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芒曬收藏茶壺,價值10萬!某女星老公買了最貴茶具......大佬愛喝什么茶?
馬云聞香品茗,林志玲喝茶美容,張國立癡迷普洱......“品茶”一直都是高凈值人群最青睞的娛樂方式之一。
馬云聞香品茗,林志玲喝茶美容,張國立癡迷普洱......“品茶”一直都是高凈值人群最青睞的娛樂方式之一。
疫情之下,全民直播。
從基金地產到汽車百貨,線下渠道“失靈”后,銷售們紛紛嘗試做“李佳琦”,轉型當起了“帶貨主播”。
就連羅永浩也簽約抖音,直言“想成為抖音帶貨一哥”。
前不久,偵探君在某寶上買茶葉,刷到了老字號吳裕泰的直播。當時,非遺傳承人凌澤杰正在直播鏡頭前泡茶,談論茶道。
面對網友“非遺大師怎么是個小姐姐”的發問,凌澤杰有些羞澀,連忙解釋:“如假包換!”?
當天,短短4小時的直播,帶貨額超過10萬元。
據胡潤發布的《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顯示,品茶一直都是高凈值人群最青睞的娛樂方式之一,1公斤茶葉可以賣到1000多萬,1套茶具甚至高達近億元。
01
明星、大佬愛喝什么茶
2月22日,演員黃奕曬出和女兒鐺鐺品茶的視頻。
視頻中,在黃奕的指導下,鐺鐺開始泡茶,神情專注。黃奕頻頻詢問鐺鐺操作過程,提醒鐺鐺品茶的坐姿。
經過一番忙碌后,一杯新鮮的茶出爐了。黃奕母女各自端著一杯茶品嘗,彼此對視甜笑,畫面十分溫馨。
娛樂圈中愛喝茶的明星不在少數。
李冰冰就是資深茶友。她曾表示,閑暇的時候愛喝喝茶、練練字,經常和業內好友切磋茶藝。
有一次在茶館采訪,記者看到她嫻熟的泡茶動作十分吃驚。后來才知道,李冰冰對茶文化頗有研究,因為愛喝茶,她還作為中英文化交流大使,跟英式下午茶的專家,一起交流茶文化。
張國立癡迷飲茶,是普洱“發燒友”。?
雜志《知音》中寫到,2003年,張國立到云南拍攝電視劇《掙脫》,拍戲期間,他結識了從事茶藝推廣的臺商黃傳芳。黃先生得知他愛喝茶后,向他推薦了普洱茶。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一開始,張國立對普洱并不“感冒”,他說:“我喝過很多茶,但不知這普洱有何神秘之處?”黃先生笑道:“不要急,普洱茶要多泡一會兒才出味。”
幾分鐘后,張國立細品那杯茶,頓覺“一絲清香甘甜的味道慢慢沁入心脾”,他不禁感嘆:“見海知多,見山知小。不多走走看看,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膚淺。云南有看不完的美景、吃不完的美食、喝不完的好茶。”?
從那以后,張國立外出拍戲,經常會隨身攜帶茶具,拍戲間隙,泡上一壺普洱茶,還不忘招呼劇組人員一起品茗。
林志玲也喜歡喝普洱,她說,喝茶是她美容養生的方法之一。
不僅明星們愛喝茶,很多商界大佬也都是茶的忠實粉絲。
馬云喜歡太極,喜歡書法,待客時更喜歡沏一壺茶。比如會見貝克漢姆,他就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沏了一壺茶,還順便點起一支沉香,聞香品茗。
有一次,馬云到華盛頓開會,看到世界頂級企業家啃著三明治,喝著冷水,他感慨到,想念龍井。
聯想董事長柳傳志曾親身體驗制作茶葉全過程,后來他道出自己的學藝心得:“我敢大膽預判,摘茶炒茶將是繼高爾夫后的下一個CEO企業高管的修行運動。”?
