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度Q4財報,看AI規模化落地的商業和社會雙重價值
AI業務全面開花,抗疫表現可圈可點
文|魏啟揚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2月28日凌晨(美國東部時間2月27日),百度盤后如期發布2019年Q4及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百度第四季度實現營收289億元人民幣,歸屬百度的凈利潤達到92億元人民幣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同比增長95%。2019年年營收為1074億元人民幣。全年來看,百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至1074億元。
在經歷了2019年第一季度轉型的陣痛之后,百度的業務運營已經回歸正常。
我們注意到,在百度的多條業務線中,核心業務之一的搜索+信息流進行移動場景的拓展后,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另外一條業務線,作為百度基本戰略的人工智能,有了更多的落地進展,這也意味著百度培育多年的AI終于要進入“收獲期”,在體現產業價值的同時為百度的現金流業務提供助力了。
一、AI業務全面開花,抗疫表現可圈可點
AI一直都是很多科技公司用來講故事的重要維度,然而當前的現實是,除了云計算,智能音箱,大多數公司的AI業務(或產品)離錢都還很遠,而此次百度Q4財報顯示,百度與AI相關的百度智能云、AI平臺和AI服務均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也表示,“我們在智能設備、智能交通、和企業云解決方案上建立了領先的地位。”
比如小度助手在12月份的語音交互次數超過50億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小度品牌第一方硬件語音交互次數達23億次,是去年同期的7倍多;在百度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上,開發者調用百度大腦語音識別引擎超過100億次;百度地圖注冊開發者數量達180萬,日均軌跡里程20億公里;Apollo車隊12月份的總測試里程累計超過300萬公里……
此外,百度AI還有一批AI服務項目落地,像與浦東銀行達成合作,共建區塊鏈聯盟,為特斯拉提供地圖數據服務,在滄州落地全國第二個Robotaxi試運營車隊,為銀川提供V2X解決方案等。
AI產業化落地加速,這或許是百度在本季的最大收獲了。
數字是枯燥的,加之很多落地場景在遠離普通人生活的產業端,很多人或許對百度AI的落地成果無感,但是正在進行中的疫情給了我們一次近距離觀察百度AI實力的機會:行不行,不再是嘴巴說,而是實打實的將真功夫使出來。
防疫攻堅戰中,在醫院、小區、機場等特定場景,用無人產品替代人工操作,可以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Apollo向服務疫情的企業免費開放低速微型車套件及自動駕駛云服務,支持生態伙伴快速搭建起無人防疫產品,同時還推出了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
經濟保衛戰中,百度為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提供技術保障支持,助力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百度Hi企業智能遠程辦公平臺也對外開放,通過高清語音電話、企業云盤加密傳輸、web視頻會議等遠程辦公協同功能,幫助企業快速恢復生產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如果說百度親自上陣參與抗疫好比將自己抓到的魚貢獻給社會,那么將自己的能力和成果開放共享,教更多人如何應對危機,成為“漁夫”身份的百度顯示出更高的AI實力。
2月6日,百度大腦發布了“AI開發者‘戰疫’守護計劃”,為疫情期間有需要的企業、機構和開發者,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和線上AI培訓課程。
2月13日,百度又在飛槳平臺上免費開源了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讓開發者和企業廠商可以快速搭建起個性化的監測方案。
在自動駕駛領域,Apollo的生態伙伴新石器、智行者、悟牛智能借助低速微型車套件僅用幾天時間就開發出無人物流車、無人清潔消毒車等無人防疫產品,成為防疫力量的有力補充。
二、從社會公益到產業價值,百度如何構建護城河?
