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元隆雅圖驚現“活雷鋒”員工,為公司虛增收入自擔刑責?
在這起匪夷所思的虛增收入案件中,上市公司內控防線猶如一個“笑話”!
作者 | 高巖?編輯丨高遠山?來源 | 野馬財經
隨著“穩定幣”概念乘風而起的11天8板的“妖股”元隆雅圖,突然自曝一個大新聞,驚掉了資本市場一眾看客的下巴。
公司公告披露,有一個銷售人員,至少持續兩年多時間,偽造客戶公章、銷售合同虛構銷售業務,僅今年一季度就虛增將近三千萬營收,導致公司調整財務數據后由盈轉虧。上市公司內控防線在這起事件面前猶如一個“笑話”。
5月21日,香港立法會審議通過了《穩定幣條例草案》,引發A股二級市場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和數字支付概念異動。主營禮品、贈品、促銷服務和新媒體營銷服務以及賽會特許紀念品業務的元隆雅圖,因為踩中RWA和IP經濟雙重概念,股價已經從4月份的13.18元/股,飆升至27.42元/股,市值翻番。截至7月11日收盤,股價有所回落,報收于20.7元/股,市值54.23億元。
但不料1個多月后,元隆雅圖就自曝“驚雷”,這起匪夷所思的虛增銷售收入事件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圖源:元隆雅圖近期股價走勢圖
元隆雅圖自己刺破泡沫
7月11日晚間,元隆雅圖連發兩份公告震動資本市場。一份是報案公告:公司自查發現一名在職銷售人員涉嫌職務侵占,通過偽造客戶公章、虛構銷售合同、銷售業務,非法占有公司財產,公司近日主動向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經偵支隊報案,目前公安已就該人員涉嫌職務侵占一案進行立案偵查,并已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公告披露,根據公司自查初步發現的情況及犯罪嫌疑人的交代,該銷售人員偽造的合同分別涉及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收入,具體金額尚待公安機關調查。上述情況可能涉及到相關財務報表的收入和利潤等會計科目的差錯更正。目前公司正在全力配合公安機關開展相關工作,案件涉及的具體金額以公安機關調查后認定的金額為準。
另一份是公司同步披露的業績預告:具體到2025年一季度,初步發現該銷售人員偽造合同行為虛增銷售收入2935.05萬元,調整后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500萬元至1000萬元,同比由盈轉虧,而去年同期分別為盈利2578.76萬元。
圖源:罐頭圖庫
投資者質疑財務造假
消息一經宣布,就在投資者社區雪球、股吧引發投資者的激烈討論。
有投資者@hi店小二 直言“這不是擺明的財務造假,忽悠誰呢?周一這個跌停板跑不了,買入的散戶朋友也是沒辦法了……”帖子下面的留言有其他投資者互動表示“估計監管函明天就到”,博主回復“反正最先遭殃的是股民”,還有投資者詢問“可以索賠么?”。
圖源:雪球
持類似觀點的投資者不在少數。雪球投資者@bjsteedx 稱,“現在造假可是大事,先找個頂包的?!绷硪晃煌顿Y者@米開朗基羅5515表示支持,稱“感覺像是公司業績造假被查,臨時找個頂包的”。
圖源:雪球
雪球投資者@向上的西門博弘?則發帖詳細分析稱:都別自己騙自己了,這件事的核心是財務造假了,剛好是證監會這幾年嚴厲打擊的方向,虛增銷售收入。跟你自己錢包丟了報案抓小偷不是一回事。前些年有一些案例,但這個比較嚴重,是連續三年且金額巨大。具體為什么這么久發現不了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說小小的銷售頂鍋,不是沒有道理,而且有多大的窟窿不清楚。時間長金額大,至少是風控內控長期失效、信披違法違規,多少人牽扯進去不知道,畢竟全銷售流程都過關了就差跟客戶要錢了?連續多年財報都簽過字說明嚴重失職?董監高恐怕要大清洗,還得有各種處罰?關鍵是外部審計沒有查出來,恐怕比想象的更混亂?搞不懂。光看公告,偽造客戶公章和銷售合同,手段既不復雜也不高明,反而顯得公司內部治理水平很低(比如涉案金額超過3000萬且時間長,普通員工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權力值,吧里有猜測恐怕有多個管理層員工參與,不然不可能搞這么大,還可能在提成或者獎勵等方面一起搞事?是否牽扯彼此從公司獲得的利益安排?這也是對金額巨大的合理性解釋,畢竟金額越大能撈的錢越多……”
不過,也有投資者保持樂觀。有雪球投資者@Blademasterj 就認為,短期利空是肯定的,公司出現內控問題,而且是事隔三年才被發現。證監會肯定會發函詢問,好在公司是主動報案,后續積極出整改方案,最好能追回部分損失,更正后的業績報同比反而會是增長的,觸發st的概率極小。仔細讀公告的股友們可能會發現一些利好,公告里透露了"金融客戶"和實際營收是增長的,且增長點就在于金融大客戶,這不就和公司目前的戰略不謀而合嗎?RWA + 文創大IP相結合,國內第一家,且要走向國際。泡泡瑪特已經風靡全球,所以元隆所做的技術突破和嘗試包括新增的這些金融大客戶和合作伙伴勢必會在不久的將來在業績里體現出來。做超短的股友可以馬上掛跌停出來,而一般股民其實沒必要瞎折騰追漲殺跌。
圖源:雪球
“活雷鋒”虛增銷售收入
自擔刑責?
