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科技企業復工首日:17日進辦公室 集電行業產線不停
疫情爆發之后,上海各行各業于2月10日普遍進入復工階段。一方面,新冠肺炎爆發隱患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又有迫切的復工需求。沖突之下,如何權衡?
來源:財聯社
疫情爆發之后,上海各行各業于2月10日普遍進入復工階段。一方面,新冠肺炎爆發隱患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又有迫切的復工需求。沖突之下,如何權衡?
2月10日一早,《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幾位科技行業從業者,多數向記者表示,壓力的確存在,但尚在可控范圍內,同時為有效保障員工健康,“我們遠程辦公!”。至于何時需要進辦公室辦公,其均表示視疫情發展而定。
早高峰期間段的上海地鐵11號線,來源:《科創板日報》記者攝
進辦公室時間推遲到2月17日
“更新通知,所有人員不早于2020年02月17日進辦公室,2.10-14為遠程辦公,煩請各位同事盡早回滬居家隔離,注意防護和安全,謝謝!”這是一家醫療器械企業的復工通知。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除推行遠程辦公外,不少企業均把“進辦公室時間”推遲到了2月17日。“萬一有感染那真的要掛了一家公司。”有IT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程序員思路很清晰。”
其實,自春節假期后,已有不少企業的職能部門陸續開始遠程辦公。“不辦公不行,公司也得掛。”上述人士打趣說。另有IT行業員工對“居家辦公”點評說,“之前跟父母說我上班很累,他們不理解上班對著電腦能有多累,現在他們信了。”
隨著疫情不斷變化,企業的復工時間也曾幾度更新。“之前說推遲到3日,后來又推遲到10日,然后再家隔離7天推遲到17日了。”前述醫械行業員工向記者表示。
汽車行業的復工時間仍未可估計。“我們本來說這禮拜要復工的,結果昨天半夜臨時發通知,又取消了,具體復工時間還不知道呢。”有汽車行業從業者表示。
同為汽車行業,另有零部件企業向記者表示了類似情況。“原定于2月10日復工,后來推遲到了2月17日,但我感覺2月17日都未必能復工。”他表示,原因乃是物流行業仍未復工。“零件送不進來、拉不出去,怎么開工?”
不過,前述人士表示,隨著疫情結束,汽車行業可能會迎來一波“加班”潮。
集電企業春節未停工
另有不少研發、生產型企業已有員工陸續上崗。
有汽車研發企業要求必須有少部分員工先回辦公室“督導”。某員工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該企業要求復工人數不超過總人數的5%,另每日需派員工輪崗、督導。
某汽車研發企業員工向記者曬出其復工通知,來源:《科創板日報》記者截圖
在生物醫藥行業,有企業表示生物實驗室在整個春節期間一直有人駐守,未曾因疫情“斷檔”。
同樣不斷檔的還有集成電路生產企業。今晨,《科創板日報》記者從華虹宏力獲悉,其已于今日全面復工,而生產線早就已經“火速全開”。其中華虹二廠的1月產量還創造了新高,其光刻層數達到了48萬,出貨量達6.12萬片晶圓。
華虹宏力員工進廠時測量體溫
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春節期間,企業接到了紅外測溫芯片生產的緊急任務,必須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保障生產。比如在人力方面,其在滬人員加班、頂班,并調度離滬員工可到崗日期,安排加班、頂班,確保持續生產線正常運行。
截止2月4日,其疫情防控儀器芯片出貨為:紅外手持測溫儀約5萬臺、大型紅外成像監控和測溫儀約4千臺、耳溫槍約6百萬臺。分別約為去年平均月出貨量的20倍、180倍、10倍。
此外,《科創板日報》記者在走訪時發現,除生產外,上海的市井生活也正在逐漸恢復中。
上海市民正在排隊買早點
中午時分外賣小哥正在聊天
美羅城商廈
地鐵徐家匯站換乘處
讓我們共同努力,期待一個春暖花開的2020之春。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