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煤化工上半年預虧超2億,半月前剛領150萬罰單!
監管處罰疊加業績虧損,這家老牌化工企業如何破局?
作者:三晉財經匯
7月15日,山西A股上市公司陽煤化工(陽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691.SH)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億元至-3.1億元,與上年同期虧損2.86億元相比基本持平。
這份預虧公告延續了公司近年來的業績困境。
而在兩周前,這家山西老牌化工企業剛收到山西證監局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2021年原控股股東違規占用11.26億元資金且未披露,公司被開出150萬罰單。
來源:公告
01
半年報預虧2億元至3.1億元
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陽煤化工2025年上半年預計虧損2億元至3.1億元,與上年同期虧損2.86億元基本持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規模進一步擴大至2.1億元至3.2億元。
公司解釋虧損原因時指出,化工市場需求支撐持續偏弱,市場供應充足。主要產品尿素、聚氯乙烯、雙氧水等價格持續下跌,導致本期業績虧損。
以尿素為例,據氮肥工業協會統計,2024年尿素產能為6723.7萬噸,同比增加6.9%。而平均出廠價為每噸2066元,同比下降了14.6%。產能擴張與價格下滑的雙重壓力,令行業企業普遍承壓。
對于陽煤化工而言,產品價格下跌已是連續多年的挑戰。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營業收入連續四年下滑:從2021年的187.37億元降至2024年的108.95億元,四年縮水超41%。
來源:wind
凈利潤方面,2021年至2022年陽煤化工凈利潤大幅下降,但尚處于盈利狀態。2023年巨虧13.66億元,2024年虧損6.81億元,同比減虧但仍未扭虧。兩年累計虧損已超20億元。
來源:wind
此外,公司資產負債率也在持續攀升,2024年已達81.13%,財務壓力凸顯。
同時,2024年,陽煤化工還因子公司平原化工因政策性原因實施關停并啟動破產清算程序,公司承擔擔保連帶責任,共計4.6億元。
面對行業困境,陽煤化工也在積極尋求轉型突破。
02
股權更迭中尋求轉型
資料顯示,陽煤化工前身為“東新電碳”,于1993年11月登陸資本市場。此后公司歷經多次股權變更和名字調整。2012年陽煤集團借殼上市,成為該公司控股股東,并于2013年將上市公司正式更名“陽煤化工”。
陽煤集團前身為1950年成立的陽泉礦務局,1998年改制為陽煤集團,是原山西五大煤炭集團之一。2020年,原陽煤集團更名為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也是在同一年,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正式掛牌,開啟了轉型發展之路。其實控人為山西省國資委。
來源:華陽集團官網
2021年4月,陽煤化工發布公告,控股股東華陽集團擬將其持有的24.19%股份對潞安化工公司進行增資擴股。
2024年12月,股份轉讓及過戶完成,潞安化工公司正式成為陽煤化工的控股股東。潞安化工公司同為山西省屬大型化工企業,主要業務涵蓋煤化工技術研發、煤炭及化工產品生產銷售等,實控人亦為山西省國資委。
來源:公告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股權轉讓事項系貫徹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關于優化國資布局結構調整的戰略部署,推動華陽集團與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之間資產重組調整,以理順相關資產的產權關系。
如今,伴隨控股股東變更為潞安化工公司,公司公告擬更名為“潞化科技”,從“化工”到“科技”,凸顯出新任控股股東轉型意圖。
在技術領域,公司旗下陽煤化機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共同研發了國內首套CO?加氫制綠色甲醇裝置。該設備年產100噸,實現了綠色甲醇工藝的產業化示范。
公司還依托自身氫氣產能優勢,在氫能源領域布局了正元氫能、陽雄氫能等子公司,并與深圳市氫雄重驅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聯營公司氫雄雙陽。
然而,就在陽煤化工在宣布更名之際,公司又收到山西證監會立案調查及行政處罰。
03
涉信披違規被罰150萬
7月2日,陽煤化工公告,收到山西證監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揭開了四年前的一樁資金違規事件。
來源:公告
調查顯示,2021年4月至6月期間,原控股股東華陽集團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通過直接劃轉方式,將陽煤化工賬戶資金11.26億元劃轉至自己賬戶。該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7.74%,構成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占用。
該筆資金雖在2021年9月30日前全部歸還,但陽煤化工未在2021年半年報和年報中披露該事項,導致信披存在重大遺漏。
對此,山西證監局擬決定:對陽煤化工處以150萬元罰款;對朱壯瑞、馬軍祥、程計紅、高峰杰等四名責任人給予警告,并處以50萬元到80萬元不等的罰款。
原控股股東華陽集團面臨更重處罰:被處以400萬元罰款;高彥清、樊宗莉兩名財務負責人分別被罰200萬元、90萬元。
7月15日,陽煤化工報收2.34元/股,跌4.49%,總市值55.6億元。
控股股東變更帶來新機遇,氫能布局展現長期潛力,但產品價格低迷,兩年巨虧超20億元的業績,疊加監管處罰的影響,讓這家老牌化工企業的轉型之路充滿不確定性。
陽煤化工能否憑借氫能布局和新股東資源扭轉虧損局面,仍待市場檢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