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首家!沖動借貸也有“冷靜期”,中原消金推出“7天無理由還款”
如今在金融行業,這一概念也被首次提及。
來源:消金界
作者:黑瑪麗
在電商領域,“7天無理由退貨”的權利早已得到深入普及,該權利是對消費者“后悔權”的有效保障。如今在金融行業,這一概念也被首次提及。 近日,河南中原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消金”)推出了“7天無理由還款”權益,鼓勵用戶理性借貸、冷靜消費。 據了解,用戶在首次借款的前7天內提前還款,中原消費金融公司不收取任何費用(包括利息)。 這一權益設計,既符合監管政策導向,又體現出持牌消金社會擔當的責任感與創新產品的服務能力。 ?誰能把握住行業趨勢? 長期以來,倡導提前消費、鼓勵享受生活,已經成為消費金融廣告營銷活動的標準范式。 如今,以中原消金為代表的消費金融機構,正在對這一消費理念進行重新定位。 近日,中原消費金融公司推出了“7天無理由還款”權益。據了解,用戶在首次借款的前7天內提前還款,中原消費金融公司不收取任何費用(包括利息)。 正如“7天無理由還款”所倡導的,“理性借貸、冷靜消費”是監管正在引導的積極的金融價值觀。從監管看來,幫助消費者踐行這一價值觀,是體現一家持牌機構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 事實上,這一切早有端倪。自2020年以來,監管在消金營銷的導向已經愈發明顯。 2020年下半年來,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三次發布風險提示,每次都涉及消費金融領域的理性消費問題。 2020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2020年第四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 2020年10月,中國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2020年第五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注意甄別金融直播營銷廣告主體資質,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渠道購買金融產品;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 2020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了2020年第六號風險提示,金融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后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眾所周知,政策的發布對是現實的總結與期許,而具體落地措施還需要全行業的智慧與探索。 消費金融行業近年來高歌猛進。在國家消費驅動的戰略的催化下,為全國經濟轉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于個人消費者而言,也解決了他們特定情形下的燃眉之急。 不過,事物的發展,都是在動態中調整的。過猶不及的道理,正在消金行業上演。一系列的監管政策,正是對這一發展趨勢的回應。在2021年2月8日,在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指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激發國內消費潛力,但不宜靠發展消費金融來擴大消費。 于是乎,行業升級服務也迫在眉睫。在擴大用戶規模與提升服務水平之間,后者在監管看來,可能更為重要。 而從行業來看,在消費金融行業經歷了2015-2018年的高速發展后,也需要在調整中,重新確定護城河。那就是順應政策與行業趨勢,從用戶角度,更加精細化運營。 但落地的產品究竟是什么樣的形態?誰能把握住行業趨勢?誰有創新的能力? 成立于2016年底的中原消金,作為持牌消金中“年輕”的一員,有著一股沖勁,同時也冷靜摸到了行業的發展脈絡,積極引領行業新風尚。“7天無理由還款”權益的面世,不僅將政策的號召落到了產品上,也勢必在整個行業內起到示范和標桿作用。 ?引領消費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中原消金總經理周文龍表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借貸回歸理性,鼓勵用戶適度消費。 這也是“7天無理由還款”權益推出的初衷和意義——在響應政策的同時,創新服務手段,從用戶角度思考與改進產品,做行業的先行者。 而該權益的推出并不簡單。在整個消費金融領域,中原消金系業內首家。 在這背后,需要平臺強大的風控技術作為支撐。據了解,中原消金將風險篩選和建模能力進行前置,在獲客環節開始精準定位并篩選目標客群,從源頭優化客群結構。這也是推出新品的底氣所在。 此外,企業的文化中要有創新業務模式的基因,才會主動積極行動。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中原消金,從用戶角度出發打造產品,敏銳抓住行業趨勢與用戶痛點,有針對性的升級產品。 實際上,作為一種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設立的初衷是服務傳統銀行難以或者不愿意服務的客戶,滿足廣大群眾的基本金融需求,即與傳統銀行“客群互補、錯位競爭”。 這部分客群,包括剛步入社會的高校畢業生、年輕家庭、農民等群體,其中有不少還是“信用白戶”。由于他們信用記錄相對較少、信息不完善,傳統金融機構無法做出判斷而不能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 中原消費金融副總經理邵航表示,“‘7天無理由還款’也是一種讓利產品、實惠產品,在企業發展進階的同時,也將真正的實惠給予消費者,反饋用戶。” 這樣,既體現了自身的定位與功能,又于用戶心智中,打造了品牌,升級了行業地位。 而從全行業看,“7天無理由還款”的提出,可以說既是促進消費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持牌機構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當下,金融機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既要追求規模和利潤,也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更多消費金融公司面向用戶開放這一權益,全行業將聯手共建高標準的用戶保障體系。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