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穩坐日系品牌汽車在華頭把交椅,如今成為扶不起的阿斗?
沒有永遠的失敗,也沒有最終的勝利,只有永遠堅持下去的不懈熱情。——丘吉爾
作者:東穎
來源:快刀三俠(ID:kuaidaoyingxiao)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菱汽車的V系列原型車,曾被作為中國的武警和部隊裝備用車。旗下的越野車更是受到當年中國有錢人的青睞,川藏線上修理店主營品牌最多的就是三菱,被稱為“爛路上開得最快的車”。
147年汽車生產歷史,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汽車公司,越野車領導者,2003年坐上日系品牌在華的頭把交椅。擁有日本軍工背景,曾經三大股東均是其行業執牛耳者,除非日本經濟徹底崩盤,否則就永遠不會破產的三菱汽車,從90年代剎車門事件后,便一蹶不振。去年因造假門被日產收購,今年復活的EVO令車迷大失所望。
原是出生名門的天之驕子,如今不止在中國市場,包括日本本土、美國等海外市場的地位都在逐漸邊緣化。
剎車門事件后的三菱,江河日下
2016年4月,三菱汽車繼剎車事件后爆出有史以來最大的丑聞——“燃效門”。為使燃效看上去優良,三菱汽車從1991年就開始在輪胎設定負荷值和空氣阻力等方面作弊,使得燃油經濟性測試結果好于真實情況,差距可以達到5%至10%。日產也趁此機會收購了三菱汽車。
三菱汽車因此次事件導致全年凈損失達到1985億日元,不過在被日產收購后的下半年銷量有所提升,2016財年(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的營業利潤為51億日元,營業收入則達到1.9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率為0.3%。
然而這只是讓滿目瘡痍的三菱汽車再多增加一個傷口。可以說2003年是三菱汽車最后的高光時刻,之后因為剎車事件,三菱汽車的品牌形象和信譽度跌至谷底,無疑成為三菱汽車江河日下的導火線。
剎車事件直接造成了三菱汽車的巨額虧損,也讓它當時最大的股東戴姆勒—克萊斯勒撤資,導致三菱在中國試圖借助北汽的銷售網絡擴展市場的計劃全部泡湯,轉而跟長豐和東南合作。卻因為股份問題合作不順利,東南三菱如今名存實亡,廣汽收購長豐后,雖然以50:50的股份成立合資企業,但產品標準遠遠跟不上三菱汽車在本土生產的標準,而且廣汽的自主品牌很多,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以及廣汽乘用車等,廣汽沒有把重心放在廣汽三菱上,2016年僅僅出售了5.59萬輛。它不僅是日系在華業績最差的品牌,也是廣汽集團中業績最差的品牌。
積羽沉舟的三菱,困難重重
1、公關危機處理不當、服務跟不上,導致斷崖式危機
人無信而不立,企業也是如此。
三菱的各種丑聞導致品牌信譽度一落千丈,但它的同胞豐田在2010年也出現過類似的剎車門事件,但跟三菱斷崖式的困難處境相比,這些負面新聞并沒有傷及豐田的根本。
三菱汽車出現剎車問題后,國家檢驗檢疫部門緊急約見了三菱汽車公司北京事務所代表,通告了有關情況,要求日方盡快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可三菱汽車卻強詞奪理,找各種借口推脫責任,拒不承擔錯誤。而后在其他國家也發現了相同問題,但三菱汽車卻唯獨沒有召回中國的帕杰羅。最后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強制下,才開始召回中國的問題汽車。在此次事件中,三菱汽車的惡劣態度,大大惹怒了中國消費者,也是從這件事后三菱在中國的品牌信譽度一落千丈,與中國汽車發展井噴年失之交臂。
豐田的危機公關處理得比三菱得當很多,首先堅守不在任何傳媒上為自己辯護、與對手爭論的立場,董事長豐田章男也是全世界跑來跑去召開謝罪的記者招待會,對所要求的召回全部接受,但是對于所有的法律訴訟卻是認真對待,全力應訴。
