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訪”小小優酷團隊特別開發組:一次目標千億級市場的產品迭代
當你為《這!就是街舞》里的舞者瘋狂打Call時,當你被《北京女子圖鑒》中的陳可闖蕩北京的勇氣而感染時,你可能不太會留意到在互聯網內容體系的另一個板塊,正在孕育著蓬勃的發展動力,而這里已然成為“優愛騰”這三大視頻平臺的必爭之地。
作者:齊秋實
來源:娛樂資本論
大部分80后和較早一批的90后已為人父人母,他們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習慣在互聯網上進行內容消費。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統計公告來看,截止2017年末,國內0-15歲(含不滿16周歲)的人口總數已達到2.5億,占總人口的17.8%;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這一項達到2086元,占比11.4%。
結合這兩點,我們不難看出,在線少兒內容消費是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
就在此時,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打開了手機里的優酷APP,發現左下角彈出了“小小優酷”的Logo,河豚君得知,這是優酷最新推出的獨立品牌——“小小優酷”,那么優酷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推出“小小優酷”呢?
為此,我們想要從優酷產品團隊的徐昊和珞林那里獲悉到視頻平臺在產品設計上的一些思路,通過這些思路,我們或許能夠了解到“優愛騰”等幾家每年數百億的資源,會投向何方。
初心:幫助更多孩子
在采訪過程中,河豚君得知,“小小優酷”定位服務于0-12歲的用戶,致力于為孩子們提供優質的娛樂教育內容,打造安全、有趣的互動觀影體驗。小小優酷團隊的核心成員基本都是有孩子的爸爸媽媽,對于父母的痛點、孩子真實的內心訴求和成長需求,更能感同身受,也更愿意盡百分之兩百的力量去挖掘和滿足。
小小優酷首頁
被問及為何想要在優酷APP的少兒頻道之外再開發出這樣一種沉靜模式時,珞林表示,其一,目前國內在線少兒教育娛樂消費市場中的內容非常龐雜,對于父母,選擇和管理成本巨大,而0-12歲的少兒并不具備完全的自行選擇和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二,作為發展中國家,教育資源不平衡是少兒發展的核心矛盾之一,我們希望借助科技、通過互聯網開放的連接方式,讓小小優酷的優質內容和互動體驗能沖破地域(空間)和資源(階層)的限制,連接億萬家庭和少兒,助力教育公平均等化,以縮小智慧娛樂的階層鴻溝。
“痛點”:內容選擇和防沉迷
事實上,無論是在線少兒內容市場還是整個大的互聯網娛樂內容市場,內容總量都是驚人的,且還在以快速的增長速度發展著。“我們去年盤點資源時,發現優酷站內上適合0-12歲少兒觀看的內容已經達到了10年+的總時長,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小孩在這個階段需要這么多內容。”。由此,珞林引出了當下父母的主要“痛點”之一:“用戶的問題不是沒有內容,而是怎么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到適合孩子、能幫助到孩子,同時孩子也喜歡的內容。”
隨著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的普及,珞林認為,父母的另一個痛點是,如何讓小朋友養成健康使用電子產品的好習慣,用好電子產品這個工具,讓科技助力孩子成長,而不是阻礙。
而父母的兩個痛點,正是小小優酷致力于解決的核心問題。
安全至上:平臺篩選+用戶自定義的,三重內容安全保障機制
環顧少兒內容市場,我們看到愛奇藝和騰訊在手機端都推出了自己獨立的APP,當被問及與競品之間的區別時,珞林回答道:
首先,內容安全上我們做的最徹底,有完整的三重內容安全保障機制,第一層,少兒庫由內容專家在全球范圍內采購,質和量都有優勢;第二層,由少兒教育、心理和內容專家組成的運營團隊,在50多萬的少兒視頻中精心篩選了10萬多條,并根據內容分齡機制等進行逐條打標,以滿足適齡和分階段的成長需求;第三層,支持家長自定義黑名單,加入的節目將全局過濾。
第二,兒童管理解決方案,經過大屏到移動端3年多的用戶和市場校驗,細節制勝。目前仍然通過產品迭代快速優化中。
第三,在獨立小小優酷app之外,我們在優酷App上增加了一鍵切換的入口,這樣的設計考慮是,手機是家長使用的設備,在一個app里滿足家長和孩子的內容消費、兒童管理等需求,是更為便捷的。
河豚君對黑名單很感興趣,特意去體驗了下。發現在小小優酷全局,用戶長按海報就能主動選擇將節目或動畫明星加入黑名單,加入后系統就會自動全局過濾掉相關節目。
添加黑名單頁面
一鍵切換:大數據自動識別目標用戶
當被問到系統是怎樣來判斷“小小優酷”的目標用戶、既哪些人的優酷app首頁會出現“小小優酷”Logo時,徐昊解釋說,“我們依據用戶在優酷上的消費歷史來定投,如果對用戶曝光幾次,用戶沒有興趣點擊,也會引導用戶關閉這個入口。”
