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合作王”,坑了遼寧首富…
中庚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傳出撤出上海的消息。
來源:深藍財經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閩系房企的作風就像那首閩南語老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但在過去的2020年,渾身是膽的閩系房企有了偃旗息鼓的趨勢。
廈門國貿宣布退出地產行業,泰禾集團震蕩劇烈,福晟國際債務逾期。千億級別的融信中國,搬進上海總部不過兩年,就有報道稱其為還債賣掉總部大樓,從虹橋世界中心,搬到七寶區融信·上坤中心。
中庚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原名“中庚地產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庚集團”),也傳出撤出上海的消息。
資本界的中庚集團,如同一只神秘低調的巨獸,手握上市公司東方銀星(600753)、公募中庚基金、私募申達投資,以及多個商業項目。
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浮出水面,大家逐漸發現,這只巨獸似乎已疲憊不堪。
裁員、欠薪、缺錢?中庚集團回應:不實報道
2021年4月6日,風財訊發布獨家報道稱:
中庚集團正以支援福州區域名義進行員工遷移遣散。即愿意搬遷到福州的,考慮留用,社保繳納可保留在上海;不去福州的遣散。
計劃分三批進行,第一批針對“設計、營銷、審計”相關崗位,涉及20~30人,第二批和第三批遣散待定。
多個部門的員工大面積流失,甚至部門總經理也離開了,已然是變相裁員。
中庚集團上海總部也名存實亡,自2017年入駐上海,耕耘5年,中庚依然將主力退回了福建。
此外,風財訊還在報道中指出中庚集團資金緊繃。
4月7日,中庚集團在官方網站上發布聲明,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中庚集團一位品牌負責人表示:“該則聲明即是對前一天有關公司變相裁員消息的回應。”
聲明稱:
網絡上有個別媒體通過捕風捉影、以小道消息的方式,在其“小道”欄目中刊登了關于中庚集團未經證實的不實報道。
公司已經向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了舉報、投訴。
對以小道形式發布虛假信息的媒體,中庚集團將進一步采取法律行動。
公司多年來運營穩健,各項工作正常有序推進。
然而,該聲明除了指稱風財訊的報道及相關欄目是“小道消息”之外,并沒有對裁員及資金情況作出官方解釋。
此后,風財訊又接連發布了兩篇獨家報道,指出中庚集團面臨的諸多問題。
如同一聲響鑼,關于中庚集團融資成本居高、克扣員工的消息開始不斷傳出。
中庚集團的財務情況,究竟如何?
隱形富豪傳來雷聲
中庚集團在聲明中稱,公司運營穩健,各項工作正常有序推進。查閱資料不難發現,公司工作有序推進或是事實,但穩健恐怕未必。
曾經,梁衍鋒和他的中庚集團雖十分低調,卻是隱形富豪。
官網顯示,中庚集團創建于1997年,發展至今,擁有的資產總值超過1200億元。
2017年,胡潤發布《公務機機主報告》,梁衍鋒名列其中,成為擁有私人飛機的福州富豪之一。
2019年,中庚集團獲評“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61強”。2020年4月7日,梁衍鋒以11億美元的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851位。
然而光鮮的背后,卻是中庚集團銷售金額的逐年下滑。克而瑞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中庚集團銷售金額為232.1億元、203.7億元、143.7億元,規模逐年下滑的同時,排名也從94位掉到146位。
就在梁衍鋒入圍《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后沒幾天,2020年4月13日,因為與重慶地產女富豪龔世英的借貸糾紛,梁衍鋒被上海市第一中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之后中庚集團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2020年4月29日,法院解除相關措施。
中庚集團還卷入了百瑞信托與和昌國際城的糾紛,2020年12月18日,鄭州市中院再次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立案,恢復執行。中庚集團也再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4.84億元,至今仍未解除。
此外,中庚集團踩雷“中科系”,債券申報表涉及金額達21.78億元。2020年11月,中科建設破產重整,中庚集團申請查封中科建設及其擔保人持有的20.83億元資產,但仍面臨一定的資產減值損失風險。
另據公司債券年度報告顯示,中庚集團的盈利能力也呈下滑趨勢,償債能力則偏弱。
2016至2019年,中庚集團凈利潤分別為3.65億元、7.03億元、19.1億元、2.96億元。
2017至2019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則分別為3.74億元、2.24億元、-5.98億元。同期,營業利潤率分別為29.72%、20.05%、16.67%,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84.11%、77.7%、77.29%,有息負債分別為216.69億元、272.17億元、263.08億元。
2020年上半年,中庚集團凈利潤達6.21億,同比增長33.22%;但扣非凈利潤虧損1.47億,同比暴跌409.85%。有息負債為253.26億元,較年初下降3.73%,但公司的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39.2億元,而現金及其等價物余額僅8億元,貨幣資金僅為10.74億元,存在28億元資金缺口。
借貸糾紛數量陡增
國企還能幫助“國企合作王”嗎?
