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縮水253億!昔日山西首富遇轉型陣痛,美錦能源上半年再陷巨虧
煤炭價格下行,這家山西老牌能源企業仍未走出虧損陰霾,背后實控人“山西首富”座椅也隨之易主。
作者:三晉財經匯
煤炭價格下行,這家山西老牌能源企業仍未走出虧損陰霾,背后實控人“山西首富”座椅也隨之易主。
7月11日晚間,山西A股上市公司美錦能源(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000723.SZ)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8億元至7.0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4.9億元-7.1億元。
業績承壓的背后,實控人姚俊良家族的財富也隨之下降,三年蒸發達253億,曾經的“山西首富”座椅已然易主。
來源:公告
01
半年報再預虧
預計虧損4.8億-7億
在半年度業績預告中,美錦能源將虧損原因指向煤炭與焦炭價格整體下行。公司坦言:“受市場環境影響,主要產品毛利率持續承壓”。
這一表述背后,是其核心業務遭遇的嚴峻挑戰。
依靠煤炭起家,這家山西老牌能源企業的核心盈利緊密捆綁于傳統能源市場的周期性波動。
資料顯示,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6年借殼上市,成功進入資本市場,迅速成為全國最大的獨立商品焦和煉焦煤生產商之一。其創始人為山西“焦炭大王”姚巨貨,背后實控人為姚俊良家族。
美錦能源主要業務涵蓋煤炭、焦化、天然氣、化產品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等商品的生產銷售。
此次半年報預虧,并非美錦能源首次遭遇業績困境。回溯近幾年財報,其盈利呈現斷崖式下滑。
2022年,美錦能源凈利潤為22.09億元;
2023年,凈利潤驟降至2.89億元,同比下降86.92%;
2024年,迎來近九年首次虧損,凈利潤巨虧11.43億元,同比暴跌達495.31%。
來源:wind
與此同時,其營收也在持續萎縮。從2022年的246億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190.31億元。
來源:wind
伴隨虧損加劇,公司資產負債率也從2022年的54.76%攀升至2024年的64.01%,流動比率更從0.8倍降至0.48倍,短期償債能力顯著弱化。
進入2025年,美錦能源再次虧損。一季度實現營收39.83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3.59億元。
本次半年報預告延續虧損態勢,疊加天眼查顯示的469條自身風險提示與386條預警風險,經營壓力可見一斑。
業績的下滑直接映射到資本市場,影響了實控人姚俊良家族的財富。
02
“山西首富”易主
三年財富蒸發253億
美錦能源的實際控制人姚氏家族,曾經在財富榜單上風光無限。
在前不久發布的《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中,姚俊良家族以76億元財富,位列全國第447名、山西地區第三名。
排在他前面的,是永泰能源王廣西郭天舒夫婦和錦波生物楊霞。
姚俊良為美錦能源創始人姚巨貨長子。2000年,姚巨貨將六個子女召回,共同出資成立美錦集團。2006年,美錦能源借殼上市,當年姚氏家族便憑借40億財富成為“山西首富” 。
2014年,姚巨貨去世,姚俊良接班美錦集團。隨后幾年,其家族財富持續攀升。
2017年至2023年,姚俊良家族連續7年榮膺山西首富。
2022年巔峰時期,姚俊良家族以329.1億元的身價高居全國第132位,穩坐“山西首富”座椅。
短短三年間,姚俊良家族財富蒸發253億元,縮水幅度接近77%。
這一財富暴跌與美錦能源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及傳統能源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密切相關。
03
押注氫能轉型
營收貢獻微小
美錦能源并非沒有尋求出路。
早在2017年,美錦能源就開始探索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布局氫能業務。
自啟動氫能業務以來,美錦能源依托傳統煤焦產業優勢,通過控股飛馳汽車,掌握膜電極、電堆核心技術,上游制氫并拓展綠氫,中游布局產業園,下游建加氫站,構建了“制氫-儲運-加注-應用”全鏈條產業龍頭地位。
截至2024年底,美錦能源累計推廣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3591輛,安全運營里程約1.6億公里,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約16.8萬噸。控股子公司飛馳科技連續三年保持國內燃料電池重卡市場占有率第一,2024年市占率達18%。
不過,目前氫能業務在其總營收中占比并不高。
2024年,美錦能源實現營收190.31億元,其中煤焦化行業實現營收182.39億元,占據總營收的95.84%;氫能行業實現營收7.92億元,僅占總營收的4.16%。
來源:財報
針對這一業務,美錦能源在年報中表示,盡管氫能業務營收占比仍較小,但其全產業鏈協同效應顯著,未來依托焦化副產氫的低成本優勢及技術突破,有望進一步鞏固行業龍頭地位。
但可以肯定的是,該業務距離獨當一面,仍舊道阻且長。
7月14日,美錦能源報收4.75元/股,總市值209.17億元。
在山西這片遍地“黑金”土壤上,無數人依靠煤炭發家。而當煤炭的黃金時代過去,重金押注的氫能藍圖能否扛起美錦能源的盈利大旗,還需時間檢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