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生的千億重擔,37歲“少東家”挑得動嗎?|| 深度
在自家企業歷練的9年中,“少東家”陳弘倪曾陷入與前妻的借貸糾紛,也曾推動“遷都”及人事“大換血”,但對于獨立執掌這家千億公司,其父親能真正放手嗎?
原創?無冕財經團隊?
在自家企業歷練的9年中,“少東家”陳弘倪曾陷入與前妻的借貸糾紛,也曾推動“遷都”及人事“大換血”,但對于獨立執掌這家千億公司,其父親能真正放手嗎? 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首發 作者:方斯嘉 編輯:陳澗 設計:布冬 編輯助理:朱智琪
作為年內最大IPO內房股,祥生控股集團(02599.HK,以下簡稱“祥生控股”)上市近1個月,股價表現可謂平穩,一直在5.59港元-5.61港元間微幅震蕩,截至12月10日,股價報5.59港元,維持在發行價水平。 作為地產30強中最后一家上市的公司,今年11月18日,祥生控股以168天完成從遞表到上市的全過程,創下今年以來房企赴港上市的最快紀錄。 此次上市,將低調的祥生控股展露在聚光燈之下,其浙商血統的家族化背景亦被攤開。上市當日,執鐘鳴鑼的一位是祥生控股的創始人、董事會主席陳國祥,另一位則是他的兒子,亦是任祥生控股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總裁陳弘倪。 祥生控股上市現場,圖片來自該公司微信公眾號。 2019年起,陳弘倪開始全面負責祥生地產集團,甚至大力拓展物業板塊。除此之外,還要面臨人員調動、融資緊張、土儲不足等問題。年僅37歲的陳弘倪能接住父親遞過來的重擔嗎? 曾與前妻鬧出借貸糾紛 據官網顯示,祥生于上世紀80年代創立于浙江諸暨,1993年開始步入房地產領域,至1994年,祥生成立浙江祥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生實業”)和浙江祥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自此,祥生在創始人陳國祥的帶領下,在浙江房地產市場“開疆拓土”。 陳國祥之子陳弘倪出生于1983年7月,據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24歲的陳弘倪赴海外求學就讀商科,此后還加入加拿大國籍。 2010年,陳弘倪拿到美國福特海斯州立大學(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的通識教育(商業管理)學士學位。該學校在衛報、USNEWS、THE、上交、TIMES、QS這六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皆未看到排名。 此外,陳弘倪本人較為低調,相比于潘石屹兒子潘瑞,以及僑鑫集團周澤榮之子周子濤等地產二代在海外求學、創業的經歷而言,陳弘倪在海外讀書期間,沒有任何公開的創業動態。 實際上,陳國祥此前一直為陳弘倪進入自家企業做“鋪墊”。從2004年起至今,陳弘倪就任祥生集團旗下約9家子公司法人或董事,其中,2007年數量最多,共有4家。 陳弘倪與許多地產二代發展路徑相似,從學校畢業后,2011年,陳弘倪從家族企業的基層做起,在房地產、物業、酒店等板塊歷練約5年時間。 在此期間,陳弘倪還通過參加商學院等活動,融入浙商及地產商圈,以此累積人脈。在易居沃頓PMBA第4期課程中,與陳弘倪一起的還有新城控股王曉松、寶龍許華芳、融僑林開啟等“地產二代”。 祥生地產集團總裁陳弘倪。 從2011年入職祥生,至2015年期間,陳弘倪在地產方面還未嶄露頭角,閱歷不足的他,甚至與前妻發生借款債務糾紛,鬧成一出八卦新聞。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判決書顯示,陳弘倪前妻陳娜良子于2015年1月1日向祥生公司匯款2600萬元,約定年利率為13%。在2017年的終審判決書中,法院最終判定,陳娜良子與祥生公司之間借款關系成立。法院判決,祥生歸還陳娜良子的借款本金2600萬元,而且還應支付利息110萬。 在陳良娜子與陳弘倪鬧出糾紛期間,也是祥生控股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2015-2017年,祥生控股合約銷售從109億元增加到620億元。 2017年,擺脫了前妻的民間借貸官司之后,陳弘倪就任祥生地產集團董事兼執行總裁。 少東家上臺,老將“出局”? 陳弘倪在祥生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一個重要人物趙紅衛。 在父親指點下,陳弘倪跟隨原地產集團總裁趙紅衛學習。趙紅衛一直是祥生地產的“先鋒人物”,他于2004年加入祥生,任泰興祥生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在之后約15年里,他全面負責祥生地產。曾參與祥生地產多個重要決策,囊括祥生在2014年拓寬三四線市場、2015年年銷售過百億元的重要動作。