此次偽造客戶公章、偽造銷售合同案件的動機與獲利模式令人費解。一名銷售人員如何能長期偽造多份合同而不被公司的內控及外部審計發現?從被立案的涉嫌罪名“職務侵占”來判斷,其中可能已經獲取了激勵等公司獎勵。不過,其侵占公司財產的具體方式與金額尚待公安機關的最終調查結果。
但從法律角度看,偽造合同面臨嚴重后果。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五百條,偽造假合同造成對方損失的,需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若觸犯刑法,則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視情節輕重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直至無期徒刑。
最近,根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一份《刑事判決書》,一家上市公司在2019年年初籌備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因旗下子公司一項影視劇播映權轉讓合同未達到2018年收入條件,恐影響可轉債發行,上市公司動了財務造假“歪心思”。在明知上市公司存在虛增2018年度業務收入意圖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朱某某、劉某某仍然配合完成上述合同造假行為,并以會計師事務所名義出具了審計報告。導致上述上市公司2018年虛增營業收入超過3.58億元,虛增利潤超過1.45億元,兩項虛構數額均占實際數額30%以上。
隨后,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受到懲處。而兩名注冊會計師因配合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也被判刑,分別獲刑1年5個月和11個月5。這些案例為偽造合同行為敲響警鐘。
諷刺的是,在2023年和2024年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中,元隆雅圖均宣稱“不存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會認定“公司保持了有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
此外,作為保薦機構的申萬宏源曾出具核查意見,認為元隆雅圖“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三會運作規范,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符合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要求”。然而突然曝出的銷售人員持續兩年多的偽造合同、虛增銷售收入的行為,讓這些背書顯得蒼白無力。
正如前文所述雪球投資者@向上的西門博弘 判斷的那樣,這件事還沒有完,后續涉及對上市公司、董高監、外部審計機構的追責和處罰都是可以預料的。而且,公司呈現出來的內部風控水平和公司治理能力也會因此事令投資者擔憂。
圖源:罐頭圖庫
元隆雅圖業績承壓
這起內控漏洞事件發生在元隆雅圖業績承壓的關鍵時期。2024年公司已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全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84億元。而更正后的2025年一季度,由盈轉虧。不過,在扣除一季度2935.05萬元虛增銷售收入事件影響后,公司上半年營收仍預計達14.07億元,同比略有增長。公告特別指出,金融客戶等大客戶收入持續放量是支撐因素。
公司也在公告中特別提示:由于前述案件,2024年上半年財務報表存在差錯更正風險。但具體金額尚未確定。因為2024年本身是虧損的,所以調整財務數據的影響并不大。
更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的財務報表,當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6.92億元,同比下降18.19%;扣非凈利潤2004.85萬元,同比下降87.21%。如果虛增的銷售收入調整超過凈利潤,2023年也將由盈轉虧。
而且,從2022年至今,元隆雅圖高管的減持行為也頗為頻繁,至今套現超1.3億元。銷售人員虛增銷售收入導致的業績虛假繁榮,是否與元隆雅圖高管的減持節點有關聯?還需要公安機關的調查,以及后續更為詳盡的信息披露才能判斷。
圖源:wind
此外,元隆雅圖之前股價飆漲之際,一直被拿來與泡泡瑪特(9992.HK)進行比較。但是,根據2025年一季度數據,泡泡瑪特存貨周轉天數為51天,而元隆雅圖存貨周轉天數為173天,是泡泡瑪特的3倍有余。
此外,今年一季度泡泡瑪特應收賬款4.78億,占總營收的3.7%。而元隆雅圖應收賬款占營收比達37%,說明大客戶欠款問題嚴重,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1.46億元。而大客戶依賴和欠款問題是元隆雅圖從2017年上市之初就一直存在的老問題,當時公司還在北京宣武門亞泰中心六樓辦公,就對這個問題頭疼不已。但如今8年過去,這個老頑疾依然存在。公司2025年一季度短期借款激增16.5%,資產負債率升至37%。 而對比泡泡瑪特,截至今年一季度,資產負債率26.8%,沒有有息負債。
圖源:罐頭圖庫
由財務數據對比來看,元隆雅圖和泡泡瑪特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在突然曝出內控漏洞的當下,投資者還需要擦亮眼睛,根據公司基本面做出準確判斷,避免人云亦云、盲從跟風帶來損失。
你怎么看待元隆雅圖銷售人員冒險偽造客戶公章,虛增公司銷售收入,自擔刑事責任一事?歡迎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