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債券如期兌付!東旭集團讓吃瓜群眾撲了個空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債券市場淪落到兌付基本靠猜的地步,一個標準化的東西硬生生呈現出非標的操作。
據《經濟日報》報道,今年以來共有97期信用債發生違約,涉及42個發行人,債券余額約700億元,其中有89只違約債的發行人為民營企業,數量和規模是去年的兩倍多。
與此同時,上海清算所官網顯示,7月15日至7月18日一周內,接連有5只民企債券出現違約,規模合計57.6億元,其中4家主體此前就發生過違約。據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報告,年初以來,全部新增違約人均為民企,共計22家,遠超去年同期的12家。
這當中,中民投、康得新、中城建可謂是違約中的“老司機”。
在兌付不確定性的引導下,市場的恐慌情緒持續擴大,于是吃瓜群眾開始紛紛猜測下一個違約的會是誰?聰明的民企此刻應該積極行動,畢竟現在不缺錢的民企鳳毛麟角。
東旭集團此刻也成為了金融圈紛紛熱議的焦點。寫到這里的時候,看了眼今天的新聞,“16東旭02”公司債回售已30億足額按期兌付。好吧,此刻的吃瓜群眾可以退下了。
東旭集團可謂是“網紅公司”,這家成立于河北的高科技民企,截至目前已經構建了光電顯示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新能源與環保、產業園區等多元產業板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并通過自主研發改變了中國“缺芯少屏”的現狀;2019《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也于近日揭曉,東旭集團旗下東旭光電位居299位,較去年大幅上升121位,躍升幅度位居前五。
然而,在榮耀的光環下,東旭也受到過諸多緋議——盲目擴張、資金鏈問題、業務協同問題等。因此在金融環境全面收緊的環境下,一直被列為高危民營企業的典型,市場上各種流言不斷,所以稱為“網紅”公司不為過。
雖引發眾多吃瓜群眾圍觀,東旭集團卻從沒就此和質疑者公開掰扯過,而只是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據公開資料顯示,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東旭集團資產負債率長期處于中等較低水平。截至2018年12月31日,東旭集團賬面總資產余額2072.26億元,較2017年同期進一步增長。負債方面,2018年末,東旭集團負債規模降低到1299.40億,較2017年同期進一步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東旭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已經由2017年末的68.03%大幅下降至2018年末的62.70%,與此同時同期同行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水平沒有明顯變化甚至提高。
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隨著東旭集團全產業鏈聯動發展,各業務之間的整合協同效應將會逐漸顯現,相關項目效益持續釋放,再配合以債務回售等操作,集團的債務水平將會進一步降低。
東旭集團2018年年報顯示,集團資產規模2072.26億,股東權益達到772.86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近2,長短期債務比在2左右,顯示出健康的財務結構。
寫到這里,小債想要說,現在的市場行情下,不缺錢的民企少之又少,但能如約兌付體現出了公司的實力及擔當。所以希望人言可畏的市場中,負面言論不要誤傷脆弱的民營企業,別讓廣大無辜的投資者賠了股票又折兵。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