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百度的隱藏驅動力
百度和世界的好奇保衛戰
文/蘇格拉
編輯/大風
百度重新定義了晚會這個詞。
上到春晚,下到鄉村大舞臺,在傳統晚會都以娛樂為首要任務的大背景下,百度App聯合浙江衛視制作的全國首檔以好奇為主題的大型晚會于9月19日晚上8點,在包括百度App、愛奇藝等在內的八大平臺同步播出。
百度好奇夜,打破了晚會的刻板印象,解鎖了娛樂晚會的硬核黑科技模式。
舞臺效果可以是這樣光怪陸離的。
圖源官方
舞臺節目可以是現場做實驗。
圖源官方
唱歌的不僅有你的愛豆,還有虛擬機器人。
圖源官方
選擇好奇卡位泛娛樂IP戰,百度終于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形容詞。有什么詞會比“好奇”和以搜索為主營業務的百度更加匹配呢?又有什么詞會比“好奇”更能夠形容一家科技導向性公司的立世原則呢?
自百度成立以來,無數人用無數個“好奇”才“養”出了一個“懂你”的百度。如今,隨著搜索公司百度向智能科技公司百度進化,百度移動生態也在因“好奇”而發生著變化,起碼目前,它已經完成了從信息到服務的閉環。
縱觀百度的發展歷程我們才發現,好奇心,才是百度的隱藏驅動力。
百度一下,滿足好奇
一萬年間,人類從茹毛飲血到上天下海,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源于一樣東西:好奇心。唯一的區別是人類的好奇從那團發光發熱的火,發展到發光發熱的恒星。與其說,好奇是人類的一種欲望,不如說好奇是人類的本能——是人們對萬物的好奇心造就了這個世界。
到了互聯網時代,這種本能通常見于一種行為:搜索。而在中國的互聯網,它則被另一個詞所概括:百度;人們對于好奇心的一切解讀,都可以被粗暴地概括成一句話: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1994年4月20日,中國用一根64K的國際專線正式接入因特網。25天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國內第一個Web服務器,推出中國首套網頁,用于介紹高科技發展情況.其中有一個專門提供包括經濟、文化、商貿等信息的欄目。這個欄目后來更名為“中國之窗”,顧名思義是世界用來窺望中國的一扇窗戶。
不過這扇窗隨著三大門戶網站的崛起馬上變成了一個廣袤的世界。百度初出茅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為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服務。百度搜索,是當時的人們游走于賽博空間的路標。
正如百度好奇夜上華少所言,“這20年來,我們在每一次的點擊、登錄、搜索中,能感受到百度的陪伴,它默默無聞地解答著我們的對這個世界的各種好奇。”
這場百度好奇夜的最大魔力,就是展示了“百度一下”到底有多少種打開方式。
李榮浩與華少、百度人工智能助手小度的互動過程是當晚的第一個小高潮。當華少問小度李榮浩是誰,小度表示李榮浩是“唱歌很好聽的歌手,包攬了一首歌的作詞、作曲、編曲、制作人、和聲、錄音師、混音師、吉他、貝斯的全能制作人,既能省錢,又能省電,他一個人就是一個樂隊”。讓網友齊呼:太有梗了!
圖源官方
而當養成類虛擬助理度曉曉突然出現的時候,人們更是震驚于如今的搜索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
集答疑解惑、娛樂互動與情感陪伴等能力于一身的虛擬助理App度曉曉在汪蘇瀧唱卡點神曲《萬有引力》的中途突然現身,卡拍換裝還不忘大秀舞技,實力詮釋什么叫“最懂你的私人助理”。觀眾表示:原來搜索已經可以這么玩了嗎?
圖源官方
百度好奇夜上展示的搜索技術說明了,作為搜索界沒有爭議的一把手,百度正在重新定義搜索的形式。無論是語音搜索、圖像搜索還是度曉曉這種擬人化的搜索,都在把搜索的形式變得貼近人。與此同時,搜索的終端也將不限于手機和PC,萬物互聯,音響、汽車甚至是冰箱、洗衣機都會成為終端。
這一切都基于百度在搜索領域和科技領域多年的積累。無怪乎中國互聯網風云幾經變化,搜索市場卻難有人可以攪動風云。
知識布局,搶占好奇心高地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將2020年放進整個中國互聯網變遷史上看,是一個殘酷的時間點。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64.5%,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移動上網率達到99.3%。
這意味著,在邁進存量時代三年之后,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徹底見底。這也意味著,垂類市場爭奪戰要開始了,或者說,已經開始了。
比如說,2019年,在自媒體盛起、各種大V不停地販賣知識焦慮近十年之后,知識付費開始了成為新的風口,整個知識付費行業用戶規模增長達到了30%。人們開始害怕于將自己困在舒適的信息繭房,每天活在推薦算法的投喂之下,開始試圖重新喚起沉寂已久的好奇心。
知識付費風口下的主流產品
好奇心滿足,也從全域時代進入了垂域時代。但是,知識類產品是一個需要持續修煉、沒有一夜速成的類目。而百度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進入知識賽道,已經完成了六大類知識產品的布局。
就好比這一場好奇夜晚會,與其說它是一場晚會,倒不如說它更像一個知識節。沒有哪個晚會敢在節目中穿插知識問答這樣出人意料的環節,或者說,沒有誰有底氣這么做。但作為中國最大的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移動生態,百度這么做,觀眾們毫不意外。