汽車的售后服務是立足汽車市場的關鍵,而三菱卻在中國的服務網點數量少之又少,很多車型如果需要更換零件,需要等很長時間。這種情況大大影響了三菱汽車在消費者中的口碑和它的長遠發展。
2、技術上的保守和原地踏步
三菱汽車最開始進入中國,是從發動機打開業務的。八九十年代,國內很多車企都以配備三菱發動機為賣點,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跨國發動機技術不斷升級,就連中國自主品牌所產的發動機,都開始超越三菱汽車的水平,而三菱還在原地踏步,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自然就被甩下一大截。
擁有軍工業背景的三菱汽車,照理說技術方面不可能存在問題,只能說在向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沒有真正引進他們先進的技術。
其實三菱的插電混動技術十分強悍,毫不遜色于豐田,但無奈三菱的產品線和知名度拖了后腿,可以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3、產品線單薄,轉型新能源難以回歸主流市場
三菱賣得最好的車型除了EVO,便是“SUV世家”,但車型很少,在國內只有帕杰羅勁暢和新勁炫兩款車型。并且在國內舒適家用商務車為主的銷售市場中,以性能型為主的SUV并不受歡迎,而且明星車型帕杰羅也已經多年沒有更新換代,最適合中國市場的歐藍德,也因為早些年主打“純進口”的賣點,在中國一直沒有合資生產。
2012年廣汽收購長豐,成立廣汽三菱后,它才總算找到在中國市場發展汽車業務的支撐。但更新換代速度緩慢,為了降低售價,還一再壓縮配置及用料,使廣汽三菱的口碑大受影響。
三菱汽車只屬于三菱集團中的一小部分,雖然擁有著強大的背景,但并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和投入,在遭受種種信譽問題后,三菱汽車的股東們也對其失去信心,沒有大筆的資金來支撐對產品新品種的開發和更新。
2015年,三菱汽車決定轉型新能源領域,相繼結束了其聞名全球的“EVO”和“帕杰羅”兩款經典車型的下一代產品開發項目,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新能源技術、自動駕駛等領域。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黃金發展時期還未到來,這讓三菱汽車更加趨于邊緣化地位。
4、造假事件頻發,暴露日本企業文化和就業制度的弊端
近幾年,日本制造頻頻爆出造假,有的企業甚至造假已經超過30年。有媒體指出:“2008年后,國際金融危機、日元升值和地震等因素導致成本暴漲,制造業企業盈利水平普遍下降,特別是鋼鐵等傳統產業產能過剩,不得不削減成本,對質量安全放松了警惕。”
日本企業中,多是自上而下、層級分明的管理體制,企業文化中也奉行對長者的尊重,這就變相縱容了管理層的種種不合理決定。
日本企業一直實行“終身制”。比如優衣庫就明確規定,如果正式員工辭職,便終身不能再進入該企業工作。所以一旦成為某個企業的員工,他和所在企業的利益就徹底捆綁在了一起,當企業開始“造假”時,員工就算明知不對,也會選擇隱瞞和漠視。
日本財經媒體《日經新聞》指出:“偽造問題已經成為可能破壞日本制造業國際信譽的大事。”
其次,因為日本經濟的衰落,很多企業為了節約開支很少人能夠轉正,多采取“臨時員工”。這也導致了員工的工作效率、質量和素質相對較低,這其實都是一環扣一環。
水果的腐爛,最初是從內部開始,再堅固的橋梁,也可能被微小的白蟻所啃噬。
三菱汽車已然錯過了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黃金十年,如今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增速已經放緩,發展重點從前端銷售向后端服務轉移。日產收購三菱后,至少解決了三菱發展的資金問題,并能彌補它一直以來的產品研發和產品線問題。
丘吉爾說:“沒有永遠的失敗,也沒有最終的勝利,只有永遠堅持下去的不懈熱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