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機五年銳減30萬臺,ATM要被市場拋棄了嗎?
ATM機五年銳減30萬臺,ATM要被市場拋棄了嗎?
來源|江瀚視野
說起銀行的ATM機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作為銀行業務轉型的重要抓手,不少銀行都把ATM機作為24小時銀行的重要選擇,曾經ATM機也在銀行業快速普及,然而最近銀行業卻被曝出ATM機五年銳減了30萬臺,讓人不禁想問這ATM機要被市場拋棄了嗎?
一、ATM機五年銳減30萬臺?
據金融界的報道,在移動支付浪潮的席卷下,ATM機——這個曾被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譽為“銀行業唯一有用的發明”,正以5年減少約30萬臺的速度退出歷史舞臺。
《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ATM機具數量為80.27萬臺。對比5年前數據來看,我國ATM機具數量曾在2019年末觸及109.77萬臺的峰值。短短5年間,中國ATM機已消失近30萬臺,數量銳減26.87%。
據時代財經的調查,“不少人好幾年沒用過現金了,ATM機過去的便捷已經被移動支付取代。在第三方支付和手機銀行普及的當下,樓下的ATM時常蒙塵,真正大額現金提取,基本上只能去柜臺。”有股份行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
對儲戶來說,已有的部分ATM機也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最近著急存一筆錢,下班連著找了一條馬路上的5臺ATM機都沒存上錢,還都標著存取款一體。”來自四川的林樂(化名)告訴時代財經。
與之對應的是,多家銀行正在對其ATM業務進行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逐步退出銀行業務版圖。
今年4月,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將于2025年4月9日起全面停止ATM掃碼存款服務,客戶需持銀行卡通過ATM或線下網點辦理存款。
二、ATM機要被市場拋棄了嗎?
面對著當前商業銀行ATM機的持續消失,我們到底該怎么看這件事?ATM機的未來又該怎么分析?
首先,ATM機的出現解決了銀行的全天候經營問題。我們縱觀金融業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銀行起源于英美的貨幣兌換,在商業銀行的發展歷程中,傳統人工網點存在著服務時間和用戶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銀行人工網點有著固定的營業時間,一般為工作日的特定時段,雖然不少銀行周末也開始有營業的情況,但是銀行下班之后往往是難以辦理銀行業務的,這與用戶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難以完全匹配。用戶可能在非工作時間,如晚上、節假日等,有取款、轉賬等金融服務需求,而傳統人工網點無法提供相應服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ATM機應運而生。它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憑借銀行卡在ATM機上進行取款、查詢余額、轉賬等基本操作,無需再受銀行營業時間的限制。因此,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ATM機成為了商業銀行替代人工服務的首選,在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銀行網點周邊廣泛布局。一時間,ATM機數量迅速增長,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服務設施,加速了金融服務的快速普及,可以說ATM機的出現讓銀行業得以實現從傳統的銀行網點向全天候經營的轉變。
其次,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銀行業務逐漸無界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應運而生并持續發展,金融業也成為了最早吃螃蟹的人,幾乎所有銀行都大規模的建立自己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社交媒體銀行。如今,銀行服務日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用戶只需在手機或電腦上安裝銀行的客戶端應用程序,通過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大多數銀行業務。無論是賬戶查詢、轉賬匯款、理財購買,還是信用卡還款等業務,都可以在線上輕松解決。
與此同時,移動支付的高速發展是ATM機需求量減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移動支付憑借其便捷性和高效性,迅速普及開來。現在,人們出門只需攜帶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各種消費支付。無論是在商場購物、餐廳就餐,還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輕松付款。移動支付的普及使得現金的使用場景大幅減少。過去,人們需要經常從ATM機中取現金用于日常消費,而現在,很多消費場景都不再需要現金。因此,ATM機的市場需求正在快速降低,也正是如此,銀行為了節約成本,逐漸減少使用率較低的ATM機也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第三,ATM機依然有其存在的市場空間。盡管ATM機總量銳減,但其市場價值并未完全消失,我們覺得有兩種方向依然是ATM機可以發力的領域,一方面,適老化改造可以很好地依托ATM機。當前,適老化正在日益受到關注。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老年人群體在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日益凸顯。然而,老年人群體對于線上金融服務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他們更習慣于傳統的金融服務方式。ATM機則成為了商業銀行適老化的重要抓手。銀行可以對ATM機進行適老化改革,例如,增加大屏幕顯示,提高字體大小和對比度,方便老年人看清操作界面;設置語音提示功能,為老年人提供操作指引;簡化操作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步驟,降低老年人的操作難度。此外,銀行還可以在ATM機附近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為老年人提供現場指導和幫助。
另一方面,作為AI應用的重要載體。AI 技術的發展為 ATM 機的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通過引入 AI 技術,ATM 機可以實現更多智能化的功能。比如,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用戶無需攜帶銀行卡,刷臉即可完成取款、存款等操作,大大提高了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時,AI 客服的應用也能為用戶提供實時的業務咨詢和操作指導。當用戶在使用 ATM 機遇到問題時,AI 客服可以通過語音或文字的方式,快速解答疑問,幫助用戶順利完成業務辦理。
第四,全面多元的ATM機甚至于一體化終端將會成為趨勢。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傳統功能單一的 ATM 機被逐漸淘汰是必然的。在移動支付和線上銀行服務的雙重沖擊下,其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生存空間愈發狹小。但是,這并不意味著 ATM 機的應用會徹底消失。通過適老化改造和與 AI 技術融合等轉型方式,ATM 機有望在特定的市場領域和客戶群體中繼續發揮作用,成為銀行綜合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未來,ATM 機將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現金存取設備,而是向多功能、智能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終端轉變。至于誰能抓住這一轉型機遇,在新的市場環境中重新定義 ATM 機的價值,這才是考驗各家商業銀行最關鍵的事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