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染上了上市“破發”
風光無限的互聯網公司也出現了上市即破發的窘境。
文/DoNews專欄作者?陳少亮
圖/IC Photo
知乎上市破發,百度港股二次上市,盤中一度破發,不知不覺間,風光無限的互聯網公司也出現了上市即破發的窘境。而最近,有消息稱小紅書、字節跳動都在計劃籌備上市事宜那他們未來上市是破發還是翻倍呢?
互聯網公司從出現以來到今天,因其掌握著絕對性的平臺優勢和和巨大的流量池,所以它歷來享受著資本市場,尤其是二級資本市場最高的溢價能力。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互聯網在二級資本上的溢價能力開始下降,并反向向一級資本市場傳導。如今知乎和百度的破發似乎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前者是國內最早的知識類社區,后者曾扮演過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風向標,但這次均沒有被二級資本市場認可。
這無疑給那些還沒有上市的互聯網獨角獸在未來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預期上蒙上了一層“紗布”。互聯網的紅利真的結束了嗎?
剛剛過去的這段時間里,各大互聯網公司的2020年業績相繼亮相,騰訊無疑再次登頂國內互聯網公司的賺錢排行榜的榜首,這似乎給互聯網的哪些后浪在說明,互聯網也許并不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后浪領頭羊中,有美團、快手、小米等,即使加上還未上市的滴滴、字節跳動等眾多的互聯網后浪,它們其中任何一家在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上依然遠不能和阿里、騰訊等老牌巨頭相提并論,一級資本市場那種前浪推后來浪的投資邏輯并沒有在互聯網公司和行業上延續。
“內卷”才是互聯網最大的黑洞
張一鳴在內部九周年的講話中諷刺整個以阿里大廠為代表的互聯網文化中的“官場文化”,996福報模式在整個互聯網行業“非必需”式的盛行,這些不都是行業內卷最直接的表現嗎?
內卷的出現意味著增量的結束,所有依賴互聯網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中,與傳統商業有著一個巨大的不同點是,互聯網可以通過本來的投入實現短期的市場全覆蓋,但傳統行業卻并不行,而當資本無法助推互聯網成功拓展市場,且最終收割市場時,就預示著互聯網的資本增量規律已經行不通了。
互聯網進入存量市場博弈爭奪的時候,內卷的黑洞規律則開始上場,因為對于互聯網而言,在所有的存量市場中,互聯網的解決方案并不會比傳統商業模式是更優的。所以,在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下,內卷就開始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推進器。
從應運革新轉向底層技術革新
互聯網企業想要改變目前上市即破發的境況,就必須從應運層面跳出,進入底層技術革新的層面。過去十年中,幾乎所有成功的互聯網項目,無一不都是集中于應用層面模式上的創新。例如電商改變了傳統商業中線下門店的模式,因為市場覆蓋面的絕對優勢,一舉成功的搶占了標準化消費產品的交易市場。外賣、網約車的崛起則是從使用感受層面切入,占據了市場。我們能說這些這些模式在真正的底層技術層面有較大的創新嗎?
當下基于應運層面的“互聯網創新”已趨于結束。互聯網企業想要再次快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的地位,那就只有底層技術創新這一條路可走。但問題是,底層的技術創新并不會任由互聯網資本加速或者布局,所以互聯網的模式似乎又和它格格不入。
在筆者看來,互聯網如今光線外衣的褪去,才是它本色展現的開始,正如互聯網行業中常說的:“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風口過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互聯網破發就是這些企業真實力考驗的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