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精密擬59億“吞下”索爾思光電,袁氏家族再施并購“魔法”
在袁氏家族的并購“魔法”下,東山精密擬斥資不超過59.35億元買下索爾思光電,進軍光模塊市場。事實上,并購索爾思光電僅是袁氏家族資本運作的“冰山一角”,自東山精密上市以來,已進行過多次并購,而并購也讓其2024年營收“膨脹”超上市首年的四十余倍。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一家果鏈大廠計劃并購光模塊資產。
6月14日,東山精密宣布,公司擬收購索爾思光電100%股份,投資金額合計不超過59.35億元。交易完成后,索爾思光電將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
資料顯示,索爾思光電可謂是“香饃饃”,其置身當前火熱的光通信領域,產品覆蓋從10G到800G及以上速率的各類光模塊。而在這次東山精密“出手”之前,迫切希望從房地產業務轉型的萬通發展就曾有意買下該公司,不過最終功虧一簣。
從產業層面看,“吃下”索爾思光電也意味著東山精密將在電子電路、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模組等原有業務之外再新增一個板塊——光通信業務。
而從資本角度看,此次交易實則也是東山精密熱衷于并購的再一次體現。據悉,東山精密的實控人為袁永峰、袁永剛和袁富根三名袁氏家族成員,而目前公司的核心業務有相當一部分皆是在袁氏家族掌舵期間依靠“買買買”所得到的。
斥資59億“入局”光模塊
6月14日,東山精密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超毅以現金方式收購索爾思光電100%股份,投資金額合計不超過59.35億元。交易完成后,索爾思光電將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
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對價可分為多個部分。其中,東山精密收購索爾思光電100%股份對價不超過6.29億美元,收購索爾思光電員工期權激勵計劃權益對價不超過0.58億美元。
此外,東山精密為支持索爾思光電經營發展需要以及償還萬通發展認購的可轉債,公司擬認購索爾思光電金額不超過10億元可轉債。
值得注意的是,在東山精密“出手”之前,索爾思光電曾“賣身”萬通發展未果。
回溯歷史,近年來萬通發展持續謀求從房地產業務轉型。2023年11月26日晚間,該公司官宣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擬購買索爾思光電不低于51%的控股權。
在當時的公告中,萬通發展還提到其與索爾思光電簽署了協議。具體來看,其約定為實現對索爾思光電進行D輪投融資之目的,擬首先向索爾思光電境內全資子公司提供共計等值于5000萬美元的人民幣可轉債。
隨后,萬通發展又在2024年6月進一步披露,其計劃斥資3.24億美元,收購索爾思光電1.24億股,折合60.16%股份。
不過,時間來到1月26日,萬通發展宣布終止收購索爾思光電。據了解,在事發之前的1月2日,該公司曾提示其實控人目前正與近期對其股份進行凍結拍賣的相關債權人展開協商,如拍賣事項無法協商一致,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可能會終止。
資料顯示,索爾思光電核心業務涵蓋光通信模塊及組件,產品覆蓋從10G到800G及以上速率的各類光模塊,在全球光通信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業績方面,索爾思光電2024年的營業收入達29.32億元,凈利潤4.05億元,2025一季度取得營業收入9.75億元,凈利潤1.57億元。
按照2024年凈利潤以及此次收購最高金額計算,東山精密相當于是以14.7倍靜態市盈率的估值“拿下”索爾思光電,低于目前A股光模塊公司。
往后看,控制索爾思光電后,東山精密也將就此新增光通信業務板塊。此前,據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原有主營包括電子電路、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模組、精密組件、LED顯示器件等;在這中間,電子電路業務為公司貢獻營收接近七成。
東山精密的“并購經”
“收編”索爾思光電,實則是東山精密熱衷于并購的一種體現。
事實上,就在約一個月前的5月13日,東山精密剛剛宣布子公司DSG擬參與GMD集團100%股權收購及債務重組項目,交易總金額合計約1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8.14億元。
