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上市浪潮下科創板成“香餑餑”,生益電子將成首單“A拆A”成功案例
又一家分拆上市企業誕生!
來源:資本邦(chinaipo)
又一家分拆上市企業誕生!
1月18日,由港股天能動力(00819.HK)分拆至科創板的天能股份正式上市的消息刷爆了資本市場的“朋友圈”。
資本邦不完全統計發現,分拆上市新規落地以來,截至2021年1月20日,A股上市超60家企業發布分拆上市公告,20家港股上市企業擬分拆子公司至A股上市,分拆上市地主要在科創板和創業板。
對此,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科創板和創業板已推行試點注冊制,在拆分子公司重新上市的角度,有更高的便捷性。另外,這些子公司也符合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要求標準定位。
1 天能動力分拆天能股份登陸科創板
公開資料顯示,天能股份是一家以電動輕型車動力電池業務為主,集電動特種車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起動啟停電池、儲能電池、3C電池、備用電池等多品類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
公司發行價格為41.79元/股,發行數量為1.17億股,實際募集資金總額48.73億元。18日上午,天能股份開盤大漲,一度沖高至80.6元/股,漲幅達到91.82%,市場反應火爆。
天能股份分拆至科創板上市引發的市場反應,再度將“分拆”、“科創板”拉入公眾視野。而聚焦A股市場,不久前市值超5000億元的安防龍頭海康威視(002415.SZ)擬分拆所屬子公司杭州螢石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螢石網絡”)至科創板上市的消息也一度引發市場熱議。
據了解,海康威視是國內安防龍頭,其主體業務是為公共服務領域用戶、企事業用戶和中小企業用戶提供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
公司于2021年1月9日發布的分拆上市預案顯示,分拆控股子公司螢石網絡獨立上市的主要目的是為公司智能家居及云平臺服務業務的研發投入與生產經營籌集必要的資金,促進螢石網絡技術水平的提升和業務規模的擴大,為公司的做優做強注入新的發展活力,持續為上市公司廣大股東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
海康威視稱,通過分拆,螢石網絡將作為公司下屬智能家居及云平臺服務業務的上市平臺獨立上市,通過科創板上市加大對智能家居綜合解決方案及云平臺服務業務核心技術的進一步投入,實現智能家居業務的做大做強。
眾所周知,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優化治理結構、拓寬融資渠道、提升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而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新晉的“吸金池”,無疑將吸引主板市場“大佬”們的目光。接下來,資本邦將聚焦A股市場,盤一盤“A拆A”浪潮下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們。
2 分拆上市新規“開閘放水”,科創板成“香餑餑”
“分拆上市”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其是指母公司將部分業務或某個子公司從母公司中獨立出來IPO。我國資本市場對于分拆上市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
2004年7月,證監會頒發了《關于規范境內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首開國內上市公司分拆政策先河。
2010年,監管層曾探討允許境內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創業板上市,但由于當時的市場環境不成熟,對于分拆上市的探索一直未能形成潮流。
近年來,由于國內市場環境逐步完善,注冊制改革全面推進,2019年12月,證監會頒發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即“分拆上市新規”),真正將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境內上市的潮流“開閘”。
據分拆上市新規,上市公司分拆需滿足股票境內上市已滿3年、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等七大條件,而目前A股市場中滿足分拆上市新規的企業數量可觀,這意味著分拆上市可能成為未來上市公司優化結構、募集資金的“最優選”。
據資本邦初步統計,自2019年12月13日證監會頒發《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以來,A股市場共有約6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分拆了上市預案。其中,選擇分拆子公司至創業板的企業家數最多,選擇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上市公司共計15家,除紫江企業在分拆預案披露后將子公司預上市板塊變更為創業板外,截至目前共有14家上市公司選擇分拆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
截至2021年1月20日,科創板已上市企業共計219家,是A股各板塊中上市公司數量最小的板塊,而以最小的體量吸引14家擬分拆上市的公司,科創板無疑是一塊備受青睞的“香餑餑”。
