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浪潮下的中小微企業眾生相:脫離“資本寒冬”,擁抱夢想
這是兩個真實的例子。
“拿到80萬借款后,我可以承包的工程項目更多了,也更有信心開拓新市場了。”談到自家企業的發展情況時,梁劍笑逐顏開。
2018年即將收尾,梁劍可以過一個安心年了。
梁劍:互聯網金融開拓了我的新市場
2007年,廣東經濟穩定增長,附近郊區的高樓也接二連三拔地而起。作為廣東增城人,梁劍因看好建筑行業強勁的發展勢頭,剛步入社會便積極投身到建筑行業。至今,剛好十一個年頭了,梁劍也成立了自己的工程承包企業。
今年年中,梁劍在廣州黃埔區看好一個工廠廠房的建筑項目。但土建承包這行業現金流動性大,考慮到近期接手的工程單多,梁劍沒有多余的資金來承包這個項目,但尚未在黃埔區接過項目的他并不想放棄開拓新市場的機會。那么錢從哪里來呢?
不善言辭的梁劍嘗試著去跟親戚朋友借錢。但經濟尤為不景氣的現在,開口借錢,就可能面臨著有去無回的悲劇收尾,所以梁劍并沒有借到錢。
跟銀行貸款嗎?融資門檻高、手續繁、流程長、條件嚴苛,梁劍一想到這些就立刻放棄了。
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梁劍找到了專注為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的民貸天下。從遞交申請資料到通過民貸天下的層層審批,不出3天,80萬的企業貸款便到位了。收到款項后,梁劍第一時間就到黃埔區,跟業主商量廠房建筑承包的事宜。
站在黃埔港口,梁劍不由得感嘆道:終于又拿下一個新地區,未來,我承包的項目要爭取走出廣東,走向全國。
鄒華:普惠金融成就了我的“教育夢”
盛夏的7月,正是學校最清靜的時期,但卻是鄒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看著自己親手創辦的第二家教育培訓機構熙熙攘攘,鄒華忙碌卻充實開心,畢竟這第二家培訓機構創辦得并不容易。
2009年,從事小學教師職業八年后,熱愛教育行業的鄒華決定嘗試“傳道授業解惑”的新途徑,于是他毅然辭去了教師這一穩定的工作,來到了廣東惠州,創辦了一家針對中小學教育的培訓機構,由此開啟了創業之路。
鄒華在當地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生源不斷擴大。到今年年初,原先的教育機構已經容納不了幾百名學生。這時,創辦第二家教育培訓機構的想法便萌生了。
可問題在于,鄒華這幾年來為了樹立良好的口碑,并沒有把追求利潤放在首位,因此,沒有多余的資金來支撐第二家培訓機構的創辦。
資金從何而來?鄒華第一時間到當地的銀行咨詢貸款的相關業務,當得知放款審核需要2個月的時間時,想爭朝夕的他便坐不住了。為了趕在7月份招募第一批暑期補習班學生,必須提前半年啟動選址裝修以及招聘教師團隊的準備工作。
這時,愁容滿面的鄒華想到了網貸平臺,于是便找到民貸天下。經過提交資料、資料初審、盡職調查、現場調查、風控審批等過程,鄒華的創辦資金70萬元于5天后下發到位。
普惠金融,讓眾多中小微企業脫離“資本寒冬”
像梁劍、鄒華這樣的中小微企業主在我國為數眾多。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4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共有1億線下小商家,其中70%為個體工商戶,30%為路邊攤販。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中國經濟經過了40年的高速發展,占全國企業總數80%以上的中小微企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現實情況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成為中小微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阻礙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成功轉型。
但是,互聯網金融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對融資渠道、對象和來源的壟斷,讓借貸供求雙方通過網貸平臺直接對接,使得“人人為金融、金融為人人”的普惠金融精神成為可能。
近年來,以民貸天下為代表的網貸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短板,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主要滿足了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數據顯示,網貸行業的貸款余額從2012年底的10億元增加到2018年11月底的超1.1萬億元,6年多的時間里增長了超1100倍。而從借款人數、出借人數和成交額幾大維度數據來看,通過網貸進行融資、出借的人群大幅增加,2016年借款人數量每月平均增幅更是達到了90%,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享受到了適合自己的普惠金融服務。
因此,作為傳統借貸模式的有效補充,網貸行業已成長為長尾群體融資的重要渠道。2018年11月29日,廣東開太平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建信開太平”)與民貸天下在廣州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依托民貸天下強大的金融服務能力、信息技術及建信開太平全維度的勞務管理和服務,雙方將在互聯網金融、信息共享、公益等多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建建筑勞務“普惠金融新生態”。這使得民貸天下成為行業第一家運用互聯網金融服務助力建筑勞務經濟,深度幫扶農民工的網貸平臺。
實力踐行,4年服務超4000家中小微企業
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一年一度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這份長達204頁的報告提到,“互聯網金融在彌補傳統金融服務不足、便利居民借貸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對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發揮的作用給予了肯定。
這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所體現: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這是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決策層鼓勵創新與完善監管的表態,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所以,平臺要想在網貸行業里脫穎而出,那么最重要的便是加強這一互聯網時代賦予的烙印,讓互聯網金融服務更多人。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監管政策的客觀要求,更是平臺踐行普惠金融的必然選擇。而民貸天下,從踏上網貸的這條路程的那一刻起,已然成了一個普惠金融的探索者、思考者。
民貸天下自2014年底成立以來,積極踐行互金普惠金融理念,努力尋求優質合作企業,依托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及合作企業的橋梁作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將普惠金融的成果最大化惠及企業鏈條上的弱勢群體,真正將財富反哺社會。
截至2018年底,民貸天下已服務超4000家中小微企業,重點服務環保科技、綠化工程、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等綠色產業。
創新風控模式,促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網貸作為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顛覆了傳統銀行業的運營模式,是金融行業的一次重大變革。但沒有風控的普惠金融,就是耍流氓。
為此,民貸天下自2014年上線以來,便引入了具有20多年銀行風控經驗的資深人士,對平臺的風控進行把關,并建立了絕大部分來自于銀行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部門的風控團隊。目前,民貸天下實行的風控流程系統,是基于機器學習,通過大數據主動抓取用戶各種場景數據,進行內嵌模型分析和打分,獲得風險等級建議而形成的。
與此同時,民貸天下還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智能客服,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基礎平臺、建立分析模型,將技術的力量真正賦能于業務實踐中。
所以,在網貸備受質疑的今天,民貸天下受人期待和信賴的原因就在于其較為嚴格、規范的風控體系,并且在此基礎上平臺較好地兼顧了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
2018年8月,民貸天下與上海祺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就資產的驗真、保真、透明性、安全性方面展開深入的合作;2018年5月,民貸天下正式獲頒“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和榮獲“3A企業信用”等級認定。此前,民貸天下憑借先進的技術優勢,已順利通過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備案,并獲得十六個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注明:以上故事皆為真實案例。為保護隱私,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