徐昊認為,對有相關需求的用戶,最好能夠將用戶路徑降至最短,反之就盡量不要打擾到用戶。
體驗遷移:從OTT到手機
早在2015年3月,小小優酷團隊就在OTT端首創少兒模式,在海爾第四代、第五代智能電視上大范圍落地,在用戶端和銷售端都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饋,此后被很多同行跟隨。
在產品設計之初,除了一般線上調研外,團隊還線下邀請到了100多組覆蓋了0-12歲不同年齡段的典型家庭。基于他們的生活場景,一對一深入溝通,以此來洞察用戶的真實需求是什么。在這里,珞林舉了時間管理的例子。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沉溺,對時間管理有很強且多樣化的需求。有的家長希望每次不要看太久,但一天內多看幾次沒關系;有的父母會覺得一天最多看30分鐘或一個小時,但什么時候看分幾次看由孩子自己選擇;還有的家長覺得每次不能看太長,一天觀看次數也要合理。面對多樣化的用戶需求,他們就設計單次使用時長和每天使用總時長進行組合設置的方案。
在OTT端積累三年的豐富經驗之后,這個團隊于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嘗試做手機端的少兒模式,根據大小屏的用戶場景和人機交互不同,進行了差異化設計。
珞林透露,在近幾個月內, OTT端的新一代天貓魔盒和存量天貓魔盒,以及大屏 App “CIBN酷喵影視”,都將上線全新升級后的少兒模式,借助大小屏的設備特性,實現少兒的多場景內容消費以及家長的管理便捷性。
產品架構:動畫明星受孩子追捧、卡通成長陪伴是未來重點
1、10大內容分類
在產品架構上,“小小優酷”的UI設計較為簡潔。頂層有10個不同的內容分類,分別為精選、動畫明星、VIP學園、兒歌、動畫、學英語、探索、八大智能等。
在這些導航欄中,不同的導航欄也在對少兒群體做了進一步細分。徐昊向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介紹到,因為“小小優酷”的目標群體是0-12歲的少兒,但在這部分人群中,又可以細分成0-3歲、4-6歲、7-12歲三個不同年齡層次的少兒群體。在這13個導航欄中,兒歌部分就主要針對的是0-6歲的少兒,因為對于這部分少兒來說,兒歌同他們的接受能力更加匹配。
值得指出的是,其中小娛點開八大智能這個板塊,發現里面還有人際智能、自然認知智能、音樂智能等更加細分的部分,如人際智能的主題就是如何交流、合作、提升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高情商。
對于這種內容編排來說,其背后的設計思路是從何而來的呢?徐昊解釋到,“小小優酷整體的內容編排基于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過的多元智能理念,它包括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我和自然認知等八大智能。”
值得指出的是,在內容分類中,可以一眼看到靠近左上角的動畫明星一欄。徐昊介紹說,動畫明星導航欄非常受小孩子的歡迎,因為幾乎每個小孩子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動畫明星,而且對很多動畫明星都有深刻印象。
例如朵拉,最早誕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它作為一個超級經典的角色之所以能夠長時間受到人們的歡迎,在于節目制作精良和內容的教育性。在八大智能上,它更偏重于語言、身體運動和自然認知等方面。
2、歷史記錄
除了這13個內容板塊,點擊左側中間的時鐘按鈕或者從中間右滑會進入到歷史記錄的界面。用戶可以在此找到自己此前的觀影記錄,方便再次觀看。當小娛問到為何沒有緩存功能時,徐昊表示正在迭代中。
3、語音搜索到成長陪伴
右下角的卡通形象,目前支持語音搜索,專為不太會用文字搜索功能或是不太識字的孩子設計,針對兒化音做了增強識別。同時珞林透露,目前已經在做產品升級,將語音搜索進一步升級成成長陪伴。
產品設計原則及功能:視聽互動、六大功能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在進入到“小小優酷”之后,感受到了界面的干凈之處,橫屏操作、極簡設計、圖形多、文字少、大量的暖色調……一切都在盡力貼近少兒的使用習慣。徐昊表示,“運用這樣的設計語言或者風格就是在力求為少兒打造出一種友好且沉浸式的觀影體驗。”
若想讓小孩覺得有趣 ,首先需要讓產品做到極致簡單,沒有使用壁壘。“你會看到我們就是一字型,它最深的路徑也非常短,沒有任何復雜的操作或冗余功能”。珞林說道。
珞林介紹道,國內外的少兒教育研究大多驗證出這樣一個結論:相比被動地視聽,有參與性的互動,引導孩子們思考和反饋,對智力發育更有促進作用。小小優酷從6月份開始逐步上線這樣的功能,以后也會成為“小小優酷”的重點和特色。
因為主要面對的是0-12歲的少兒,所以能夠看出“小小優酷”在產品架構上盡可能做到簡單且易于操作,那么并不復雜的“小小優酷”是否個性化設置上也會相對單一呢?
