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蘭科技董事長再被限消,公司深陷“欠薪風波”
深蘭科技董事長再被限消,公司深陷“欠薪風波”
天眼查APP顯示,7月9日,深蘭科技旗下公司——深蘭盛視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蘭盛視”)新增一條來自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的限消令。內容顯示,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于2025年05月27日立案執行申請人吳嘉煒申請執行深蘭盛視追索勞動報酬、經濟賠償金糾紛一案,因深蘭盛視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對深蘭盛視公司及法人陳海波采取限制消費措施。
“趣解商業”注意到,深蘭盛視5月27日被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6萬元。
圖源:天眼查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陳海波即深蘭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蘭科技”)的創始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在此之前,陳海波已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和歷史限制消費令。天眼查顯示,目前,陳海波現存26條限制消費令,立案日期均為2025年。以及10條歷史限制消費令,涉案總金額為20.87萬元。同時,深蘭科技也現存四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為55.97萬元。
圖片來源:天眼查
7月9日對深蘭盛視的限消令是因勞動報酬糾紛引起。前段時間,深蘭科技陷入了欠薪風波。據媒體報道,深蘭科技來自深圳、上海、鶴壁的上百名離職員工組建了一個維權群討要薪資,并進行起訴維權。他們表示,2023年7月開始,公司便開始拖欠薪資;2024年,深圳分公司搬遷并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后,僅賠償了三個月,就又開始拖欠。當時,被拖欠的總薪資高達上千萬元。為勸退維權員工,深蘭科技還啟動了離職時明確不會啟動的競業協議。
社媒平臺上,有自稱深蘭科技的員工在發文討薪,“實名舉報,深蘭還我血汗錢,離職后一年一毛錢不發,欠薪欠社保”,“實名制舉報,深蘭惡意欠薪”,“實名舉報,深蘭欠我薪水,欠我社保……”,“欠我的工資現在還沒發”。
圖片來源:公眾號截圖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幾年,深蘭科技的參保人數在不斷下降。2019年為558人,2023年下降到了131人,2024年為55人。
據企業官網介紹,深蘭科技創立于2014年,旗下多家公司,業務涉足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智能工業和智能醫療等領域。依托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視覺、生物智能、自動駕駛、認知智能等核心技術,在眾多世界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能領域頂級賽事上獲得50余項冠軍,被國家工信部授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圖片來源:小紅書
光環加身,讓深蘭科技深受資本青睞。2025年4月,浦東創投集團參與完成對深蘭科技的數億元Pre-IPO 輪投資;公司負責人透露,公司估值有望在2025年底或者2026年初達到230億元。截至目前,深蘭科技已獲得了12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云鋒基金、華映資本、中金公司、綠地集團等機構。
圖源:天眼查截圖
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機器人賽道累計已發生融資事件213起,逼近2024年全年286起的總量。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億元級別的融資事件顯著增多,其中具身智能賽道占據多數,不乏單輪融資數億元甚至十億元級項目,且大多由國資平臺、產業基金與頭部VC聯合出手。
機器人企業間正在涌現一波上市潮。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臥安機器人、三花智控、仙工智能、樂動機器人、石頭科技、云跡科技、埃斯頓、兆威機電等多家機器人宣布了IPO計劃。7月9日,移動機器人廠商極智嘉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是機器人公司港股上市的最新一例。
而早在2018年,市場上就傳出深蘭科技準備上市的消息。彼時,隨著中金資本以及綠地集團的先后注資,深蘭科技迅速躋身“獨角獸”行列;還有媒體報道,證監會當時也曾前往深蘭科技進行調研,其距離科技企業IPO“綠色通道”僅一步之遙。
圖源:新浪財經截圖
不過,深蘭科技IPO動作至今尚未有實質性進展;今年4月份的Pre-IPO 輪投資也被外界視作為IPO加速準備。
事實上,當前擬沖刺IPO的機器人企業中有不少陷于虧損,財務也面臨壓力;尋求港股上市背后,可能是企業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希望拓展融資渠道。
而深蘭科技欠薪糾紛以及董事長被限制消費的情況,正受到多方關注。作為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被限消,不僅會影響個人聲譽,也可能會對企業形象以及融資和IPO進程造成影響。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