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城市工資單曝光,看看多少年才能買房?
截至目前,至少有17個省市公布了2024年平均工資情況,一線城市中僅上海尚未公布。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自國家統計局5月16日公布2024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以來,6-7月份各大城市都在其地方統計局網站陸續公布該市2024年平均工資情況。
截至目前,至少有17個省市公布了2024年平均工資情況,一線城市中僅上海尚未公布。
從已經公布的城市來看,北京2024年平均工資最高,城鎮非私營單位達224608元,約18717.3元/月,其次是深圳,城鎮非私營單位達174478元,約14539.8元/月。杭州城鎮非私營單位以平均工資162774元(約13564.5元/月)超過廣州159312元(約13276元/月)。
結合2024年熱點城市新房房價、人均住房面積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上海、福州、北京、西安買房難度較高,都超20年,長沙、長春、青島買房難度較低,僅8-10年。
2025年5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24110元(約10342.5元/月)和69476元(約5789.7元/月)。
從區域來看,202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分區域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東部地區,達143712元(約11976元/月),名義增長3.2%。中部地區最低,約98090元(約8174.2元/月),名義增長率也是各區域最低,為1.5%。
2024年城鎮私營單位分區域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最高的同樣是東部地區,最低的為東北地區,但從名義增長來看,東北地區最高,達2.8%。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之后,6-7月份各大城市都在其地方統計局網站陸續公布該市2024年平均工資情況。
?
據丁祖昱評樓市編輯部統計,在目前已公布2024年平均工資的熱點城市中,北京平均工資最高,城鎮非私營單位達224608元、城鎮私營單位達106905元,折合月薪分別為18717.3元/月及8908.8元/月。
?
一線城市目前僅上海尚未公布2024年平均工資,除北京明顯高于其他城市之外,深圳排第二,非私營單位達174478元(約14539.8元/月),私營單位達95217元(約7934.8元/月)。
?
2024年杭州城鎮非私營單位與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皆高于廣州,排目前已公布的熱點城市第三,分別為162774元(約13564.5元/月)和92054元(約7671.2元/月)。
?
可以看到,杭州2024年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與廣州接近,但其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則明顯相對較高于廣州,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杭州互聯網與科技產業發展迅猛,已形成了以阿里巴巴、網易等頭部企業為核心的電商、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主的高附加值產業集群。而廣州傳統產業占比一直較高,整體薪資增長緩慢。
聚焦到具體行業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分行業門類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達238966元,約19913.8元/月,其次是金融業,達201883元,約16823.6元/月,
從2024年城鎮私營單位分行業門類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來看,金融業排第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第二,分別為135339元(約11278.3元/月)和123193元(約10266.1元/月)
聚焦到目前2024年平均工資最高的北京,其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金融業,達420195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第二,達340678元;衛生和社會工作排第三,達275411元。
可見目前全國工資最高的為北京非私營單位金融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工資是衡量個人和家庭經濟指標的一部分,除工資性收入之外還有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等。
從房地產市場來看,衡量個人及家庭買房能力更多考慮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指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一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8萬元以上,其中上海最高,達88366元,深圳最低,為81123元。
對于房價和收入的關系,國際上用“房價收入比”作為衡量居民購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標,其公式為住房總價/家庭年總收入。由于國家統計局目前沒有以家庭為單位的收入官方統計,因此我們將人均住房面積*房價/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出非標變通房價收入比。
結果顯示,熱點城市中,上海房價收入比最高,達30,這主要是由于2024年上海入市了大量高端豪宅項目,使得最終整體成交結構以中高端項目為主,整體提升了上海成交均價,CRIC數據顯示上海2024年新房成交均價76991元/平方米,較2023年66969元/平方米上升了15%。
其次是福州和北京,分別為23.2和22.7。一線城市中深圳和廣州房價收入比為16.7和13.6,明顯低于上海和北京水平。
長沙、長春、青島等城市房價收入比低于10,其中長沙房價收入比僅為8,再加上其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9658元,難怪其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5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5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從數據來看,2025年6月,70個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同比降幅延續了2024年四季度以來的收窄趨勢。
自國務院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將房產納入消費框架以來,房地產市場屬性也被定位“消費品”。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房價仍在小幅回落,但仍有少數核心城市已經在價格指標上率先實現市場的階段性筑底,并成為了穩定行業信心的重要風向標。
2025年6月以來,在中央積極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同時,地方也在持續加強信貸扶持和購房補貼等穩市場政策,典型如深圳、珠海等六市推進公積金貸款互認, 杭州允許公積金支付首付款,無錫濱湖區推出“蘇超”票根購房補貼最高5萬元等。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城市逐步形成新的供求平衡關系,預計下半年70城房價指數也將顯現出更多明確的筑底信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