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平安夜不平安:市值蒸發3600億,律師質疑虛假陳述!
一周前阿里巴巴官方辟謠中央調查組進駐一事,一周后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官宣。
作者 |?郝美平 武占國? ? ? ??
編輯?| 繆凌云 ? ? ? ? ??
一周前阿里巴巴官方辟謠中央調查組進駐一事,一周后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官宣。謠言再次成為遙遙領先的預言。有律師指出,可能還涉及信披問題、虛假陳述!
禍不單行……與立案調查同時公布的是——螞蟻集團將被約談。
阿里巴巴遭調查,是否涉及虛假陳述?
12月24日上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句簡短公告: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圖片來源:市場監督總局官網 之前傳出的阿里巴巴被調查一事做實。消息一出,市場嘩然。 受此消息影響,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9988.HK)股票大跌,到中午收盤下跌8.13%,收盤于228.2港元/股,總市值為4.9萬億港元。下午港股因節假日休市。今天阿里市值損失超過4300億港元(人民幣約3600億元)。 也就是說,阿里市值跌幅相當于跌去了“一個格力電器”,或者“一個中信證券”。僅僅一天損失的市值,就可以排入A股總市值的前30名。 不過,即便是經過這一輪下跌,阿里總市值依舊高達4.92萬億港幣,折合4.13萬億人民幣,接近2個貴州茅臺,或者2.3個工商銀行。 美股市場,阿里巴巴則盤前大跌7%。 來源:東方財富 事實上,早在12月18日,就有外媒報道稱,中央調查組進駐阿里巴巴。此后,阿里巴巴回應稱:“純屬謠言,我們將追究造謠者的責任。” 如今,時隔一周,阿里巴巴正式被立案調查。在市場監督總局宣布立案調查阿里巴巴的同時,新華社跟進了該消息,稱“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隨后,針對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一事,《人民日報》配發表評論,表示“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截圖 《人民日報》解釋,“壟斷阻礙公平競爭、扭曲資源配置、損害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利益、扼殺技術進步,是監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發展和安全隱患。” 此前代理過阿里美股投資者集體訴訟的郝俊波律師告訴風云資本界(微信公眾號:sxkcg666),如果阿里巴巴作為上市公司,在明知道已經對其進行調查的情況下還進行所謂的辟謠,就涉嫌虛假陳述。 反壟斷比想象中來得要快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歷史上的壟斷,多屬于國有壟斷,處在石油、電信等國計民生相關領域,各方面風險是國家可控的。現在形成了新的壟斷,處于大數據、互聯網等領域,這些壟斷是否會損害老百姓、中小企業利益,是政策層面需要考量的。像部分互聯網平臺,借由資本力量,涉及領域越來越廣,形成新的“大而不能倒”的公司,資本無序擴張可能帶來風險。 此次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主要是因為其實施的“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 去年,在阿里與拼多多的“二選一”爭議中,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曾表示,“二選一本來就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良幣驅逐劣幣。” 同年,阿里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被京東起訴,今年11月24日至11月26日,京東訴天貓及阿里“二選一”案開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該案組織不公開質證。 對于阿里巴巴涉嫌壟斷問題,北京市時擇律師事務所主任臧小麗風云資本界(微信公眾號:sxkcg666)表示:“二選一”行為,可能涉嫌構成《反壟斷法》濫用市場支配行為的第四款,即“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 如今,阿里巴巴因為“二選一”等操作陷入壟斷質疑,如果最后做實壟斷,會面臨這樣的處罰呢? 臧小麗律師進一步表示,假如反壟斷機構查實,認為經營者確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可能會根據《反壟斷法》第四十七條進行處理,即“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雖然目前不能判定具體的處罰額度,不過2020財年(注:阿里巴巴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阿里巴巴集團營業收入達5097.11億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其凈利為1324.79億元,同比增長42%。 來源:阿里財報截圖 關于壟斷問題,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都曾在全球范圍內遭到反壟斷調查,其中2017年至2019年,歐盟連續三年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累計金額超過90億美元。 阿里巴巴如今的體量已經超越谷歌,截至12月24日,阿里巴巴美股市值是6931億美元,谷歌市值5196億美元。 雖然國內和反壟斷處罰與國外不同,不過,對于阿里巴巴本來說,并不樂觀。 禍不單行?螞蟻被約談 此外,就在阿里巴巴被市場監督總局宣布立案調查的同時,新華社發布官方微博宣布: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將于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范金融業務經營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約談之前由央媒提前發消息預告,這非常少見。 螞蟻集團最近一直處在風口浪尖。10月24日,馬云剛剛在外灘融峰會上,抨擊金融監管體系引起廣泛關注。 11月2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云、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11月3日,螞蟻集團A+H股上市被暫緩。 暫緩上市不是終點。11月14日,北京郝俊波律師事務所通過官方微信公號透露,阿里巴巴因證券欺詐案已經于近日被美股投資者訴至法院,投資者認為作為上市公司阿里巴巴未對螞蟻金服相關情況進行充分披露。 “在目前的訴訟中,投資者指控阿里巴巴公司在2020年10月21日至2020年11月3日的業務和運營狀況及發展前景進行虛假陳述,未向投資者披露涉及螞蟻集團的重大不利事實。” 如今,因為螞蟻金服上市披露問題引發的美股投資者集體訴訟案還有待解決,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一事,再次牽涉到信披問題。 從12月18日阿里巴巴公開辟謠立案調查一事到12月24日立案調查被證實,阿里巴巴股價跌幅11.55%,市值蒸發6859億元。 那受損失的港股投資者可以起訴阿里巴巴嗎?郝俊波律師告訴風云資本界(微信公眾號:sxkcg666),這種情況理論上港股投資者可以起訴,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上,因為美國和香港訴訟制度的不同,港股受損失的投資者要單獨委托自己的律師去起訴。投資者已經受到投資損失,一般不愿意再冒風險投入律師費的支出,所以說這種案件起訴,在香港是比較少的。 如今,阿里巴巴因為壟斷問題被立案調查,螞蟻集團又將被約談。與阿里巴巴眼下的境遇相比,信披問題估計還輪不到首富頭疼。你覺得阿里的信披有問題嗎?歡迎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