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生鮮電商銷售火爆 業內:有助于培育消費習慣 哪些上市公司有望把握機遇?
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催生了在線教育和遠程辦公的巨大需求,也讓傳統的買菜活動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近期部分線上生鮮平臺訂單飆升。
來源:財聯社
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催生了在線教育和遠程辦公的巨大需求,也讓傳統的買菜活動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近期部分線上生鮮平臺訂單飆升。
據東方新聞報道,叮咚買菜某分選中心部分員工返鄉未歸,留守的人手根本忙不過來。叮咚買菜內部人士介紹,小年夜人手是原來的60%,但訂單量卻增長了一倍,員工開始24小時輪班。于是,一種新的線上線下合作模式應運而生——由線上平臺向餐飲店借員工。目前叮咚買菜已與十多家餐飲企業達成合作意向,人員報酬由叮咚與餐廳結算,再由餐廳支付給員工。
和叮咚一樣,盒馬也通過與餐飲企業合作,來解決特殊時期外賣人員的短缺問題。阿里巴巴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盒馬揀貨、打包、補貨、配送等崗位的人員壓力都很大,很多門店主管、店長都開車去送貨,有的小區還開始集中下單來緩解配送壓力。前不久盒馬和云海肴、青年餐廳等餐飲企業對接,待崗員工來盒馬臨時上班。2日開始,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有超400人陸續到位,還有30多家餐飲企業正在與盒馬溝通合作。
多家生鮮電商銷售數據成倍增長
據媒體報道,以南京為例,春節期間蘇寧菜場的總銷售額比春節前提升了8~10倍,大年初三開始緊急調配人手,僅在南京物流基地為蘇寧小店配貨的工作人員就是平時的10倍。
叮咚買菜此前公布數據顯示,僅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00%,預計從大年三十到年初六,訂單量會超過400萬單。客單價也隨之增長,平均客單價漲到100多元。
和沃爾瑪、永輝、步步高、綠地優選、世紀聯華、卜蜂蓮花等連鎖商超合作,提供線上配送,京東到家的銷售數據顯示,同比去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大年初九),京東到家糧油副食商品增長740%、肉品增長710%、休閑食品增長530%、蔬菜增長440%、水果增長380%。
數據暴增背后:曇花一現還是春暖花開?
自2016年新零售概念興起,資本蜂擁至零售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市場期望依靠互聯網、電商開啟傳統零售新的市場。但由于線下零售經營的復雜程度,伴隨國內社零增速回落,資本對零售的探索熱情快速冷卻,一系列正在摸索零售新模式的運營商面臨資金斷裂壓力。隨著競爭加劇,生鮮電商行業正在進入洗牌期。
此前,全國首批生鮮電商易果生鮮的運營主體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上海長寧區法院凍結了價值1029.72萬人民幣的股權和其它投資權益。此外,呆蘿卜等生鮮電商也出現問題。
對于此次生鮮電商的火爆現狀,有業內人士認為,“此前生鮮電商并沒有達到行業預期,大部分有過網購經驗的消費者還沒有養成線上購買生鮮食材的習慣。但是疫情下,人們線上購買生鮮食材的習慣會被培養起來,多年沉淀的生鮮電商或許將迎來春天。”
中金公司認為,隨著消費者 “線上下單—快速配送到家”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對于積極建設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新零售龍頭,有望持續搶占市場份額。
生鮮電商的機遇 哪些上市公司有可能抓住?
第一類是參股叮咚買菜、易果生鮮這些電商平臺的上市公司。
美凱龍:去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間接持有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叮咚買菜所屬公司)4.69%股權。
第二類是與盒馬等生鮮平臺合作,為其提供相關服務或產品的公司。
信息發展:控股子公司追溯云始終深耕商超質量管理與追溯信息化領域,通過SaaS模式為超市提供全面追溯管理以及質量咨詢與評估,盒馬、麥德龍、大潤發、歐尚等國內外知名商超均陸續成為追溯云客戶。
大冷股份:聯營公司松下冷鏈與盒馬鮮生等電商有業務合作,智能取餐柜成功嵌入盒馬鮮生平臺系列,已累計為其30多家門店提供冷鏈解決方案。
第三類是通過與盒馬、易果等平臺合作,借助2B渠道,打開2C市場的食品加工類企業。
國聯水產:公司是以對蝦產品為核心的綜合水產品提供商。公司去年的半年報顯示,與京東生鮮、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主要電商及新零售平臺深化業務合作,在三大平臺的銷售收入分別達到4129萬元、4213萬元、2545萬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80.2%、80.89%、136.09%。
第四類是已在生鮮領域深耕多年,借助產業鏈優勢向線上業務延伸的商超類公司。
家家悅:公司經營生鮮業務多年,依托高直采比例(超過80%)、完善的物流倉儲基地布局和中央廚房等規模化生產中心運作,在供應鏈等生鮮經營全方面建立了牢固競爭壁壘。公司通過成立團隊及與第三方合作,啟動了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項目,提供到家服務和到店服務。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