融資之間的關系,顯然是一道難題。
2024年分紅超8000萬,
方同華家族財富縮水
安徽是個盛產富豪的地方,只不過有些是異地“開花”,比如比亞迪王傳福、巨人網絡史玉柱,方同華也是其中之一。
1996年,方同華、辛德麗、申哲洙、劉愛琴共同組建了珍寶島的前身珍寶島有限,從黑龍江虎林起家。其中,辛德麗是方同華的妻子。
2006年,方同華、辛德麗夫婦的兒子方宇程通過股權受讓的方式,進入珍寶島的股東行列。
圖 / 珍寶島招股書
「界面新聞·子彈財經」注意到,在2015年披露的招股書中,珍寶島表示方宇程是未成年人。也就是說,在2006年進入珍寶島時,方宇程只是一個孩子,由此可見方同華對兒子的重視。
圖 / 珍寶島招股書
不過,方同華似乎不愿意讓家人的信息過多暴露。上市之后,辛德麗、方宇程都未在珍寶島高管列表中出現。另外,公司披露的財報顯示,辛德麗已更名為辛怡德、方宇程更名為方瀚博。
令外界好奇的是,方宇程原名方福楚,如今又更名為方瀚博,已經進行了兩次更名。方同華家人兩次更名背后是否有隱衷?對此,「界面新聞·子彈財經」試圖向珍寶島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截至2024年末,黑龍江創達集團直接持有珍寶島61.34%股權,而方同華夫婦和兒子方瀚博持有黑龍江創達集團100%股權。
圖 / 珍寶島財報
在營收、利潤雙下滑的2024年,珍寶島擬派發現金紅利1.41億元(含稅)。若按照黑龍江創達集團持有的61.34%股權計算,方同華家族能夠獲得分紅超8000萬元。
Wind數據顯示,自2015年上市以來(編者按:包括2024年分紅),珍寶島累計分紅約13億元。在這期間,方同華家族通過黑龍江創達集團的持股比例一直保持在60%以上,若按照60%計算,方同華家族也能獲得約7.8億元的“大禮包”。
圖 / Wind
背靠珍寶島,方同華家族的財富在黑龍江也是首屈一指。2016年,方同華家族就登上了《胡潤全球富豪榜》,財富120億元。到2024時,方同華家族的財富為72億元,較2016年時縮水40%。
圖 / 《胡潤全球富豪榜》截圖
財富縮水背后,是珍寶島股價的滑落。截至2025年6月9日,其股價報收11.57元/股,較2021年高點的18.66元/股下滑約38%。
在業績、股價下滑之后,復方芩蘭、雙黃連口服液為珍寶島帶來的光環逐漸黯淡。未來,珍寶島不知何時才能等到下一個撬動業績、股價增長的時間點。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