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赴美上市,互助剛關停,年賺30億的水滴真值得看好嗎?
水滴公司赴美上市,互助剛關停,年賺30億的水滴真值得看好嗎?
最近一段時間,伴隨著網絡互助的風云變幻,很多互聯網互助平臺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水滴公司無疑就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之一,伴隨著水滴互助的關停,水滴公司卻開啟了自己的上市之路,在互助關停的大背景下,這個年賺30億的互聯網平臺真的值得我們看好嗎?資本市場會認可這個以做公益為生的企業嗎?
一、互助關停水滴卻赴美上市?
根據國際金融報的報道,4月17日,Waterdrop Inc.(下稱“水滴公司”)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上市招股書,計劃以發行ADS的方式在紐交所上市,代碼定為“WDH.”,高盛、摩根士坦利、招商證券、海通國際等多家機構擔任其聯合保薦人。
實際上,早在去年,關于水滴公司上市的消息便不脛而走。2020年下半年,有知情人士透露,水滴公司或將于2021年上半年啟動赴美上市,對應目標估值約為60億美元。
而證券時報則公開報道,水滴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旗下曾有“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三大業務,是目前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互聯網健康保障平臺。水滴公司的營收從2018年的2.38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5.110億元,增幅為534.6%;2020年進一步增長100.4%,達到30.279億元(約合4.641億美元)。水滴公司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2.092億元、3.215億元和6.639億元(約合1.017億美元)。2021年3月底,以“一人生病,眾人均攤”模式起家的水滴互助平臺日前宣布終止互助計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水滴保已經與62家保險公司達成合作,提供200款健康險和壽險產品,其中大部分是與保險公司聯合設計的,充分利用了水滴對消費者需求和保險精算的深刻理解。水滴保的平臺設計以移動化為先,數字化為本,與保險公司的系統深度連接,確保從承保到理賠服務的整個過程中,用戶體驗流暢且友好。在2020年,水滴保平臺產生了超過144億元人民幣的首年度保費。截至2020年12月31日,累計付費保單數量達到3070萬張。
水滴公司的創始人是大名鼎鼎的沈鵬,這位曾經美團的第10號員工,沈鵬于2010年加入美團。僅過了兩年時間,年僅26歲的沈鵬以美團外賣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參與創建了美團外賣,并擔任全國業務團隊負責人。2016年創辦水滴的時候,幾乎是創辦的當天,沈鵬從美團辦完離職手續,第一筆天使投資5000萬元就到賬,投資方包括騰訊、IDG、高榕、點亮基金、真格基金。之后水滴更在資本市場上一路大殺四方,2016年以來公司已獲得多達7輪融資,可謂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如今水滴要赴美上市了,年賺30億做公益生意的水滴真的值得看好嗎?
二、年賺30億的水滴值得看好嗎?
看到水滴公司上市大家其實也都算意料之中,這是因為作為一家互聯網健康服務的巨頭,水滴經過七輪融資之后也已經到了差不多要上市的時候,水滴值不值得看好?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水滴公司的業務的確是當前中國比較需要的業務。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成果,雖然經濟發展的很好,但是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來說,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卻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我們的確有了“五險一金”“三險一金”,然而這些保障只是最基礎的保障,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家庭事件比如說重病,這些保障所能夠提供的支持都是杯水車薪,所在這樣的這樣的情況下,網絡互助產業也就應運而生,水滴公司的出現無疑正好碰到了這樣的風口,2016年誕生的水滴公司就是專門負責此類業務的企業。而其當家花旦無疑就是水滴籌產品,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超過3.4億人通過水滴籌平臺向超過170萬名病人捐贈了總計超過370億元的資金,這一眾籌金額在中國當年所有醫療眾籌平臺中排名第一。可以說,水滴籌產業成功地通過互聯網這個最廣泛的連接形式,成功地發揮了微信這個連接器的作用,實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聯網化模式,雖然也有一些負面的聲音,但是水滴籌這種幫助人的模式的確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這是整個水滴公司業務存在的基石所在。
其次,做公益也要能賺錢才有長期的生命力。如果單看水滴籌的話,其實大家會覺得這不是一個慈善性的公司嗎?水滴籌主打“0服務費”和“1對1服務”,這些服務既沒有向任何人收費,也沒能產生直接的收益,更沒有像西方那些慈善基金那樣從基金中收取服務費,感覺就是一個不賺錢的業務。如果說唯一有可能能賺錢的邏輯就是這些籌集來的資金形成了一定的資金池,也許能通過資金池的時間效應獲得一定的金融收益,但是這種收益也是相對有限的。那么,水滴公司的賺錢邏輯在哪呢?招股書顯示,水滴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收入2.38億元、15.11億元、30.28億元,收入有了大幅增長。水滴公司之所以能這么賺錢,是因為其背后形成了從互聯網到商業金融的邏輯,水滴籌雖然不賺錢但卻是一個流量的吸納池,將大量的流量吸納進來,然后水滴公司通過剛剛關閉的水滴互助形成了一定的保險教育意識,再從水滴互助引流到保險,和水滴合作的62家保險公司就是給水滴帶來收入的最核心來源,2020年從保險公司獲得的業務收入是20.45億元,可以說從水滴籌來吸引流量形成市場教育觀念從而引流保險這就是水滴公司最核心的商業模式所在。
第三,水滴雖好但風險卻不容小覷。我們說了水滴公司業務的存在價值,也說了水滴的賺錢模式,但是也沒辦法否認水滴的風險。一是水滴的虧損誰也沒辦法回避。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水滴公司是一家虧損比較厲害的企業,2018年至2020年,水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2.09億元、-3.22億元、-6.64億元,三年間累計虧損11.95億元,我們可以說互聯網公司短時間內能不在乎虧損,但虧損這么快速擴大究其根源還是水滴是一家需要大規模燒錢營銷的公司,所以在燒錢營銷的模式之下,虧損就顯得難以避免。二是水滴互助關停,水滴的賺錢邏輯就顯得有問題了。我們前面說了,在水滴公司的賺錢邏輯里,從水滴籌到保險這個跳躍之中有一個關鍵的橋梁這就是水滴互助,因為水滴籌是捐款,水滴互助是小金額支出大家都不太在意,只有長期形成了信任之后才能有大金額的支出這就是保險支出,而沒了水滴互助,想讓消費者為高額的保險買單似乎就缺了中間這一環,現在這一環的欠缺還沒體現出問題,時間一長誰來彌補就成為了最關鍵的事情。三是水滴能否拿下保險牌照?對于一家互聯網健康公司之所以會在監管的要求下關停互助,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金融業務的持牌經營要求,水滴公司如果想要未來業務不受約束拿到牌照就顯得非常關鍵,但是能否持牌依然是一個不確定事件。
所以,水滴上市雖然已經不用擔心,但能否真正實現長期發展,能否真正賺到錢,這可能才是水滴能不能被看好最關鍵的問題所在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