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明謀局盟固利 河北“地產王”能否玩轉電池
盟固利業績下滑
撰文?|?舒克
出品|大摩財經(ID:damofinance)
風起云涌的新能源電池,早在幾年前就已是傳統產業資本熱衷布局的業務之一。從2018年起,陷入債務困境的中信國安(000839.SZ)出售旗下新能源電池公司盟固利,由河北地產富豪耿建明接盤。不過,耿建明斥資近60億元的這筆交易成敗與否,仍在兩可之間。
1月4日,中信國安公布了向榮盛控股轉讓榮盛盟固利動力科技公司股權的進展。這筆交易發生在去年7月:當時,中信國安宣布向耿建明家族的榮盛控股轉讓盟固利公司22.61%股權,總對價10.17億元。榮盛控股也是耿建明地產上市公司榮盛發展(002146.SZ)的母公司。
轉讓前,榮盛控股持有盟固利51.8%股權、中信國安持股22.61%,杭州普潤新能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持股20.14%。交易完成后,中信國安不再持有榮盛盟固利動力股權,榮盛控股持股上升至74.41%。
最新公告顯示,根據原計劃榮盛控股需要在2020年底前付清全部款項,但截至1月4日,榮盛控股僅支付了7.63億元。不過,榮盛盟固利動力的工商變更登記此前已完成。
耿建明收購盟固利總斥資超過57億元。2018年夏天,榮盛控股從中信國安和員工持股平臺融惟通手中收購盟固利34%股權,總成本23.22億元;緊接著榮盛控股又增資24億元變為控股股東,盟固利隨后更名為榮盛盟固利。
值得注意的是,榮盛控股在2018年和2020年兩次收購盟固利股權,對盟固利的估值并不一致。盟固利在2017年底的經評估估值為43.57億元,但2020年3月底估值已降至29.31億元。
兩三年時間,盟固利發生了什么?耿建明收購的究竟是不是一塊優質資產?
盟固利易主
盟固利成立于2002年,是中國最早的鋰離子電池公司之一,主要為新能源客車提供動力電池。成立之初,盟固利股權主要在國安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之間騰挪,2010年10月起由國安集團全資持有。
2015年12月,正布局新能源業務的中信國安以6.1億元的代價(1.5億元收購100%股權,并借款4.6億元償還債務)入主盟固利。當時披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1-10月盟固利的凈利潤分別為1904萬元、5660萬元,國安集團承諾盟固利2016年凈利潤不低于7000萬元。
2016年12月,中信國安和盟固利員工持股平臺融惟通對盟固利增資,中信國安持股90%,融惟通持股10%。2017年5月,盟固利引入戰略投資者杭州普潤。杭州普潤此前還投資了另一家動力電池公司銀隆,彼時,銀隆正被對新能源電池頗感興趣的董明珠大舉進入,正是產業和金融資本對新能源電池投資的高潮期。
然而,不到一年,債務困境逐漸顯現的中信國安就不得不將盟固利出手。正尋求多元化轉型的河北地產商耿建明分次接盤。最新股權結構顯示,榮盛控股持有盟固利74.41%股權,耿建明女兒耿凡超實控的中鴻凱盛持有盟固利1%股權。
不過,耿建明第一次收購盟固利股權時,對價的整體估值是68.3億元,兩年后再次收購時,盟固利整體估值已下降為45億元。這背后折射的是盟固利近兩年盈利能力的下滑以及轉型乘用車電池業務的緩慢。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盟固利實現營收14.79億元,凈利潤1.54億元。但兩年之后盟固利已經由盈轉虧,2019年僅實現營收8.49億元,凈虧損1.19億元。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盟固利實現營收0.47億元,凈虧損0.87億元。
盟固利的總資產由2017年底的32.52億元增加至2020年一季末的35.46億元,但凈資產卻由16.89 億元下滑至13.42 億元。
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是盟固利的優勢業務,但現在最火爆的乘用車電池市場,盟固利的占有率并不高。2020年上半年,榮盛盟固利的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四,但新能源專用車動力電池裝機量僅排名第七,市場占有率為2.75%。
目前,榮盛盟固利合作車企包括上汽大通、徐工機械、中聯重科、北汽福田、北京華林、中通客車和宇通客車等,仍以新能源客車為主。
榮盛多元化
耿建明生于南京,但事業起于河北。二十多年間,他的榮盛發展已成為河北最大房企,耿建明、榮盛控股及一致行動人榮盛建設持有榮盛發展62.33%股權。
2020年,榮盛發展合約銷售額達到1271億元,同比增10.18%,超越老對手華夏幸福,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產“河北王”。2020年底,榮盛發展旗下物業板塊榮萬家赴港上市已通過聆訊。
不過,榮盛發展過去一年的業績并不盡如人意。2020年第三季度,榮盛發展實現營收175.08億元,同比增20.93%,但扣非凈利大幅下滑30.31%,僅有13.52億元,經營現金流下滑接近4000%,為-37.15億元。
榮盛發展的債務壓力也不可小覷。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榮盛發展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凈負債率、現金短債比分別為75.26%、100.53%、1.06,僅有現金短債比勉強達到監管“三道紅線”之上。
近期,榮盛發展又傳出裁員降薪的傳聞。
隨著房地產業逐漸進入慢增長、“無增長”時代,房企多元化發展已是主流。早在2016年,榮盛發展就提出了 “3+X”戰略,即以地產、健康、金融為核心,拓展互聯網等新興科技業務。當年,榮盛發展發起設立了遼寧振興銀行。
不過,隨著健康和金融行業的市場變化,榮盛發展又將三大核心業務調整為地產、產業園和康旅,仍堅持“3+X”戰略,在新興科技領域布局。
從去年開始,榮盛發展似乎嘗試改變多元化打法。榮盛發展旗下公司在2020年11月先后退出了兩家科技公司。退出前,榮盛發展旗下中冀泰康持有奔購科技99%股權;另一家間接子公司河北雅榮影視傳媒持有石家莊源霸科技99%股權。
奔購科技和源霸科技均成立于2020年,經營范圍主要包括農業科技的技術開發、計算機軟硬件、網絡技術開發和普通貨運等。此舉一度被外界理解為榮盛發展逐漸收縮科技領域的布局。
但從入主榮盛盟固利的一系列動作來看,榮盛控股似乎并不是收縮科技布局,而是在新能源科技領域進行集中布局。
榮盛入主盟固利后迅速開啟了產能擴張、先后在天津、廣西柳州、江蘇南京投建動力電池基地。其中,去年9月在南京開建的第二生產基地,計劃產能30GW,總投資120億元。
但經過幾年時間的市場洗禮,新能源電池行業的市場份額正快速向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集中,耿建明斥巨資收購的盟固利,能否承載其多元化野心,仍是未知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