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能源生產經營穩定、多舉措并進解決債務問題,獲東興證券力挺
永泰能源于2018 年12月10日復牌,同時公布了債務解決方案及集團戰略重組最新進展。12月20日永泰能源獲得了東興證券的力挺,認為公司生產經營穩定,多舉措并進解決債務危機,首次關注給予“推薦”評級。
實控人重回臺前 力保生產經營穩定
東興證券認為,永泰能源爆發債務危機后,實控人王廣西主動回歸臺前,出任公司董事長,帶頭深入開展員工穩定工作,強化對各板塊的業務管理,緊抓各項生產經營措施的落實情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18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原煤產量692萬噸,同比增長3%;實現發電量252億千萬時,同比增長46%,保證了公司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轉。
?
高管增持提振市場信心
東興證券認為,永泰能源于11日發布公告稱,自公告之日起10個交易日內,公司及永泰集團高管擬通過二級市場以競價方式增持不低于600萬股。這一舉措是基于公司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價值的認可,有助于維護公司和全體股東利益,穩定公司市場預期,增強投資者信心。
?
成立債委會 積極推動債務解決方案
東興證券認為,永泰能源成立債委會,協調各金融機構債權人對公司開展救助幫扶措施。目前,公司已運營電廠獲得政府注入3.5億元應急周轉流動資金貸款支持,且已與2家訴訟糾紛金融機構達成和解方案,公司整體債務余額保持穩定。債委會將盡快制定債務重組方案,擬通過 多種市場化手段優化公司債務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減輕財務負擔,提高經營業績,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
引入京能集團擬實施戰略重組
東興證券認為,永泰能源控股股東永泰集團已與京能集團簽署了《戰略重組合作意向協議》,雙方主營業務均以電力、煤炭為主,具有一致性、協同性和互補性。京能集團愿與永泰集團通過股權轉讓、資產重組、資產注入等多種形式與多個層次的緊密合作,協助永泰集團降低融資成本,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狀態,為永泰集團后續轉型發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
山西省頒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意見》助力民企脫困
東興證券認為,11 月底,山西省委、省政府頒布《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提出要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優化資源配置要素,破解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永泰能源作為山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有望獲得山西省民營企業政策性紓困救助基金支撐,助力其解決債務問題。
?
煤炭板塊以優質煉焦煤為主 未來仍具成長空間
資源儲備方面,東興證券認為,永泰能源經過一系列擴張之后,目前擁有煤炭資源保有儲量 32.38 億噸,遍布國內外,其中優質煉焦煤資源9.85億噸,優質動力煤22.53億噸。
產能方面,永泰能源目前在山西擁有14 座生產礦井(其中 13 座為二級安全標準化礦井,1 座位一級安全標準化 礦井),合計產能 1095萬噸/年,以優質主焦煤為主。其中11 座位于靈石地區,約占靈石當地產能的1/3,作為靈石當地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有較強的定價權。
內生、外延均具增長空間。內生方面,目前永泰能源有三對礦井具備擴產能力,若解決產能置換指標問題,預計年產量有望增加240萬噸;外延方面,公司自2012年起就著手推進陜西海則灣項目建設,該礦井產能600萬噸/年,為發熱量6500大卡以上的優質動力用煤。該項目若能解決資金問題順利推進,未來將成為公司煤 炭板塊業績最大的增長點,其所產動力煤可依托蒙華鐵路,直供公司自有電廠,為公司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煤 電一體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
電力板塊現金流貢獻穩定
運營機組方面,公司電力業務主要由華晨電力負責,目前正在運營的裝機容量 812 萬千瓦(江蘇407萬千瓦、河南405萬千瓦),其中運營的4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均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 效率”特征,符合國家節能環保的產業政策導向,競爭優勢明顯。
在建機組方面,公司目前在建裝機容量280萬千瓦,主要為國投南陽電廠一期2X100萬千瓦級機組和張家 港華興電力二期2X40萬千瓦級機組,預計在明后兩年陸續投產。屆時,公司發電量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港口配套方面,公司在江蘇張家港擁有1座5萬噸級和1座10萬噸級的長江煤運碼頭,形成了1000萬噸/ 年的煤炭貨運吞吐能力,為公司電力業務提供了有利支撐。
?
東興證券認為:永泰能源是 A 股最大的民營能源企業上市公司,之前因過度擴張導致債務負擔加重從而爆發債務違約,公司目前正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試圖妥善化解債務問題。我們預計公司2018 年-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8.2億元、11億元和13.7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0.07元、0.09元和0.11元,對應PE分別為20.9、15.6、12.5。首次關 注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