還持有祥生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泰興祥瑞30%的股權份額。 2016年、2017年前后,陳弘倪任祥生地產副總裁、地產集團執行總裁,一段時間內,還向趙紅衛匯報工作。 2018年祥生定下千億目標后,趙紅衛頻頻出現在媒體采訪中。在“CRIC高端訪談”的采訪中,趙紅衛對祥生的項目布局、產品標準、人才留用等決策了若指掌。 至2018年,祥生銷售額突破千億大關,達1029.2億元。但這份功勞,業內人更多歸功于在祥生15年的老將趙紅衛。據自媒體“莫老爺”消息,祥生員工對其評價為“是位很有水平的領導,沒有他的英明帶領,祥生不可能發展這樣快”。 祥生控股銷售情況。 在祥生銷售過千億后,陳弘倪逐漸走到臺前。 2019年3月,祥生集團內部發布通知稱,“祥生實業集團總裁趙紅衛不再兼任地產集團總裁職務,繼續擔任實業集團總裁。任命陳弘倪為祥生地產集團總裁,主持地產集團全面工作。”陳國祥的女兒——祥生實業集團執行董事陳雪宜,則兼任地產集團總裁助理,協助副總裁姚筱珍分管資金管理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相關工作。 而地產老將趙紅衛則退居幕后,負責實業集團整體戰略方向、研究、各板塊發展扶持、政府關系拓展對外新聞發言,并被任命為祥生商學院名譽院長、地產集團投資決策委員會副主任。 趙紅衛始終沒有對此事進行回應。值得注意的是,在祥生控股上市時期,趙紅衛未出現在祥生控股IPO的股東及高管名單中。 實際上,祥生內部員工對“老將退場,新人上臺”的結果并不意外。 以陳弘倪“少東家”的身份,在集團內部終有一天要擔任祥生的要職。此外,陳弘倪此前便對祥生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據祥生內部員工公開透露,祥生諸暨地產早在2018年下半年便一邊裁員,一邊挖掘前30強房企的人才。 經過9年歷練,陳弘倪動作不斷。 第一步是“遷都”。2019年9月,祥生遷都上海,開啟了杭州、上海“雙總部模式”,陳弘倪負責的地產板塊業務全面“啟用上海新中心”。一來為了扎根長三角市場,二來則是為次年的上市做準備。 “遷都”之后,第二步是進行人事 “大換血”。在2019年,陳弘倪擔任祥生地產集團總裁后,先后挖來了正榮地產、中南置地等職業經理人進入祥生。 不過,陳弘倪的兩波操作,從長期來看,或許有利于祥生發力長三角市場。但從短期看來,對祥生的貢獻不大,因為祥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高速發展帶來的資金壓力。 祥生控股近年來資金情況。 2017年至2019年,祥生控股的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約為32.29億元、31.13億元、24.12億元,相較而言,祥生控股還有百億短期債務纏身。其現金難以覆蓋短期借債,償債壓力巨大。 能獨自挑起千億重擔嗎? 今年11月18日,祥生正式赴港上市。祥生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陳國祥在公司上市慶祝儀式上強調,成功上市之日,是祥生控股集團的一個新起點。而陳弘倪并沒有公開發表任何言論。這也透露出,父親陳國祥仍是祥生集團的核心。 陳國祥是祥生集團法人及最終受益人,在新晉發展的物業板塊上,陳國祥仍站在幕后。2020年5月,陳弘倪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負責統籌集團整體業務管理及物業項目運營。祥生物業由祥生實業持股98%,而祥生實業則由陳國祥持股99%,最終,陳國祥在物業擁有97%的股份占比。 祥生物業股權結構。 不足40歲的陳弘倪還要面對祥生上市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今的他,或許尚不足以全力承擔責任。 據“財經十一人”的文章認為,祥生控股在經營中有四大風險,分別為周轉速度過快、貨幣資金嚴重不足、關聯交易數額巨大、對信托過度依賴。此外,祥生存在后勁不足,無充足貨幣資金、無充裕土地儲備、無充沛借貸能力。 面對祥生未來的發展,陳弘倪選擇延續 “1+1+X”的戰略,即聚焦浙江省,深入泛長三角區域,擇機進入全國重點潛力城市的布局。 但拓寬市場,依然繞不開資金問題。 除了現金難以覆蓋短期借債的難題之外,面對監管層的“三條紅線”,祥生條條皆踩中。根據祥生控股招股書數據,其資產負債率為90%,現金短債比為0.5,凈負債率為426%,這對祥生后續的融資問題亦造成一定影響。 此外,祥生被部分業內人士質疑有隱藏債務之嫌。祥生控股的借款規模一直維持在較小增幅,2019年的借款規模約為285億元,同樣位于千億銷售級別的房企的借款規模則遠高于此數額。以與祥生排名相近的正榮地產為例,借款規模已達363億元,千億銷售體量的佳兆業等企業的借款規模甚至高達千億。 面對種種難題,陳弘倪想必還離不開父親的指點。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