在閩系房企中,中庚集團以擅長合作著稱。
早年,在廈門的一場土地拍賣會上,中庚集團與北京首都開發集團(以下簡稱“首開集團”)競價拿地,雙方僵持不讓,在不斷舉牌和加價之后,地塊的出讓價格被炒到超出預期,最終中庚集團放棄這幅地塊。
經此一戰,梁衍鋒想到,與其“棋逢對手”,不如“化敵為友”,把競爭的關系轉化為緊密的合作。中庚集團開始頻頻與國企合作,一度被稱為“國企合作王”。
中庚集團主要合作國企中,除了首開集團,還有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農集團”)和上海實業城市開發集團(以下簡稱“上實城開”)。
達成合作,卻未必能取得良好結果。
2021年4月16日晚,首開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首開股份(600376)發布2020年年報。
在2020半年報中,首開集團與中庚集團合資成立的首開中庚(福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首開中庚”),還是首開股份的重要非全資子公司,2020年上半年,首開中庚凈利潤虧損5278萬,成首開股份重要非全資子公司中虧損最嚴重的公司。
2020年報數據顯示,通過下半年的努力,首開中庚凈利潤扭虧為盈,達4.84億元,但仍是其主要控股子公司中凈利潤最低的一家。
上實城開,則被卷入中庚集團的借貸糾紛中。
2021年4月7日,大連銀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正式狀告中庚集團。
在長長的被告名單中,除了中庚集團,還有上海城開集團龍城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與上實城開存在一定關聯關系。
除了大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大連青泥洼橋支行,也因借款糾紛將中庚集團、上海城開集團龍城置業告上法庭。
截至目前,中庚集團的涉及的法律糾紛數量多達71起,其中與借貸相關的多達29起。此外,2020年之后,借貸糾紛數量猛增,有51起糾紛都發生在2020—2021年。
遼寧首富也被坑了?
更有意思的是,狀告中庚集團的大連銀行,其股東之一是大連一方集團。而大連一方集團,同樣也是中庚集團的合作伙伴之一。
大連一方集團董事長孫喜雙,早在在2016年的胡潤百富榜上,就以305億元身家成為遼寧首富。2018年福布斯富豪榜,孫喜雙憑280億元財富值,再一次奪得遼寧富豪榜首。
由于與王健林交好,又是萬達商業地產和萬達影視的股東,孫喜雙甚至被稱為“王健林背后的金主”。
2009年,中庚集團與首農集團合作成立“北京億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千余畝保障性住房項目。之后,北京億本房地產公司出征東北,從孫喜雙手中買下大連一方東港置地有限公司股權,開發中庚當代藝術項目。截至目前,大連一方集團仍然持有大連一方東港置地1.67%的股份。
如今,自己持股的銀行,把自己持股的地產商告上法庭,不知孫喜雙有何感想。
而中庚集團與首農集團的合作也不盡人意,據首農集團2021年公司債信用評級報告,截至2019年末,大連一方東港置地、北京億本房地產開發,在其他應收款中排名前二,總計32.41億,占其他應收款比例總計31.4%。其中北京億本房地產開發的應收款已計提壞賬準備3.27億。
且首農集團的房地產銷售收入逐年降低,2019年該收入為17.26億元,較2017年的38.58億,已下滑超5成。
負重前行的中庚集團,還能走多遠?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