根據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的了解和體驗,發現“小小優酷”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兒童管理,涵蓋內容分齡、英文模式、寶貝成長報告和時間管理等功能。
兒童管理是優酷APP里個人服務的一個部分,家長可以在此進行個性化的設置,如下圖:
1、內容分齡
家長設置寶貝年齡后,“小小優酷”會全局對內容進行分齡化處理,即過濾掉不適齡的節目。
2、英文模式
用戶開啟英文模式后,小小優酷將全局過濾非英文版節目,默認播放英文語言。對于重視雙語教育的家長來說,英文模式能給孩子營造出一個學習英語的氛圍,給孩子們磨耳朵,練語感。
3、寶貝成長報告
“小小優酷”會在每周日給家長發送出寶貝成長報告。目前已經包含用戶時長、內容偏好、成長幫助、周末推薦四個部分。在當我們提及這一功能的設計初衷時,徐昊表示,“很多家長對孩子應該在互聯網平臺上看些什么內容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有益智教育類,也會有偏娛樂類的。我們希望通過成長報告,能夠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使用時間和內容消費是否匹配他的年齡和成長需求,然后家長可以給孩子做合適的指引。”
很多家長對孩子在互聯網平臺上接觸到的信息多少心存疑慮,這個時候成長報告就能起到一種定心丸的作用。
4、時間管理
在單次使用時長和每天總時長都有相應的時長設置,上限分別是2小時和4小時。孩子的父母可以通過這種觀看時長設置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時間,避免孩子沉溺于節目中,以期養成健康使用電子產品的好習慣。
5、自定義黑名單
若是不喜歡某個系列節目或動畫明星,家長也可以長按海報頁將其添加進黑名單中,“小小優酷”則會將此類內容全局過濾掉。據了解,“小小優酷”未來也可能會上線用戶之間可以分享黑名單的功能。
產品商業化:在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找到平衡
再追求用戶體驗的產品,最終都繞不開商業化落地這一實際問題。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便向徐昊問及了產品未來商業化將主要向哪些方面發展,對此他向我們介紹道:
首先,在貼片廣告這種形式的商業化上,國家相關法律如《廣告法》會對少兒內容的廣告投放進行嚴格的法律規范。相對于競品,小小優酷在廣告投放上是非常少的,投放的也都是適合少兒消費的內容。
其次,“小小優酷”和優酷共享VIP, 所以內容變現是主要的商業模式。當然,小小優酷內大量的節目是免費的。
優酷作為阿里產品矩陣中的重要一環,它旗下的“小小優酷”自然能夠跟電商相結合產生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作為優酷少兒的子品牌,“小小優酷”將同即將舉辦的天貓母嬰“親子節”聯動,互動觀影體驗更有望放大內容IP的價值,同時連接到阿里經濟生態體的電商消費和線下體驗的入口。“小小優酷”希望成為國內少兒經濟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
最后,珞林總結道,“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少兒這樣一個特殊用戶群體,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面對商業利益和社會價值的平衡,我們選擇的是后者,這是阿里和優酷這個平臺給予我們的空間。經過無數打磨、經得住挑剔,小小優酷才能夠沉淀下來成為精品,成為人們愿意去傳播的一個品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