從當前科技企業們的抗疫實踐來看,一個公司的AI成色到底好不好,我們可以從3個維度進行評判。
首先,從最淺層的表面來看改進“社會生產力”的能力。
即在特殊場景下,對場景的適應能力越強,變革生產力的空間就越大,像百度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無人抗疫產品、智能體溫檢測產品等,都是通過AI落地對原有生產力的提升。
其次,在中間層面,看協同“產業生產關系”的推動力。
未來的AI時代,產業生產關系必然發生改變,不再是上下游,供應方與需求方的前后組織生產關系,而或將變成同行并進的大生態。百度在AI上一貫堅持的開放共享,正在促成全產業鏈同步協同新世界的形成:企業間的生產關系更加平等,更講究協作互利;開發者更愿意加入生態建設,更容易形成產業規模,同時也能加快技術2B的落地。
最后,藏在內里的底層,看推動個人生活方式的進程。
和所有技術的歸途一樣,最終都是要為人類服務,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疫情的突然而至讓我們意識到,其實很多場景已經有了較為迫切的AI產品需求。
實際上,通過抗疫落地,百度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自己的AI實力和2B能力,即這些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技術同樣可以通過自動化、標準化和模塊化的方式為不同的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服務,現在百度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從社會公益到產業價值的跨越中、在2B市場的競爭中,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
智能相對論認為,百度在這3個方向的能力正在釋放:
1、數據的沉淀能力
AI落地形成可用的產品,大多是基于數據分析和算法模型的基礎之上,因而大數據的獲取和沉淀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像百度地圖的遷徙大數據平臺在疫情期間就在不斷升級,同時還推出了“疫情小區”專題地圖,成為人們生活、政府決策的參考依據,其中就包含了時空大數據和分析技術的能力。
就目前來看,百度的搜索數據、阿里的電商數據、騰訊的社交數據均是各自基于主營業務下的強項,三家數據沉淀能力各有千秋,且都有非常鮮明的特色,這也要求百度還需在搜索之外再立一個業務高點來強化數據能力,基于百度在自動駕駛上優勢,出行領域或可成為突破方向。
2、AI技術綜合集成的能力
從AI抗疫的落地實踐來看,一個成熟的AI產品或者解決方案,往往需要多項AI技術的集成,這也是說,當AI進入工業大生產時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場景,此時將對AI技術的綜合掌握和集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比如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其中就需要用到圖像、視頻、知識圖譜、云計算等多種AI能力,至于自動駕駛,更是AI技術的集大成者,就好比田徑比賽,你可能是跑步、跳遠、投擲等項目中的某個單項冠軍,但產業更需要的是全能比賽里的全面好手。
在這一塊百度具有一定的優勢,擁有比較全面的AI能力,且還能通過百度大腦對外開放這些能力,財報也顯示百度的云計算業務增速很快,但從第三方數據來看,其絕對市場份額仍然存在較大增長空間。
努力補短板,繼續加長板,百度仍然還有潛力可挖。
3、快速定制的能力
快速定制是AI落地工業大生產的需要和方向,雖然所有的參與者都在強調這一能力的重要性,但百度的優勢在于通過大范圍的開放與共享,與生態伙伴們共同推動技術落地,既可批量復制,又可個性定制。
看出來沒有?這項能力實際上與上文提到的協同“產業生產關系”的推動力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三、AI成為百度市值重回高點的倚仗之一
不難看出,無論是社會公益,還是商業落地,百度都是圍繞自己的AI能力逐步擴散,其中的準則即技術。此次疫情則成為百度AI落地的加速器,可以預見,隨著AI商業化進程的加快,在未來我們將在百度的財報中看到更多關于AI項目的進展和營收數據。于資本市場而言,一家公司的價值除了良好的營收數據之外,更加看重這家公司的發展潛力。
通過財報,百度講述了一個頗為宏大的“故事”:短期內,依靠AI的產業規模落地獲取可觀的市場份額和商業價值;長期看,通過社會公益和技術的開放共享,推動AI的社會普及,以及中國人工智能的整體進步。
結合此次財報的數據和疫情中所展現出的落地成果,我們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百度AI在2019年的努力和成功:打造了扎實的底座;推動了真實的改變;創造了值得信賴的未來。
這其實也是百度在未來資本市場可以看到的預期,以及市值重回高點的倚仗之一。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AI+硬件(含無人機、智能手機、電視)、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