有人說,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能與酒拼歷史和情感的,也就只有茶了。
早在4700多年前,茶作為一種藥材而出現。得益于“茶圣”陸羽的推廣,茶在唐朝逐漸成為一種藝術,流行于上層人士之間。到了宋朝,文人雅士不僅喝茶,還“斗茶”。
斗茶的要點“點茶” 圖片來源:電視劇《知否》?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宋徽宗,在飲茶方面也是高手。他自學點茶法,還不忘得意地向大臣們炫耀:“這可是我親手沖泡的茶。”
癡迷茶葉的宋徽宗,針對宋朝的茶葉發展情況,專門寫了一本茶學著作《大觀茶論》。據記載,眾多茶中,宋徽宗最愛白茶。皇帝中,他是第一位喝安吉白茶的。
比宋徽宗更愛飲茶的當屬乾隆。
《飲茶詩話》記載,乾隆嗜茶如命,他在即將退位之際,安排在重華宮品茶。當日,有臣勸諫“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回懟:“君不可一日無茶!”
乾隆帝對于喝茶極為講究,是普洱茶的“頭號粉絲”。他命人煮雪泡茶,還寫下御詩《烹雪》,大贊“獨有普洱號剛堅”。
?
02
“茶中黃金”普洱
胡潤發布的《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顯示,很多企業家以前喜歡喝鐵觀音,之后喝大紅袍。唯獨喝普洱茶的,一直都有。
大學以前,偵探君不怎么喝茶,上大學后,福建的室友經常送我們茶葉,于是慢慢開始喜歡上品茶。有一次,室友拿著一塊黑不溜秋、葉子粗老還不好掰開的餅茶給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被稱為“茶中黃金”,普洱老茶被業內人士稱為“能喝的古董”。?
在普洱茶的歷史中,分為三大階段:1950年以前的號級茶;1950年后的“印級茶”;如今的“七子餅茶”。
號級茶是真正意義上的“古董茶”,市面上存量極少,每餅拍出百萬元以上是常有的事。
2019年5月,東京中央拍賣在香港四季酒店舉行春季拍賣,一筒百年號級茶“1920 年紫票福元昌號”以2632萬港元(約合人民幣2405萬元)成交,刷新普洱茶拍賣紀錄。
整筒茶葉重2236克,也就是說,每克茶葉的價值超過了1萬元。
1920年紫票福元昌號 圖片來源:東京中央拍賣
最古老的福元昌圓茶,產于光緒年間,當時叫“元昌號”。走過歲月的洗練,如今已經看不到元昌號的普洱茶品,只有極少數的福元昌號被世人收藏。
不僅茶貴,茶樹也不便宜。
3月21日,云南瑯邦茶業組織了一場古茶樹春茶采摘權拍賣活動,一株被稱為“倚邦太上皇”的古茶樹,最終被上海一位網友以202萬元的價格拍得。
據了解,“倚邦太上皇”的樹齡在1700年左右,相當于一般茶王樹的父輩,因此得名“太上皇”。
倚邦太上皇茶樹的整體 圖片來源:云南瑯邦茶業
有人說,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
老舍曾問溥儀:“你當皇上時喝什么茶?”溥儀告知:“清宮生活習慣,夏喝龍井,冬喝普洱,擁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標志。”
時間的流逝,沒有讓普洱失色,反而“越陳越香”。
作家余秋雨有過這樣的感觸:“一個地道中國人的尋常日子,應該有茶伴隨。尤其是到了晚年,歲月的美好可以有多項證明,其中最可牢牢把持的,就是一杯普洱茶。”
普洱茶的香氣、湯色、口感隨時間不斷變化,無論是懵懂青澀的少年,還是睿智內斂的老者,都能從普洱中感受到歲月的滋味。
03
誰買了最貴茶具?
