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高炮”長剿不絕,誰是幫兇?
打擊“714高炮”,人人有責。趣店作為頭部互金平臺,更應在行業中起到帶頭作用,旗幟鮮明的與“714高炮”劃清界限,如今面對網友們的質疑與聯想,趣店需盡快自證清白,做出表率。
高額收息、暴力催收……即便被央視“315晚會”曝光,監管部門多方圍剿,“714高炮”依然在夾縫中頑強求生。
與監管趨嚴前高舉高打,毫無顧忌相比,如今的“714高炮”開始轉入“地下”,并且形成了一條包括引流、支付、催收等關鍵環節在內的黑產產業鏈。
近期,隨著越來越多的監管案例浮出水面,我們發現, 在這條產業鏈中,既有“714高炮”始作俑者這樣的元兇,也有披著合法外衣的幫兇。
“714高炮”之所以長剿不絕,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些“幫兇”為它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溫床。
“714高炮”的“求生術”
所謂的“714高炮”,是一種借款期限為7天、14天的超高息網絡貸款,“高炮”是指其高額的“砍頭息”及“逾期費用”。根據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案例顯示,有用戶最初借了7000多元,幾個月竟滾成了50萬元的債務。
雖然中央及地方的監管部門對“714高炮”進行了多輪整治,打擊的高壓態勢從來就沒松懈過,但“714高炮”還是表現出極為高明的“求生術”,其逃避監管的“反偵察”手段也越來越隱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線上運作,異地展業
全線上運作是“714高炮”的一個特點,為躲避監管,很多“714高炮”平臺的線下運營地址往往設在注冊地以外,這就造成即便地方監管部門發現轄區內的網貸平臺線上運營有違規現象,但由于無法掌握平臺的線下辦公地址,從而無法對平臺進行有效監管。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在接受《城市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早在2017年12月排查現金貸亂象時,發現廣州從事現金貸的App有20多家,當時在市、區金融辦的整治與清理下,基本已退出或轉型。目前,像“714高炮”這類違規從事現金貸注冊地在廣州的公司,在排查中已沒有發現,但是互聯網沒有邊界,異地公司App在廣州展業仍是個監管難題。
2、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改頭換面
線上運作,異地展業可以躲避監管,但這種方法也不是萬無一失,在一個地方待久了,總會露出馬腳,因而一些“714高炮”運營公司采取“游擊戰術”,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值得注意的是,“714高炮”的“游擊戰”并不只是線下辦公地址的頻繁變更,更加高明的做法是,線上App下載渠道以及平臺名稱的更換。
據《新華每日電訊》在《高額收息暴力催收:“714高炮”未絕 “宜人貸”又來》一文中的報道,大多數“714高炮”APP并不能在蘋果或安卓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而是需通過特定鏈接下載。這些網貸平臺多通過手機短信發送鏈接,一旦用戶的手機號注冊其中某家平臺,將有大量平臺大肆進行短信轟炸。以“水象分期”為例,目前該APP在蘋果和安卓應用商店已下架,但在一些社交軟件上仍能搜到現金貸廣告和下載地址。
3、一個身份,N套馬甲
央視在曝光“315高炮”時就指出,很多操盤公司的背后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馬甲平臺。這樣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可以“廣撒網,多捕魚”,另一方面,即便一個馬甲平臺被監管打擊了,只要主體操盤公司不受牽連,其他的馬甲平臺依然可以繼續運營。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目前業內人士預測全國“714高炮”平臺存量大概有上千家,其背后操盤的公司數量遠遠小于這個數量,這也一直是監管的難處所在。
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714高炮”的“變異進化”,并不止于其逃避監管五花八門的手段,更為進階的方式,與一些合規的金融平臺形成隱秘的合作關系,在引流和支付等關鍵環節上接受合規平臺的服務。如果說“714高炮”靠自身的能力創造出生存的空間,那么與合規平臺這種狼狽為奸式的合作則為“714高炮”繼續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條件。
今年4月,鳳凰網WEMONEY就曝光了新浪旗下大王貸款違規為“714高炮”引流。
