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漲完上海漲
北京搶房警報已經拉響。
上周,上海豪宅“融創徐匯濱江壹號”開盤。這個號稱距離黃浦江直線距離700米的項目,均價11.5萬元/平方米,一共只推出229套房源。
按照選房規則,如果沒有人棄購,第229號選房者依然能選上房子。
蹊蹺的是,選房當天,第215號購房者進去后,發現只剩下四五套房源,有十套房子離奇消失了?
認籌群里有人給出了提示:只要給中介110萬元喝茶費,“沒有留痕跡,就可以進去選房。”
融創徐匯濱江壹號的購房門檻極高,不僅要求認籌金600萬元,首套凍結資金700萬元,二套凍結1400萬元,還要求一次性全款支付。
就是這樣高要求,仍然吸引了1151組有效意向客戶,認籌率將近503%。
購房名額來得如此艱難,加上一套房子與周邊價差最少200萬元,這到嘴邊的錢居然飛了,購房者很生氣,他們拿起手機就撥打了110。
融創徐匯濱江壹號的火爆,是近期上海樓市的一個縮影。今年,上海樓市早已沒有寒冬。
有媒體統計過,截至12月19日,上海12月份推出的新房中,已經有超過26個項目認籌率超過100%,尚峰名邸、匯城·南街里的認籌率甚至超過1000%。
二手房市場也不甘落后,業主加價、惜售現象普遍存在。11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約為3.2萬套,同比增長81.4%,創4年來新高。
今年從深圳、廣州掀起的搶房熱潮,終于還是傳導到了上海。
四年前,上海出臺史上最嚴調控政策“滬九條”、“滬六條”,非滬籍家庭社保由2年提高至5年,認房又認貸,二套首付比例不低于七成。
新規出臺的當月,上海商品住宅的銷售面積驟降,同比下降61.20%、環比下降33.25%。
隨著時間過去,這些被壓抑的需求今年逐漸釋放,供應卻跟不上需求。
前11個月,除了4月、8月及9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面積大于成交面積,其余月份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易居研究院統計了一下上海新房的去化周期,截至11月,上海的存銷比僅為6.8個月,與深圳相差無幾。
與此同時,土地市場十分熱鬧,又推高了人們的心理預期。按照中指研究院數據,截至12月15日,上海共推出92宗涉宅地塊,土地出讓金總額1990.7億元,同比上漲92.3%。
再加上信貸政策寬松、落戶政策松動、舊改力度強、疫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橫盤三年的上海樓市觸底反彈,“千人搖”現象重現江湖。
四大一線城市,深圳、廣州、上海都已經歷或正在經歷一波猛漲,按照板塊輪動規律,下一個是要輪到北京了?
事實確實如此,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有所升溫。
我愛我家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11月北京二手住宅共網簽約1.73萬套,環比增長20.5%,同比增長40.44%。前11個月,全市二手房網簽總量約為14.79萬套,同比增長13.02%。
新房市場方面,截止12月15日,北京新房成交量約為4.5萬套,達到近5年來的最高點。
北京搶房警報已經拉響。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