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暴漲140倍的雞肉盛宴
8月21日,民和股份(002234.SZ)發布了2019年的半年報,財務報表中的利潤數據和現金流數據都呈現出了有趣的走勢。
作者 |?貓妹小姐姐?
來源 | 貓財經 (maocaijing)
8月21日,民和股份(002234.SZ)發布了2019年的半年報,財務報表中的利潤數據和現金流數據都呈現出了有趣的走勢。
財報顯示,民和股份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5.63億元,同比增長1.3倍,凈利潤為8.69億元,同比增長46.2倍,扣非凈利潤為8.67億元,增長了140倍!
這樣的業績彈性,在上市公司中不說絕無僅有,也是極其罕見的。然而,對于民和股份來說,這卻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投資者整理出其近五年來的收入和利潤數據,就會發現民和股份的業績走勢一直十分刺激,動輒幾倍、十幾倍的增減并不罕見。
民和股份成立于1997年,今年已經是其上市的第11年了。一般來說,成立了這么久的公司應該已經步入了成熟階段,有了穩定的收入和利潤,業績不應該如此忽上忽下,如同坐過山車一般。
同時,民和股份今年以來的股價走勢也可謂波瀾壯闊,跟它的業績一樣精彩。如果在今年第一個交易日買入民和股份,到8月23日也該有205.4%的收益率了。
同樣屬于肉雞養殖產業鏈的上市公司益生股份(002458.SZ)、仙壇股份(002746.SZ)和圣農發展(002299.SZ)年內的漲幅也分別達到了201.3%、91.2%和73.1%,堪稱一場“雞肉股盛宴”。
如果深入地了解肉雞養殖產業鏈,就會發現這場“雞肉股盛宴”的背后,不僅有養雞股極具特色的收入特性,還有一個在四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的,“雞口”危機的故事。
養雞大省的養雞大戶
民和股份位于山東省蓬萊市,是我國最大的白羽肉雞養殖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分為兩部分:銷售雞苗和銷售雞肉制品。雞苗的經營范圍主要為山東省全境和遼寧省的部分地區,雞肉銷售則面向全國。據天眼查數據,民和股份共控股5家公司,分別從事種雞養殖、商品肉雞養殖和利用雞糞進行沼氣發電。
據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山東省是全國糧食和肉蛋奶的主產區,肉雞養殖規模占全國的30%,且規模化、集約化程度較高,全省規?;怆u養殖比重為74.71%。主板上市的5家肉雞養殖企業中有3家都來自山東,另外兩家分別是益生股份和仙壇股份。
民和股份是我國最大的父母代肉雞籠養企業。據方正證券研報顯示,民和股份2017年孵化商品代肉雞苗2.8億羽左右,自有肉雞年均出欄量為2500萬羽。引用中國畜牧業協會2017年的數據,我國商品代雛雞年產量為42.62億羽,民和股份雞苗市占率為6.6%,白羽雞年出欄量42億羽,民和股份肉雞市占率為0.6%。在養殖業這樣高度分散的行業中,民和股份已屬于市占率最高的企業之一。
通過研究民和股份雞苗業務的收入可以發現,其雞苗業務的生產成本一直較為穩定,父母代種雞的存欄量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由此可見,影響民和股份雞苗業務收入與利潤的首要因素是雛雞的價格。
對比2014年以來山東地區的肉用雛雞價格走勢和民和股份的利潤變化,可以發現二者之間有著很高的一致性。
山東地區雛雞價格走勢(元/只),數據來源:山東省畜牧獸醫局
反觀雞肉制品方面的收入就沒有雞苗業務那么驚心動魄了。大概是因為民和股份自有的肉雞養殖場能夠控制引進的雞苗數量,從而隨著市場的需求和價格的波動靈活地調整養殖計劃。因此,雞肉制品業務的利潤率雖然每年存在波動,但沒有出現雞苗業務那樣的大起大落。
全國平均雞肉價格(元/公斤),數據來源:農業部
既然決定了民和股份利潤的因素是雛雞與雞肉的價格,那么又是什么決定了雛雞與雞肉的價格呢?