當時,大王貸款上架的13款現金貸產品中,蜘蛛俠、嗷嗷花借款期限為7天;隨手花、極速借款期限為7至14天;貸你花、58速袋借款期限為7至30天;旺旺寶寶借款期限為7至180天。
與此同時,有關上述產品的投訴大量出現在聚投訴官網上,投訴內容包括高額砍頭息、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等方面,與“714高炮”的特征極為相似。隨即,互金通訊社在7月26日曝出大王貸款被警方上門問詢。
另一個案例來自仁東控股旗下支付公司合利寶。
今年5月合利寶曾發布公告,承諾“嚴格禁止為非法大宗交易平臺、博彩網站、非法外匯平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平臺、‘714高炮’類非法借貸平臺等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結算服務”。
然而據司庫財經報道,合利寶的公告承諾形同虛設,為一紙空文。在聚投訴平臺內,數百條針對漫天星、仙女座、阿爾法、大西瓜等“714高炮”平臺的投訴中,用戶都將矛頭指向了合利寶,質疑合利寶為這些“714高炮”平臺提供支付渠道服務,并上傳扣款截圖以示證明。
很顯然,一條新的“714高炮”黑產產業鏈正在形成。之前是“714高炮”平臺獨自將全產業鏈的活一手包圓,現在是“714高炮”在前沖鋒陷陣,“友軍”、“盟軍”在背后默默提供引流、支付等服務,所謂的“友軍”、“盟軍”就是上文提到的擁有資質的合規金融平臺。
是不是“幫兇”,趣店要自證清白
大王貸款、合利寶只是揭開了合規金融平臺與“714高炮”狼狽為奸的冰山一角,可以確定的是,“714高炮”長剿不絕,其背后還有很多披著合法外衣的“幫兇”。
以互金行業頭部企業趣店為例,在聚投訴平臺內,有關趣店的投訴總量達1500多條,有關來分期的投訴總量更是超過4400條,用戶投訴的內容也包括和“714高炮”特征極為相似的高額利息、砍頭息、暴力催收等。
雖然趣店自身沒有與“714高炮”相關的產品,但其開放平臺所涉及到的業務卻讓人聯想與“714高炮”相關。百家號“支付百科”在《趣店違規收集用戶信息,被監管通報后仍未整改?》一文中就指出“趣店的開放平臺開向了714高炮”。
我們翻查趣店最新財報以及重新審視趣店開放平臺業務,其中確實存在諸多不合常理的疑點,而趣店對這些疑點又未做充分說明,難免讓人有所猜疑。
根據趣店5月20日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趣店集團錄得總收入20.97億元人民幣(3.12億美元),同比增長22.2%;調整后凈利潤9.74億元人民幣(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87.9%。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流量分發業務,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開放平臺通過向100多家金融機構分發250余萬用戶流量,為趣店貢獻了1.59億元人民幣,環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長435%。截至一季度末,趣店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資金余額從上一季度的190億元大幅增長至246億元,環比增長29.5%。在業務風險表現上,截至一季度末,180天以上的壞賬率低于1.9%,風險可控。
對此,就有幾個疑問。
1、對于任何一家公司,流量都來之不易,趣店獲取的流量為何不在自己平臺內消化,反而分發給存在競爭關系的“友商”?
2、既然將流量賣出,顯然是收益更高,這也意味著流量的售出價格不低,那么買下趣店流量的“友商”們到底做的是什么業務,其營收水平可以覆蓋高價購買流量的成本?
3、趣店能否公布合作金融機構的名單以及明細來回應網友的質疑?
趣店去年第三、第四季度啟動開放平臺戰略時,羅敏對此曾有過如下的表述:“除了交易轉介紹之外,我們還期待進一步采用我們的開放平臺,因為我們最近開始將貸款交易轉介給我們的資金合作伙伴,我們同樣不承擔借款人信用風險,但相較僅僅是交易轉介紹,可以獲得更大利潤(greater margin)。”
當時看來,趣店似乎找到了一個“低成本、無風險、高利潤”的業務,但對于業務本身卻沒有更加詳細的說明,當公眾對開放平臺產生懷疑時,趣店非但沒有開誠布公,反而遮遮掩掩,不但沒有在最新的財報中有所體現,《投資時報》記者聯系趣店咨詢“開放平臺”事宜時,反被客服反問:“你問的開放平臺是指什么?”并表示沒有接到相關通知,趣店集團只提供趣店App和來分期App。
打擊“714高炮”,人人有責。趣店作為頭部互金平臺,更應在行業中起到帶頭作用,旗幟鮮明的與“714高炮”劃清界限,如今面對網友們的質疑與聯想,趣店需盡快自證清白,做出表率。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高級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
5鈦媒體、界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