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會典:餐飲市場里的螞蟻機會
2016年時,餐飲市場已經是一個超過35000億元規模的市場,其中有KFC、星巴克、上海外灘上的米其林餐廳,也有西安鬧市區里的涼皮店和隔壁的奶茶店。
70%的餐飲企業月利潤還不到5000元,但這些小螞蟻集合起來,卻足以成為撬動產業鏈的大多數……
2016年時,餐飲市場已經是一個超過35000億元規模的市場,其中有KFC、星巴克、上海外灘上的米其林餐廳,也有西安鬧市區里的涼皮店和隔壁的奶茶店。
中國企業生活在一個割裂的世界里,成長階段與市場資源占有度的不同,決定著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的A面還是B面。
KFC、星巴克、外灘上的米其林餐廳站在寬闊的A面,西安涼皮館和大量的小面館、快餐店、奶茶店一道,站在擁擠的B面。
有人鉆研A面企業的需求,自然有人專注B面企業的生意。
上海會典就是后者。這個看似是在和新美大、餓了么與口碑搶用戶的餐飲商家服務平臺,聚焦的其實是那些品牌較弱,在市場上缺乏關注的中小餐飲企業。
有技術含量的打折
上海會典是在“賦能”中小餐飲企業。
“別,千萬別用這么高大上的詞,我們就是在幫助餐廳賺錢而已。” 上海會典CEO周炎風急忙擺手,他做過餐飲外賣生意,也幫餐廳做過營銷推廣,在他看來,新美大喜歡的是A面企業,有品牌、有產品,把流量給他們,馬上就能產生銷量。上海會典服務的是B面企業,生存是第一位的。在初期,上海會典就只做好一件事,通過由你點平臺幫助中小餐飲企業原價促銷。
促銷的目的,不外乎引流、鎖粉,最直接的手段,當然是打折和返券。
以餐廳個體的力量,或者以由你點平臺幾千家餐廳集合體的力量來做,玩法和效果是不同的。
如果說打折是個技術活,沒有幾個老板會反對。
同樣沒有幾個老板會覺得,自己干不好這個技術活。
打折帶來新用戶、返券鎖定老客戶,老板們都深諳其道。但打折太多,又會損傷品牌、“寵壞”客戶。
由你點把商家折扣變成了平臺紅包。消費者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掃碼買單后,馬上就會收到一個紅包,金額是消費者買單額的20%~100%,相當于打了8折,最高甚至免單。
紅包可能是即時的,也可能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解封,其實是在鎖定用戶未來的下一次消費行為。封印紅包解封時,不只用戶會收到短信,餐廳也會收到通知。餐廳老板可以打電話告訴消費者,“你在我們這兒抽到的紅包已經解封,再到店里來可以直接當現金用。”
紅包促銷帶來的用戶熱情,把商家都嚇壞了。
上海長陽谷6號樓的一家日料店,餐廳開在二樓,上樓的樓梯還在一個不起眼的巷子里。從11月6日用了由你點平臺后,平時稀稀落落的大堂,逐漸變成稍晚一點就排不上位置。
周炎風把這家店最近半個月的數據調出來,通過由你點平臺,有139人在這家店消費了317次。有31%的客戶消費了至少兩次以上,還有5位老客戶消費了10次以上,幾乎每天都泡在這家店里。另一家做正餐的川湘菜館子,一個月時間內,65%的客戶都消費了兩次以上。
新加入的商家問周炎風,“你們和團購的區別是什么?”周炎風把這些數據展示給商家看,“團購是逼著商家拼折扣,攜消費者賺商家的錢。由你點是幫商家鎖價保粉,留住用戶持續消費。”

餐飲“新零售”
實際上,周炎風在不經意間講了一個新零售的故事。
傳統餐飲的邏輯是,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銷售額,所以傳統餐飲總是在不停地尋找新流量,用活動、促銷提高用戶轉化率,想方設法提高客單價,并且通過充值、會員的方式讓他們成為回頭客。
周炎風的邏輯是,用戶*留存率*ARPU*傳播力=銷售額,用戶是實實在在的人,一個用戶能為餐廳貢獻多少價值,取決于他能否留下來,長期在這家餐廳消費。更重要的是,用戶既是消費者更是傳播者,通過病毒營銷、口碑傳播,他能為餐廳帶來更多的用戶。
餐廳的產品、服務影響著留存率,這讓餐廳可以回歸產品這一根本。由你點的紅包帶來了傳播力,但總有人問周炎風,由你點補貼力度這么大,平臺有這么多錢燒么?下一步怎么走?
在周炎風的規劃里,由你點只是幫助中小餐飲企業的第一步,這是快速獲取商家用戶、終端用戶的成長入口。
在上海會典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上,已經逐步誕生了餐飲BOSS的集采中心、找店、設計等業務模塊。這條曲線的邏輯是相通的,把無數個餐廳、用戶的個體集合起來,集中向上游采購各類餐飲原材料、酒水飲料和餐飲類消費品,用規模換取利潤。
結合由你點上商家的大量數據,上海會典掌握了一張中小餐飲企業的經營表,包括消費者支付的方式和時間、商家的經營數據、平均經營水平。餐飲BOSS可以向他們授信,用來采購商品、購買服務等。這是餐飲市場的一只小“螞蟻金服”。
餐飲是個大市場,但賺大錢的企業并不多。根據中國飯店行業協會的數據,2016年全國餐飲行業實現收入35799億元。但在整個餐飲行業中,月利潤達到5000元以上的不到30%。剩下的70%,是盈利能力不高卻又沉默的B面企業。
周炎風不想掙這些B面餐廳現有的利潤,他們已經被團購、外賣壓得很苦了。上海會典是要和他們一起,到產業鏈上下游的環節里,去創造更多價值,去掙未來的利潤。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