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如何助力金融服務從普到惠?業內:權利與能力要達到平衡
近年來,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蘊藏巨大潛力的普惠金融藍海市場已然形成。
在推動普惠金融落地的過程中,金融科技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新金融機構又是如何用科技手段提高普惠效率,助力金融服務實現從普到惠?
9月23日,鳳凰WEMONEY“新金融·普惠實踐”峰會在京舉辦。會上,鳳凰WEMONEY主編王奇、淺橙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副總裁朱磊、樂信集團副總裁趙明、來用車CRO張廣利、有利網總裁助理吳敏圍繞“金融科技賦能 新金融助力金融服務從普到惠”這一議題展開討論。
權利與能力之間要平衡
近年來,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蘊藏巨大潛力的普惠金融藍海市場已然形成。而作為普惠金融的“毛細血管”,新金融機構又該如何助力金融服務實現從普到惠?
“我對普惠的理解比較簡單,即每個人都應該有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利。”會上,淺橙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副總裁朱磊提出,“我們做的人群在整個信用體系里面是最不完善的,但通過調查發現,這些人群的需求特別旺盛,我們了解他的生活狀態,他需要很小的錢改變他的生活,畢竟幾千塊錢,對他未來可能不會有太大影響,但至少能讓他當下的生活過的更好一些,這就是非常小的普惠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普惠行業不是單單解決當下貧困,同時還要服務那些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群。有利網總裁助理吳敏表示,“從普惠的含義來說,并不是你特別窮我來幫助你就是普惠,而是你要獲得更高的一個需求來找我們,用俗話來說,我們是要幫人去跳一跳摘到桃子,也就是你要更主動。”
“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使其獲得幫助,在他有品質的時候能夠獲得有品質的生活。”會上,樂信集團副總裁趙明從上述兩方面介紹了其對普惠金融的看法。同時他闡釋了“永久收入假說”的理論,即人的近期的消費不取決于近期收入,而是取決于對未來收入的預期。
“比如我們買一套房不是掙了一千萬再去買一套房子,買一輛車不是我們掙了五十萬才去買五十萬的車,我們消費也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目前一些人群,尤其是我們現在服務的優質高成長人群,我覺得他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有權利獲得幫助。”趙明說。
對于趙明的觀點,來用車CRO張廣利表示認同。他認為,普惠金融還暗含了幾個點:第一是他有這樣的一個權利享受。第二則看他是否具備一定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權利和能力之間需要達到平衡。
如何用科技手段提高普惠效率?
毫無疑問,在推動普惠金融落地方面,新金融機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如何用科技手段提高普惠效率?
對此,朱磊介紹,用科技的手段做普惠金融主要圍繞兩個目標:一是幫助用戶不斷地降低融資成本,二是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我們會繼續去深挖技術的價值,把這個成本降下來,最后轉到技術的身上。另外我們會跟金融機構合作,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是我們的兩大目標,所以我們會圍繞著兩個方向去努力。”他說。
吳敏則指出,不良率和風險是做普惠金融的核心要點。目前,有利網一方面把金融科技應用到了前端的獲客、中間的風險控制以及后面的管理中,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尋找線下新的場景,拓展更多領域。
“現在很多人可能離不開網上支付,就像我選完商品之后可能會一鍵支付,過幾天我就能收到貨,我希望我們購車體驗也能達到這種感覺,只要簡單做幾個動作,我就可以去把我喜歡的車開回來。”張廣利介紹,做到這一步的背后要付出很多努力,包括大數據、風控模型等,所有流程的優化做改進。但這也是他一直努力在做的,通過平臺更優化,讓大家更便捷、便利地選擇想要的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