百度的知識屬性,天然地和它的搜索屬性密切相關。
百度的崛起伴隨著中國網民從互聯網初生的內容匱乏階段到門戶時代的內容充足階段,最后過渡到后門戶時代的內容過剩階段。搜索引擎解決了用戶需要高效獲取有效信息的這個痛點——搜索本質上是信息的分發,是一個滿足好奇心的過程。
反過來說,為了能夠提供足夠精確的內容分發,滿足每一個搜索用戶的好奇心需求,百度必須保證自己能抓取到的內容足夠豐富。俗話說,靠天不如靠己。所以,從2003年上線貼吧——一個基于搜索的興趣社區開始,百度不停地擴展信息池。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相繼完成了百度貼吧以及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寶寶知道、百度經驗和百度學術六大知識產品的矩陣。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開啟了風口的概念,這里的創業者們熱情而野蠻,似乎不存在門檻這種東西。O2O、網約車、共享經濟、直播經濟,任何一個風口的涌現都伴隨著一堆同質化的產品。只有百度,不慌不忙,將知識的底色融入了百度的所有產品。
2020年,百度推出了直播,頂著大家對其“慢半拍”的評價,硬是在一眾帶貨直播里面走出了小清新的路線。百度直播的典型特征是以泛知識和泛服務直播為主。所以,當其他平臺的直播間要么充斥著聲嘶力竭的“買它”聲,要么糊滿了輕歌曼舞的美女主播時,百度的直播間打開居然是這樣的。
截自百度直播首頁
直播極光,直播科普,甚至直播上物理課。
即使在百度好奇夜這個長達176分鐘的大型直播現場,化學實驗也被奇妙地融變成歌舞節目的一部分。化學反應下噴涌的“可樂”,燒杯中變幻各種顏色的試劑,玻璃器皿中碰撞的分子,仿佛是戴偉教授手上特殊的魔法。這個長得像圣誕老人的老頭,帶著一群精靈樣的孩子,用知識變魔法。
從某種程度上說,百度好奇夜就是百度直播生態的典型代表。正如大張偉的歌詞所唱的那樣,百度的內容生態注定百度直播不是單純的娛樂工具,而是會變成一個挖掘好奇的鋤頭,“一挖一麻袋”。
因為,直播在百度的手里變成了一個新的連接手段,本質還是做信息對接,為的是傳播知識,滿足人們對這個世界各種各樣的好奇心。
也只有這樣的百度,才承載得了人們對于知識的需求高峰。疫情期間,民眾對與疫情相關的硬核知識信息需求快速激增,直接導致了百度App日活超過2.3億,疫情爆發后的幾天搜索激增3342%。
隨著娛樂化時代的到來,信息的煙塵將人們徹底淹沒,優質的知識內容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稀缺的資源。所以,當很多人把百度變弱的鋒芒歸咎于這個娛樂至死的流量互聯網時,恰恰忽略了,百度的知識底色正因此而顯得珍貴。
對于百度來說,這還不是最好的時代,也從未變成最壞的時代,百度依舊是百度,是那個中國網民好奇心的集散地。變的是連結的形式,不變的是服務好奇的本心。
因好奇而生,更因好奇而長
比金錢更珍貴的是知識,比知識更珍貴的是無休止的好奇心。
——引自Priest《殘次品》
百度始于好奇心,搜索服務和知識產品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好奇。
但是,百度并沒有終于好奇心。2019年5月,百度搜索公司戰略轉型為移動生態事業群組,沈抖被任命為負責人,全面負責移動生態事業群組,提出要將過去“連接人和信息”升級為連接“人、信息和服務”。
圖源網絡
也就是說,在解決了人們的第一重好奇(對信息的好奇)后,現在的百度有能力解決人們第二重好奇,即對服務的好奇,形成完整的好奇心閉環。
百家號、智能小程序和托管頁搭建的新百度移動生態強化了這種服務屬性。在2020百度聯盟峰會上,沈抖公布了百度在移動生態端的最新成績單:百家號擁有340萬創作者;智能小程序數量已達42萬,其中月活過百萬的小程序超過240個,智能小程序月活已過5億;托管頁已經有60萬企業客戶。
圖源網絡
這保證了用戶的每一次探索,不僅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還可以直接獲得服務。比如搜索一個商品可以直接完成購買,搜索一個單號可以直接完成追蹤,搜索煤氣水電可以直接完成本地服務……
以前的百度只是網民滿足好奇的起點,今天的百度成為了用戶滿足需求的終點。百度也從一個服務于別人好奇心的搜索公司,進化成了一個實踐自己對生活想象力的科技公司。
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好奇心”這個詞頻頻被習近平主席提到。習近平指出,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而做好基礎研究的重要因素就是要遵循科學,發現自身規律,以探索世界奧秘的好奇心來驅動。
回到百度好奇夜,百度的智能搜索技術、跨年齡人臉識別AI尋人,甚至是全民參與探火工程這些滿載硬核項目,展示的不僅僅是百度的科技元素,更是人類的好奇心能夠創造出的最酷炫的世界。
正如哈佛校長所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百度服務的每一顆充滿好奇的心,都在成為這個社會向前進的動力。從這個角度看,百度的價值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而作為百度最獨特、隱秘的能量,好奇心一直持續供給百度的輸出。我們更加期待的是,被好奇心所驅動的百度將會有什么樣的未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