3 14家“瞄準”科創板,科技型企業“同性相吸”
截至2021年1月20日,已發布分拆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預案的A股上市公司共計15家。除卻紫江企業在分拆預案披露后將子公司預上市板塊變更為創業板外,共有14家上市公司選擇分拆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
在上述14家企業中,中國鐵建是分拆上市新規披露后首家發布分拆上市預案的公司,也是14家企業中唯一一家在2019年發布預案的上市公司。海康威視是最新披露分拆上市預案的上市公司,也是2021年首家披露分拆至科創板上市預案的A股上市公司。
在14家企業中,除了海康威視和浙數文化尚未披露擬分拆上市標的的輔導/保薦機構外,12家企業已確定輔導/保薦機構。其中,選擇中信證券輔導的企業數量最多,為5家,國泰君安證券其次,輔導家數為2家。
按照GICS一級行業分類,上述14家披露分拆預案的上市公司分別屬于信息技術、工業、醫療保健、原材料行業。其中,屬于信息技術行業的企業數量為5家,屬于醫療保健和工業行業的企業數量為4家,原材料行業企業為1家。
就行業分類來講,信息技術類上市公司選擇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家數最多,分別為海康威視、浙數文化、用友網絡、生益科技、火炬電子。原材料類上市公司選擇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家數最少,目前僅有廈門鎢業一家。可以看出,選擇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A股公司中,科技型企業占據主流,這也與科創板“科創”屬性相一致。
4 進程不一:天士力折戟,生益科技有望居上
資本邦查詢上述14家企業分拆子公司上市的進程發現,截至1月20日,處于預案披露狀態的家數為2家;處于上市輔導狀態的家數為3家;IPO申請已遭上交所問詢的家數有3家;科創板IPO過會的企業有2家;提交注冊的企業有2家、注冊生效、終止的家數各1家。
深析上述14家上市企業,資本邦總結出了分拆至科創板上市企業的“三個一”。
1、第一家發布分拆至科創板上市預案的企業:中國鐵建
中國鐵建是分拆上市新規后首家披露預案的公司。2019年12月19日,中國鐵建發布《關于分拆所屬子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的預案》。
預案顯示,鐵建重工為中國鐵建下屬從事掘進機裝備、軌道交通設備和特種專業裝備的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子公司。作為國內高端裝備制造的領先企業,鐵建重工上市有助于其持續增強生產與研發能力,提升技術與創新實力,保留并吸引高水平人才,滿足未來戰略布局與發展需要。
分拆完成后,中國鐵建仍將控股鐵建重工,鐵建重工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仍將反映在公司的合并報表中。中國鐵建表示,盡管分拆將導致公司持有鐵建重工的權益被攤薄,但是通過分拆,鐵建重工的發展與創新將進一步提速,進而有助于提升公司未來的整體盈利水平。
2、第一家科創板注冊生效的分拆上市企業:生益電子
生益科技于2020年2月27日披露分拆《關于分拆所屬子公司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的預案》。預案顯示,通過分拆,生益科技將更加專注于主業覆銅板和粘結片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生益電子將依托上交所科創板平臺獨立融資,促進自身印刷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的發展。分拆將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市值,增強公司及所屬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2020年5月28日,生益電子的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受理,2020年6月24日獲問詢,2020年10月16日,生益電子的科創板IPO申請成功過會,2020年12月9日,該公司科創板IPO提交注冊,2021年1月5日,生益電子科創板IPO注冊生效。作為14家企業中首家注冊生效的公司,生益電子也將成為首例“A拆A”成功案例。
3、第一家科創板IPO終止的分拆上市企業:天士生物
天士力于2020年5月7日晚披露《關于分拆所屬子公司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的預案》。預案顯示,通過分拆上市,天士生物將得以充實資本實力,加大產品的研發投入及營銷活動投入,有助于增強天士生物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強化其在生物藥領域的行業地位、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有效深化在生物藥領域的戰略布局,能夠進一步提升公司資產質量和風險防范能力,增強天士生物綜合優勢,促進持續健康的長遠發展。
2020年9月3日,天士生物的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受理,9月29日,天士生物科創板IPO申請獲問詢。公司科創板IPO最新披露日期為2021年1月8日,IPO狀態顯示為“終止”。天士生物是2021年首家終止科創板IPO的公司,同時也是首家終止科創板IPO的分拆上市標的。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