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分行行長落馬背后:珠海華潤銀行利潤“雪崩”
一紙通報,讓珠海華潤銀行陷入輿論漩渦。
撰文|桿姐&編輯|愛麗絲? 來源|閨蜜財經
6月27日,廉潔佛山官網發布消息,珠海華潤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風險管理部資深專家韓鵬宇,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在杠桿游戲印象里,這是在東莞分行原行長管禮江2024年被查之后,珠海華潤銀行又一位“落馬”的原分行行長。
原分行行長“落馬”背后
韓鵬宇的名字在6月27日登上廉潔佛山通報時,杠桿游戲還有點難以置信。作為華潤銀行體系內成長起來的高管,韓鵬宇的職業生涯幾乎與華潤銀行的發展軌跡重疊。
公開資料顯示,他參與籌建了華潤銀行廣州分行,2015年12月被核準擔任廣州分行行長助理。此后一路晉升,歷任副行長、行長,2022年初調任佛山分行行長,2023年9月卸任后回到總行,擔任風險管理部資深專家。
在同事眼中,韓鵬宇“資深專家”這一頭銜名副其實。他所在的部門直接參與全行風險策略制定及資產質量監控工作,屬于總行核心風控崗位,在銀行體系里堪稱“命門”。資深專家更是直接參與全行風險策略制定及資產質量監控,手握重權。
諷刺的是,這位風控專家最終倒在了風險失控的人生歧路上。
珠海華潤銀行,說起來也有著頗為光鮮的出身。
它的前身為珠海市商業銀行,1996年成立。
2010年,華潤集團和珠海市政府大手一揮,對其實施戰略重組,完成更名,珠海華潤銀行正式亮相。
截圖來源|企業預警通(特此感謝)
背靠華潤集團這棵大樹,再加上南方電網資本、深圳中電投資等多家央企股東的助力,在業務協同及資本補充上,珠海華潤銀行一開始就有著天然優勢。
營業網點布局上珠海華潤銀行也很有講究,主要扎根在珠三角經濟發達城市,占據了粵港澳經濟大灣區核心區域,在深圳、珠海、東莞、廣州、中山等地紛紛設立分支行,地理優勢明顯。
但表面光鮮的背后,珠海華潤銀行內部卻暗流涌動。
利潤雪崩
公開披露顯示,正值華潤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業績危機。
2024年報顯示,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1.32億元,同比增長4.87%,但凈利潤同比減少68.21%,僅有4.44億元。
結合財報信息,其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如下:
利息凈收入減少:利息凈收入是營業收入的關鍵部分,2024年為457,791.20萬元,較上年下降4.46%,主要受市場利率波動及利差收窄影響。
信用減值損失增加:2024年信用減值損失達429,232.45萬元,同比上升44.64%,銀行為應對潛在信用風險增提了減值準備,顯著壓縮了利潤空間。
非息收入增長未達預期:非利息收入雖增長27.12%,但規模仍相對較小,難以彌補利息收入下滑及成本上升帶來的利潤缺口。
業務及管理費上升:2024年業務及管理費為252,538.84萬元,同比增長2.11%,成本上升進一步擠壓利潤。
投資收益下滑:投資收益同比減少,對整體利潤的貢獻度降低。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下滑趨勢在2025年進一步加劇。
2025年第一季度,珠海華潤銀行合并口徑下實現營業收入14.49億元,同比降幅達23.09%;凈利潤僅1.41億元,同比降幅高達74.22%,堪稱“雪崩”。
另外杠桿游戲注意到,珠海華潤銀行的一季報只有短短2頁,去年的一季報可是有8頁的。由于披露的信息有限,一季度為何利潤繼續大跌,目前似乎無從得知。
合規之痛
內控合規方面,珠海華潤銀行也是麻煩不斷。杠桿游戲看到,2024年以來,該行多次因違法違規行為被監管機構處罰。
比如2024年5月22日,被處以700萬元罰款,因其存在剛性兌付代銷資管計劃的行為。這也是該行收到的自成立以來最大罰單;
2024年7月23日,因未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罰款11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6.13萬元,合計罰沒116.13萬元;
同一天深圳分行因采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沒收違法所得35.25萬元,并罰款200萬元;
……
2025年1月8日,惠州分行及其下屬惠陽支行、東平社區支行、大亞灣支行分別罰款30萬元,合計罰款120萬元,主要原因是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據和訊網統計,2024年以來,珠海華潤銀行被監管機構累計罰款金額已超千萬元,這一數字遠超以往年度罰款金額之和。
華潤銀行的困境似乎并非新病,而是歷史頑疾的周期性發作。
2015年,該行就曾經歷過凈利潤暴跌89.5%至0.71億元的至暗時刻。時任董事長劉曉勇承諾“加強內控合規”。
2024年初,錢曦從行長火線升任董事長,成為該行三年內第三任掌舵者。新董事會除兩人外全員更換,顯然管理層也在想辦法,但效果仍需觀察。
珠海華潤銀行曾經也有過輝煌時刻:巔峰時期年賺超20億元,業績不比同規模上市銀行差。可如今卻陷入如此境地,令人唏噓。
韓鵬宇事件的余波仍在持續,對于珠海華潤銀行來說,這是一次危機,希望也是一次重生的契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