一場潛伏了四年的危機
完整的白羽肉雞產業鏈十分漫長,為了保持白羽雞穩定的性狀,從育種到養殖商品代肉雞,共需要3代的種雞培育。
我國自1980年引入白羽雞以來,一直采用引種祖代種雞的方式進行育種。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白羽雞產業鏈都是從養殖祖代種雞開始的。直到2016年11月,益生股份首次從法國哈伯德公司引種曾祖代哈伯德白羽種雞的企業,這種局面才被打破。
2013年是我國祖代白羽雞引種的高峰期,全年共引種了154.2萬套種雞,2014年也引種了118.1萬套。這其中95%的種雞都來自美國,剩下的5%從法國、波蘭、新西蘭、英國和西班牙進口。隨著2015年美國爆發禽流感,我國全面停止了從美國引種白羽雞祖代種雞。2016年至2017年,禽流感又在歐洲逐漸蔓延開來,我國又停止了來自歐洲的進口種雞。
于是,新西蘭成了中國祖代肉種雞的唯一來源,但新西蘭一國的種雞產量無法滿足養殖業的需求。據中國禽業協會的數據,我國的在產白羽雞祖代種雞存欄量的供求平衡線為80萬套。而我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祖代白羽雞引種量分別為72.02萬套、64.86萬套和68.71萬套,不到2013年巔峰時期154萬套的一半,且均低于存欄量的供求平衡線。
然而,肉雞養殖的產業鏈是漫長的,祖代種雞的缺口需要一代一代地向下傳導才能影響到身為孫輩的商品代肉雞。
祖代種雞的生命周期為65周,父母代種雞的生命周期為66周。因此,禽流感疫情剛剛在全世界爆發的時候,最后一批來自美國和歐洲的祖代種雞們還活躍在工作崗位上,疫情的爆發并沒能直接威脅到我國的雞肉產業。
中國禽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2016年,我國的祖代白羽雞存欄量雖然逐年降低,但尚且高于保證供需平衡的紅線。2017年,全國的祖代種雞存欄總量才開始出現了缺口。
祖代種雞的培育周期為24周,父母代種雞的飼養周期為25周,從祖代雞的飼養到雞苗出廠剛好需要52周,到商品代肉雞出欄,共需要60周。也就是2017年產生的祖代種雞缺口,在一年后才會演變為雞苗的供給缺口,再過兩個月,才會導致肉雞供給量不足。并且這樣的供給不足,養殖戶無法控制,也幾乎無力扭轉。
雞苗和雞肉的供需缺口迅速導致了價格的浮動。Wind數據顯示,2017年白羽肉雞和雞苗的價格開始出現波動,并在2017年開始穩步上升,2018年全年一直保持上漲,直到今年上半年達到了歷史高點。
據民和股份的財報,在今年5月初,公司的白羽肉雞的雞苗賣出了10元/羽的建國以來最高價,而在2018年上半年,全國的雞苗平均價格僅為2.7元/羽,140倍的利潤同比增長,由此而來。
貪婪與恐懼
雞肉,作為一種剛需產品,價格的決定因素十分樸實——生產量與消費量。
而雞苗作為畜牧業的生產資料,價格的決定因素就相對有些復雜了,基本上取決于養殖戶對市場的信心。這個信心包括了對雞肉消費量、肉雞出欄量、禽類傳染病爆發的概率、近期的養殖成本等等多種因素的預期,因此雞苗的價格更像股價——取決于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整理Wind數據可以發現,白羽雛雞的價格走勢總緊緊跟隨著白羽雞的價格,且無論價格的走勢平緩還是劇烈起伏,雞苗價格的波動總是大于出欄肉雞的價格波動。在白羽雞價格上漲的階段,雞苗與出欄肉雞的價差不斷縮小,養殖戶們抱著肉價價格會不斷攀升的期待不計成本,買入價格已經翻了幾倍的雞苗。當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了高點的肉雞價格開始回落,白羽肉雞市場崩盤的傳言在養殖戶中間流傳開來,雞苗價格便瞬間開始暴跌。
據山東省畜牧獸醫局數據,山東省肉雛雞的平均價格在5月的第一周達到今年來的高點8.72元/羽。然而,就在8周后,肉雛雞的價格又跌至了今年以來的最低價2.44元/羽,據農業期刊《北方牧業》報道,部分中小雞苗場的實際成交價格在1~1.8元/羽,已經跌破了成本價。
如果了解肉雞養殖的行業特性,便不難理解民和股份那忽上忽下精彩紛呈的業績表現。
“雞肉行情能夠持續多久”成了市場近期熱議的話題,各家券商紛紛就白羽雞產業鏈和三大養雞上市公司的業績發布研報,普遍認為非洲豬瘟對雞肉市場形成了利好,基于雞肉對豬肉的替代功能,雞苗、雞肉的價格都將止跌反彈,甚至還有“十元雞苗將再現”的論調。
固然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但從統計數據上來看,隨著禽流感的陰霾逐漸消退,國人的雞肉消費量的確出現了穩步回升的勢頭,且相較于2015年的消費量高峰,還有很大的回升空間。
據方正證券研報顯示,一套祖代種雞每年可以繁殖出45套左右的父母代種雞,每套父母代種雞每年又能產商品代蛋110只,也就是說每套祖代種雞最終可以繁殖出4950羽商品代肉雞,而每羽白羽雞的出肉量為1.9公斤。依據這個公式,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從每年的雞肉消費數據推算出養殖業的種雞和雞苗需求量,從而預測各個養雞股的業績。
這場雞肉盛宴能夠持續多久,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