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的資本高手:悄悄動手壕賺20倍 10億現金進口袋
回購老司機
跟莊,這是A股韭菜們常掛在嘴邊的,但結果往往是被割。莊不是亂跟的,連廣場舞大媽都能跟到的莊家,要么是傻莊,要么是“偽裝”。
不過,在港股有一種“莊”卻值得留心——上市公司回購自家股票。
下面看一家多次精準回購抄底自家股票,玩低吸高拋的上市公司,直接看圖(方框為回購,箭頭為配售):
“三起三落”都不足以形容這家公司的股價走勢。低位回購股票,然后高位配售出去,把回購的錢拿回來,然后再循環一次。粗略測算,前兩次回購帶來的市值漲幅分別有24倍和3倍。
這家公司就是在港股上市的億和控股(0838.HK),主營金屬和塑膠模具及零部件制造的公司。當前市值只有20多億港元,不僅內地投資者不熟悉,就連香港券商也很少覆蓋。
但是這家公司的回購+配售(相當于內地的增發)組合拳,卻堪稱教科書級別。
以第一次回購為例。2008年金融危機后,億和控股市值一度從此前高點25億港元跌至2008年11月的2.6億港元,跌幅近90%。2008年和2009年,億和控股累計耗資1.11億港元回購,隨后市值開啟飆漲模式,最高漲至2010年底的67億港元,2年時間漲幅超過20倍。
可以看到,億和控股除了擅長低價回購抄底,還有一項高位配售募資的技能,歷史上的五次配售都精準落在了股價飆漲途中,2006年至2015年累計配售募得資金約11.5億港元。而截止上一次配售為止,累計回購金額1.64億港元。通過回購和配售的組合,在總股本大致不變的情況下,公司賬上活生生多了近10億港元現金。
如今,市值再度跌回21億港元,較2010年的市值巔峰67億港元,已蒸發近七成。
隨著股價近兩年在低位徘徊,億和控股從2018年初至今已出手回購約7100萬港元,2016年至今累計回購金額達1.85億港元,占當前市值的8.5%。
億和控股此次能否再次抄底成功?
老樣子,還是先看財務基本面。
營收連降2年 凈利潤不及10年前
根據最新公布的業績,億和控股2017年營收為31.57億港元,同比下降1.6%;歸母凈利潤為1.34億港元,同比增長150%。
盡管,歸母凈利潤獲得大幅增長,但放到公司歷史業績中看,2017年的歸母凈利潤仍不及2007年的水平。
2004年至2015年,億和控股的營收保持增長的態勢,年復合增長率為25.8%。不過,近兩年,營收出現連續下滑,2016年和2017年分別同比下降9.17%和1.6%。
2016年的營收下滑主要是由于部分大企業延遲更新辦公自動化設備以及消費類電子產品行情疲軟導致,2017年則是由于惠普收購三星復印機后,三星復印機工廠從蘇州搬走,導致公司訂單減少。
在此期間,億和控股的利潤情況呈現明顯的波動。2017年,億和控股歸母凈利潤為1.34億港元,同比增長150%,利潤再次回到增長階段。
業務從獨輪到三輪:汽車零部件和電子產品收入占40%
億和控股在1993年成立之初,主要業務是制造金屬沖壓模具及金屬沖壓零部件,2004年業務擴展至塑膠模具及塑膠零部件制造,2010年公司開始向汽車零部件生產領域挺進。
目前,公司的營收由三部分構成:辦公自動化領域、汽車領域和電子產品領域。
根據年報披露,億和控股的汽車業務主要是生產車身模具和高強度零部件。目前汽車領域產品主要供貨給整車廠東風汽車、長安鈴木以及汽車零部件商弗吉亞(Faurecia)、博澤(Brose)和山田(Yamada)。
研究資料顯示:2014年,億和控股來自辦公設備自動化的營收占比為70%,2017年則為60%。也就是說,公司來自汽車零部件領域和電子設備領域的營收占比從2014年的30%提升至2017年的40%。
測算一下:億和控股來自汽車和電子設備領域的營收從2014年的10.37億港元增長至2017年的12.63億港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79%。
要知道,這段時間,正好是中國以及全球汽車和電子產品行業的黃金發展時間,億和控股這兩個領域的營收增速不算快。
而根據2017年年報,億和控股正在墨西哥建設新的工業園,主要用于汽車零部件領域。截至2017年末,公司共擁有8個工業園,其中7個位于中國,1個位于越南,而在2010年時公司僅擁有4個工業園。
興建如此多的工業園區,億和控股最需要的就是錢。
配售募資11億港元 分紅5.6億港元
億和控股的資金情況如何呢?
正如前文所述,億和控股多次在股價高位時配售募資,共獲得資金11.5億港元。截至2017年末,公司賬上持有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共15.84億港元,有息負債17.04億港元,相當于凈負債1.2億港元,負債率不高。
公司借款利率也不高,根據披露的數據,盡管全球進入加息節奏,但實際借款利率仍處于低位:2017年,億和控股港幣借款利率介于1.4%至2.4%,美元借款利率介于1.8%至3.2%。
億和控股的分紅情況在港股市場處于中等水平。據統計,2006年至2017年,其累計現金分紅5.63億港元,分紅率為33.4%。另外,同期也耗資3.49億港元進行了回購。
目前,億和控股總市值21.27億港元,市盈率為15.9倍,并不算太低。但市凈率只有0.8倍,不算高。
綜上所述,作為一家市值袖珍的冷門公司,億和控股的看點主要不在于其業務多么有爆發性,而在于公司的這次回購是否能重演過去“低吸高拋”的歷史。
未來不是過去的簡單重復,但是作為已經有了幾波成功運作自家股票經驗的低市凈率公司,不妨保持關注。(CBB)
本文作者:面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