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家汽車零部件公司這兩年:營收和規模在增長,但回款越來越難
為誰辛苦為誰甜
之前面包君整理過上市整車企業的半年報總結排行,今天我們就結合2018半年報業績,來看看汽車行業的另外半邊天——汽車零部件企業近年的經營狀況。
目前A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Wind分類標準下有133家,在申萬分類標準下有124家。綜合Wind和申萬的分類,我們從中選取了78家上市超過5年、可以獲得連續5次中報數據的上市公司。下面我們就以這78家公司為研究樣本,來看看這五年汽配行業究竟發展如何?
營收凈利增速放緩:非經常損益占比提升
根據財報,這78家汽車零部件公司2018年上半年累計營收為3361.84億元,同比增長17.75%。累計歸母凈利潤為222.25億,同比增長20.47%。
從多年數據來看,2014-2018上半年行業整體營收由1562.68億持續增長至3361.84億,累計增長了115.13%,歸母凈利潤則由138.62億增至222.25億,累計增長了60.33%,略低于營收增速。
78家公司中,2018上半年營收金額最高的三家分別是主做發動機的濰柴動力(000338.SZ),營收約822.64億元;主做汽車內飾的華域汽車(600741.SH),營收約816.27億元,以及ADAS系統生產商均勝電子(600699.SH),營收約226.34億元。歸母凈利潤最高的三家則分別為華域汽車47.74億、濰柴動力43.93億,以及福耀玻璃(600660.SH)18.69億。
雖然營收凈利雙增長,但從二者的增速來看,2018上半年行業營收增速17.75%,歸母凈利潤增速20.47%,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7.15和13.18個百分點。
而從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來看,2018上半年行業扣非凈利潤總計182.53億元,同比增長9.7%,約是同期歸母凈利潤增速的一半。
數據顯示,2015H1-2018H1汽配行業整體扣非凈利潤持續增長,累計增幅達65.79%,但扣非凈利潤在凈利潤中的占比則先升后降,截止2018上半年,行業扣非凈利潤在凈利潤中的占比約為82.13%,較2017和2016年同期分別降低了8.24和9.35個百分點。換句話說,近兩年來非經常性損益對汽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程度正逐漸增大。
根據財報,政府補助是多數汽配企業最主要非經常損益項目。
應收賬款、票據及存貨:規模上升,周轉率下降
從資產負債表上觀察,部分上游整車企業因盈利承壓而進一步加強了對供應商的占款,更多的整車企業選擇以承兌匯票代替現金進行支付,并拉長了汽配企業的回款周期。截至2018年6月30日,78家汽配公司應收賬款及票據總計約1886.66億,同比增長20.41%;存貨總計約909.84億,同比增長17.21%。
事實上,自2015H1-2018H1,汽配行業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和存貨的規模持續上升,應收賬款及票據由915.31億增至1886.66億,累計增長106.12%,高于同期營收增速;存貨由508.31億增至909.84億,累計增長78.99%。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產規模逐漸增大的同時,2018上半年,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雙雙下滑,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0.18次和0.06次。
經營性現金流下滑,利息支出增加
隨著應收賬款和存貨等規模的提升及周轉率的下降,汽配企業的現金流狀況趨緊。
2018上半年,78家汽配企業經營性現金合計凈流入104.18億,同比下降30.62%,凈現流對凈利潤的比值約40.13%,較上年同期下降29.69個百分點。
事實上,汽配企業的經營凈現金流及其在凈利潤的占比在2016H1-2018H1 間連續下滑,經營凈現流已累計減少了37.36%,其對凈利潤的比值累計降低了62.3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現金流趨緊,企業資金缺口增大,財報中,企業有息負債的利息支出也明顯增加。2018上半年,汽配企業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合計達到112.23億元,同比增長28.51%。自2014H1-2018H1,汽配企業該項支付由55.15億增至122.23億,累計增幅超過103 %。
從單家公司來看,上半年有57家公司經營現金為凈流入,21家為凈流出。其中流入規模最大的三家公司是濰柴動力、華域汽車以及福耀玻璃,流入金額分別為84.84億、33.09億及25.95億元。
所得稅占比下降,實繳稅費金額上升
根據財報,2018上半年78家公司所得稅合計約46.75億元,同比增長12.39%,所得稅與利潤總額比值約15.23%,較上年同期下降0.96個百分點。
從2014H1-2018H1這五年的數據來看,汽配行業的利潤總額一度在2015H1有所下滑,5年利潤累計增長約70.74%。
在此期間,行業的所得稅總額逐年上升,累計增幅約達94.62%。此外,圖表顯示行業所得稅與利潤總額的比例在2017H1和2018H1連續下降合計1.2個百分點。
不過,這一統計并不等于78家公司全部繳納的稅費總額,不包括增值稅及附加。
本文作者:面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