根據公開信息,GMD集團是法國的汽車電子廠商,下游客戶主要為歐美Tier1廠商以及整車廠商。2023、2024年,該集團營收達9.8、10.2億歐元,凈利潤錄得-600、300萬歐元。
東山精密表示,收購GMD集團將提升公司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市場份額,建立公司在歐洲的產業布局,加速推進全球化進程。
再往前看,東山精密現有的主力業務也有濃厚的并購“成分”。
2016年,東山精密花費約6億美元收購了維信(MFLEX)。彼時,MFLEX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主要產品為柔性電路板(FPC),其重要客戶還是美國蘋果公司;借此,公司憑借這一交易切入蘋果供應鏈。
坐擁柔性電路板不久,東山精密又在2018年再下“大手筆”,斥資約3億美元收購偉創力旗下的超毅(Multek)進軍印刷電路板(PCB)市場。
至此,先后收獲MFLEX、Multek的東山精密覆蓋了“軟板”、“硬板”兩塊領域,而目前公司的第一大主營電子電路業務也是依托這兩大資產“撐起”。
另一邊,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模組、精密組件產品兩項業務也有類似的經歷。
2017年,東山精密花費1.72億元收購艾福電子70%股權,涉足陶瓷介質射頻器件。隨后,公司在2023年還以13.83億元收購JDI旗下蘇州晶端,進軍車載顯示屏領域,并在同年宣稱將最多以不超過5300萬美元收購北美工廠、墨西哥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諸多并購對于東山精密的體量起到了正向作用。統計顯示,2024年公司取得營收367.7億元,相當于上市首年的四十余倍。
不過,進一步剖析東山精密來看,公司的電子電路、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模組等業務存在一定周期性,再疊加持續的并購使得東山精密資產規模不斷擴張,這也導致近年來公司的業績起伏也有所加大。
譬如,從2019年至2022年,東山精密取得的歸母凈利潤數額自7億元增長至23.7億元,但2023年、202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則回落至19.65億元、10.86億元。
此外,雖然東山精密持續并購,但收入結構沒有質變,公司大客戶“依賴癥”依然高企。具體而言,從2017年至2024年,第一大客戶分別貢獻了公司29.8%、32.4%、36.77%、42.96%、44.5%、51.6%、55.81%、51.28%的銷售額比例。
背后的袁氏家族
東山精密的背后,站立著袁氏家族。
資料顯示,東山精密的創始人為袁富根,公司最早源自上世紀80年代蘇州東山鎮的一家小型鈑金和沖壓工廠。1998年,蘇州市東山鈑金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同一年袁富根兒子袁永剛也進入企業。
2007年,蘇州市東山鈑金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蘇州東山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新增戰略股東蘇州國發和上海恒銳。三年后,東山精密正式登陸深交所,袁氏家族開始在資本市場上留下了痕跡。
據報道,當前袁富根退居二線,兩個兒子袁永峰、袁永剛是公司的“主力”。
從股權結構來看,當前袁氏家族的三位成員共同構成了東山精密實控人。截至2025年4月9日,袁永峰、袁永剛和袁富根的持股比例分別達到13.04%、11.85%、3.45%,分別持股2.22億股、2.02億股、0.59億股,三人合計持股比例超28%。
而在掌舵東山精密的二十余年時間里,袁氏家族不僅是公司“并購經”的撰寫者,同時也運用公司實現了造富效應。
例如,2024年袁氏家族“祭出”了低價包攬東山精密定增的方案。根據最新調整后的公告顯示,公司擬向袁永剛、袁永峰發行股票,發行價格為11.17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4.04億元;袁永剛、袁永峰將以現金方式認購公司本次發行的股票,認購數量分別不超過約1億股、2513.88萬股,認購金額分別為不超過人民幣11.23億元、2.8億元。
而一旦成功,將“斬獲”不少浮盈。截至6月16日收盤,東山精密報收34.6元,遠高于11.17元的定增發行價格。
另一方面,伴隨著東山精密多年來在并購中成長,袁氏家族整體的身價也水漲船高。胡潤百福榜顯示,僅截至2024年8月30日,袁富根家族就已經手握135億元財富值,排名第371位。
值得一提的是,袁氏家族的上市版圖也并非僅存東山精密一處,放眼A股市場,袁永剛、分別為藍盾光電、安孚科技的實際控制人。不過,東山精密依然是袁氏家族核心資產。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