電視劇《決勝法庭》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江東集團董事長鐵榮光對手下說,好茶,得用好水沏,還得有好的茶具。再好的茶,沒有好水,沒有好的茶具,也會變味。
前不久,時尚界大佬蘇芒曬了一套收藏的茶壺。據蘇芒介紹,這套茶壺名為“觀復九宮壺”,分別用來泡九種不同的茶,是著名設計師石大宇和馬未都合作設計的。
偵探君搜索發現,這套茶壺限量365套。2017年8月,在一場慈善拍賣活動上,一網友以10萬元價格拍得一套觀復九宮壺。
而它在觀復博物館手機店鋪中的售價曾高達17.6萬元。目前,商品顯示已下架。
圖片來源:觀復博物館
“美食不如美器”歷來是中國人的器用之道。
綜藝節目《歌手》中,結石姐(Jessie J)見汪峰嗓子不舒服,遞給他一杯茶。耿直boy汪峰不忘回禮,贈送給結石姐一套極具中國韻味的青花茶具。
茶具在古代也稱茶器或茗器。《紅樓夢》中有一節“品茶櫳翠庵”:妙玉請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喝體己茶,三人茶具各不相同,寶釵配“頒爮(páo)斝(jiǎ)”;黛玉配“杏犀?(qiáo)”;寶玉配“綠玉斗”。
沈從文曾考據過這幾種茶具的來處,按他的說法,杏犀?系犀角做成的酒器,是宋明時期官僚貴族斗奢示闊的工具,“足甚高,中間有白線直透到角頂。”
櫳翠庵品茶場景
茶具中,有一種紫砂壺,最受追捧。
?
紫砂泥俗稱“富貴土”。《長物志》中提到:“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紫砂泥土質細膩,含鐵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水性,用紫砂壺泡茶,能把茶葉的真香發揮出來。
2015年11月,在北京東正秋拍“獻禮”專場上,一套“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紫砂茶具以8000萬元落槌,加上傭金,成交價高達9200萬元。該價格不僅刷新了顧景舟單件標的拍賣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中國紫砂壺的拍賣紀錄。
而最終競買者正是巨力集團執行總裁楊子,他也是女演員黃圣依的丈夫。
楊子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紫砂茶具 圖片來源:人民網
此套茶具為“紫砂泰斗”顧景舟1955年所制,一壺、一缸、四杯、四托,共計十頭。因為對質量要求極高,顧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壺數量并不多。
早年間,他在一家茶館聽別人談論自己的茶壺。一位老茶客列舉了洋桶壺幾大不足,顧景舟覺得有理,便幾步上前從老茶客手中接過茶壺,奮力摔在了地上。顧景舟表明身份,并直言:“先生您剛才的話是對的,我會賠一把新壺給您。”
第二天,新壺真的送來了,新的洋桶壺壺身筆挺,壺嘴剛勁,老茶客再挑不出半點瑕疵來。
04
茶里的“儀式感”
村上春樹說,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對生活的重視,它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酒茶”,燙壺、溫杯、嘗茶、聞香、觀湯、品味......茶中從來都不缺“儀式感”。
偵探君聽一位朋友提過,他去日本參加過一個茶道大師的茶會。從進門起,換鞋,沐浴,更衣,還未見到茶,便耗費了近兩個小時。
之前看《圓桌講究派》,里面有一段竇文濤和姜文以茶為引關于“講究”這件事的爭論。竇文濤在節目里說:“我有幾個小朋友,也是年輕人,玩普洱茶的。好家伙,到了我們家,都不說我這茶葉不對,人家說您這水不對。”
有人說:“茶如人生,第一泡苦如生命,第二泡香如愛情,第三泡甘之若飴,第四泡齒頰生香,第五泡意味深長,第六泡淡如清風。”
對于愛茶者來說,品飲完整一道茶,就如感悟一次完整的生命。
你最喜歡什么茶?疫情期間,你學會品茶了嗎?評論中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