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類裁判文書近26000份,"訴訟之王"中銀消費金融退款后
借款類裁判文書近26000份,"訴訟之王"中銀消費金融退款后
正文字數:989 節(jié)奏:短平快
當下消費金融金融最火的兩件事:中銀消費金融給借款人"發(fā)紅包",大量借款人收到了幾十只幾千元不等的打款;第二,持牌消費金融被要求將貸款利率調整至24%以下。第一件事的動因,很可能是第二件。
1、訴訟之王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7日,中銀消費金融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起訴他人的裁判文書合計近26000份,遠遠超過其他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包括2018年營收、凈利潤、總資產三項核心數據均在中其之上捷信、招聯(lián)、馬上消費金融,這三家公司持牌消費金融。
這說明了兩件事:
1、中銀消費金融的客群質量或與客戶之間關系并不樂觀;
2、 起訴借款人,或已成為了中銀消費金融"風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讀懂新金融通過抽樣調查后發(fā)現,這些起訴基本都是中銀消費金融勝訴,但息費上限多為24%,同時貸款金融動輒幾萬元起,很多是十幾二十萬元。
相對大金額的貸款可以帶來更高的利潤,但是很明顯很多大金額的貸款在償還時并不順利,中銀消費金融的產品策略和風控體系是否需要自我革命?讀懂新金融說了不錯,市場說了算。
2、利率收緊之后
紅線變成了24%,其實是重復了一次"小額現金貸"的宿命,持牌消金也會走上一個小額現金貸老路:上調客群、提高單個借款金額、拉上借款期限。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利率市場化的金融市場改革方向,但"利率市場化絕不意味著利率無限化,更不意味著利率無序化。"
不過,當前銀行和具備放貸資質的非銀金融機構可能會打打擦邊球,在利率紅線上走一走,但這是否應該被定義成"利率無限化、利率無序化"呢?在36%以下,明顯算不上無限、無序。
需要注意的是:消費金融的人均借款金額普遍較小,即使36%的利率也不會給借款人造成太大的還款壓力,中銀消費金融那類大額借款除外。
另外,息差和貸款規(guī)模是金融機構借貸業(yè)務營收的核心要素。從貸款規(guī)模的角度看去看,當前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甚至無法與國內的三流銀行相比,但是銀行具備吸儲能力,資金成本低,息差浮動空間遠遠大于消費金融機構。非核心的金融牌照經營者,都會遇到這類問題。
這導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與銀行在同一個規(guī)則下PK,但是打架的工具卻完全不同,一個是開著航母上,一個是開著游輪,至于那些連消費金融牌照都沒有小貸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開的恐怕就是漁船了。
當前24%的紅線,對于利率市場化來說,是不是過于狹窄了?畢竟2015年至今,中國變化了很多。
紅線會變嗎?不知道。但是沒變,只能接受,永遠牢記:你能不能做,和需不需要你做是兩回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fā)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fā)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lián)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